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212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教师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课时1课时课题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课型新授内容标准知道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教学环节说明备注四十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一、 填空题。(3分钟)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 、 、 三位部落联盟首领。2、大禹治水采用 的办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3、什么叫“禅让制”?(民主推荐首领)4、禹的儿子 击败伯益,建立 。 从此 代替了 ,“ ”天下代替了“ ”天下。抽查学生新课导入(2分钟)导入:同学们都看过封神榜吗?姜子牙、哪吒等形象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封神榜是明代的一个作家写的一部神魔小说,又名商周列国全传。主要讲了仙山洞的仙们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虽然整部小说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很多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却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大家知道这些故事是发生在哪个时代吗?。商周。这部小说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回到发生这些故事的夏商周时代,走进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导学提纲上的六个问题,花五分钟快速浏览下课文。课堂预习(5分钟)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导学提纲)(1)“上古三代”是指哪三代?它们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分别是什么?(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3)“盘庚迁殷”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牧野之战?(4)“东周”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5)分封制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分别是什么? (6)宗法制的基础、核心、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完成后老师结合题目边讲授新课边检查预习,1、2、3题由后进生回答,4、7题由中上学生回答,5、6题由优生回答,老师点评课程讲授课堂小结(20分钟)一、夏商周的更替快速提问:(1)、“上古三代”是哪三代?(夏、商、周)(2)、“上古三代”各自的起止时间?(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那像这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怎么算的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下“公元”、“公元前”、“公元后”和“世纪”这几个概念(指导学生看课本P29的课外学史,用教参P40的数轴边画边解释)。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我们现在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公元前后是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出生为划分依据,耶稣出生前的时间叫公元前,用英文字母BC来表示,耶稣出生后的时间叫公元后,简称公元,用英文字母AD来表示,耶稣出生的这一年就叫公元元年。这是公元、公元前、公元后的区分。例外,我们来了解下世纪和年代,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按照数轴上看,我们有说公元前几世纪的,要在年代这个数字的百位数上加1,其实夏朝建立的确切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换算成世纪,就是公元前21世纪,按这样推算,周朝是在公元前几世纪灭亡的?(公元前8世纪),这是世纪的换算方法,要在年代的百位数上加1。那年代又要怎么计算呢?因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所以计算年代的方法:如果两个年代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的,两数相减;如果两个数跨公元前后,两个数相加减1。(举例说明)知道了上古三代“夏商周”的起止时间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简要的了解下它们的更替过程。1、夏朝的兴亡上节课我们学过,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13代、16个王,前后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它的最后一个王桀实行暴政,导致了夏朝的灭亡。那夏朝是被谁灭掉了呢?(商汤) 2、商朝的兴亡商汤是商族的部落首领。商族在灭夏之前,有相当长期的发展,主要是在今天山东、河南一带活动。在夏朝还没建立的时候,商族和夏族就是两个东西并列、同时发展的两个部落。夏桀推行暴政,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于是位于东方的商族部落首领商汤,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率领自己的部众讨伐夏桀,夏朝很快就灭亡了。于是商汤把都城从阳城迁到了亳(今河南郑州),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商朝。商族是一个频繁迁徙的部落,在建国前迁徙了8次,在亳这个地方建立商朝后,又迁徙了5次,最后,在约公元前1300年,迁到了一个叫做“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地方,史称“盘庚迁殷”。 至于商人为何屡屡迁徙,学术界尚无一致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受到其他方国的压迫,有的认为是为了逃避水旱灾害,还有的认为是由于商族不断壮大,从而不断迁往更加肥沃的地区。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到殷,一直到商朝灭亡,前后有8代12王,约270多年,都一直以“殷”作为都城,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会把商朝称为殷商,就是这个原因。商朝灭亡后,“殷”这个都城因没有使用而逐渐荒芜,年代一久,都城便成了废墟,并慢慢地被土覆盖掩埋于地下,后人称荒废的商朝都城为“殷墟”。北宋的时候,殷墟出土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青铜器,叫司母戊鼎,这个鼎非常笨重,有832.84千克,也就是1600多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外,在19世纪末的时候,在“殷墟”发现了甲骨文。所谓的甲骨文,顾名思义,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有关甲骨文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的课文中具体学习到。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情况。甲骨文的发现,说明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刚才我们提到,在商朝的最后两百多年,商朝的都城都一直在殷,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不断发展壮大,疆域也越来越广,商朝的经济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到了商朝的后期,统治者日趋腐败,特别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享乐、荒淫无度,成天在华丽的宫殿里和美人妲己饮酒作乐,并且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连年对外征战,国力空虚,最后被地处西部的周部族所灭。3、周朝的兴亡 周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兴起于今陕西、甘肃一带。到古公亶父时,领周人迁徙到一个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叫做周原的地方定居下来。由于商纣的荒淫无道引起了民众的公愤,但大家敢怒不敢言,只好默默忍受。话说这个周族的部落首领周文王,早就看不爽商朝统治者的行为了,于是积极为灭商做准备,礼贤下士,任用姜尚等人治理国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实力与日俱增。到了周武王的时候,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可以和商纣王决一高低了。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周和商在牧野这个地方拉开了战争的序幕。由于商纣王的统治不得人心,结果在打战的时候,商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都站到周武王这一边来,商纣王看到自己已无回天之力,大势已去,就在一个存放金银珠宝的叫做鹿台的地方引火自焚而死。这场战争最后以周武王的胜利而告终,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我们以后还要学到许多战争,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课本中学习到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中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关于战争我们要知道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背景、经过、意义及其作为特殊战例的代表性。牧野之战就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把都城从殷迁到了镐京(今陕西西安),建立了第三个王朝西周。大家思考下,在牧野之战中,为什么商纣王失败了,而周武王胜利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灭商之后,疆域扩大了好几倍,面临空前广大的疆域,周武王就采取“授民授疆土”的方法,把土地和臣民分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也就是实行“分封制”,从图上可以看出,主要的封国有齐鲁宋卫晋燕,另外,为了保证这些受分封的人在传位的时候能有条不紊,有章可循,还实行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这两个制度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掌握的内容,我们等会儿再来详细学习。西周从周武王建立算起,总共传了11世12王,历时270多年。到了末代君主周幽王的时候,国势衰败,加上刚好碰到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而西周的统治者面对这样的局势,不仅没有励精图治,反而听信谗言,继续推行暴政。我们周幽王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君王,大家应该有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吧?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历史典故?(指导学生看书P29小字部分,复述故事)4、平王东迁周幽王宠幸褒姒,想要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于是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就联合了当时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犬戎,攻进西周的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各地的诸侯就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叫周平王。这时,经历了大战后的都城镐京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于是这个周平王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由于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就把这件迁都的事件称为“平王东迁”,并且把东迁后的这个王朝称为东周。下面我们一起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朝代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启桀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汤纣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 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平王赧王(nan)洛邑(今河南洛阳)二、分封制和宗法制刚才我们在介绍朝代的更替时候说到,周灭商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周武王就采取“授民授疆土”的方法,把土地和臣民分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也就是实行“分封制”。另外,为了爵位能够和平的传给下一代,还实行与之互为表里的宗法制,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个子目的内容,思考这几个问题:分封制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分别是什么? 宗法制的基础、核心、作用分别是什么?1、分封制 快速提问:(1)、分封制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分别是什么? (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方法: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相互关系:诸侯国义务: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权利:在封国内诸侯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分封制是周人为巩固政权、实施对空前广大疆域有效统治的一种新制度。大家看这幅示意图,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赐给有功的同姓或异姓贵族,这些贵族称“诸侯”,诸侯在他的封国内,再把一部分土地和人口赐给其他人,这些获得诸侯封赐的人叫卿大夫,卿大夫得到的这块封地叫采邑,他在自己的采邑内又把一小部分土地和人口分给士,到士这一级,土地就不再分封了。就像图上显示的,土地被层层的分封,上下等级森严,这些获得土地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就构成了统治阶级,在土地上耕种的主要是平民和奴隶,他们是被剥削的对象,是这个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在各地建立起政治、军事据点,关于周朝时究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文献上没有找到确切的数字,主要的诸侯国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有齐鲁宋卫晋燕。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首先必须承认周天子的老大地位,明确他“天下共主”的地位,平时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保卫边疆,还要定期交纳贡赋和觐见周王,如果有战事,还要带上自己的军队,为周天子浴血混战。当然,既然已经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你了,那么在你自己的地盘内,就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封国内的大大小小事物都由你来做,即所谓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周天子通过“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制,就在全国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统治网,这些诸侯国就像众星拱月一样,拱卫着周王室,加强了周王室的权力。请同学们想一想,分封制是不是就是完美无缺的?会不会造成什么样不良的后果呢?后来长期的实践证明,随着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周王室的势力就逐渐衰微,最后导致这个王室无力再压制这些诸侯国,诸侯势力尾大不掉,往往会发生叛乱,从而引起统治秩序的混乱,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了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负面影响,有了我们乱悠悠的春秋战国时期,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宗法制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另外一项制度,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它的基础、核心、作用分别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个和这个宗法制有关的情境创设题目:一个大官娶有一妻两妾。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大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小妾为他生了二儿子,此子最得官员欢心,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后来,官员不幸殉职。请同学们讨论他的子女中,谁能继承他的爵位?为什么?(小儿子;嫡长子继承制)那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呢?这个制度的推行主要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确保王位、爵位的的平稳更替。我们知道古代的男人,特别是这些有钱有势的男人,他们通常都不只一个妻子,很可能有三妻四妾,那这些妻妾生的儿子到底哪个才能继承自己的位子呢?这就要靠嫡长子继承制来决定。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继承父亲衣钵的权力。就像我们例子中的情况,首先要考虑正妻生的儿子,只要正妻有生儿子,不管这个儿子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几,那么这个位子肯定是要传给这个儿子的,假如正妻没有儿子,这时候才考虑其他的妾生的儿子,这时候就要看这些儿子的年龄大小了,正妻没儿子,那么衣钵就要只能要传给妾们所生的众多儿子中的大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另外,由于宗法制主要是在家族里面实行的,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大家看这幅宗法制的示意图,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夫都是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嫡长子,其他的儿子分封到下一个等级中。那大小宗的关系如何,大宗就一定“大”,小宗就一定“小”吗?我们再来认真看一下,周天子将天子的位子传给他的嫡长子,这个嫡长子就是大宗,那其他的儿子,就分封为诸侯,这些诸侯相对于天子就是小宗;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把自己的诸侯爵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其他的小儿子就分封去做卿大夫,那这个诸侯在自己的家族内就是大宗,而这些卿大夫就是小宗;同样的道理,卿大夫在自己的采邑内,将自己的爵位传给嫡长子,其他的儿子就分封为士大夫,卿大夫相对于天子、诸侯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家族内,又是大宗,士大夫算小宗,爵位只到士大夫这一级,士大夫将自己的爵位传给嫡长子,其他的儿子就都是平民了,再接下去就没爵位可以传了。所以说,除了周天子是天下绝对的大宗之外,其他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对于上级来说,你就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地盘,又是大宗。这些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上下级别的关系,但在亲缘上又是兄弟,他们有共同的父亲,这个家族又有共同的祖先。所以西周的时候,还实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就是同一个家族,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来增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宗族成员的团结。西周通过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到了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西周的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有的家族还有宗庙,逢年过节还要去宗庙祭祀,包括我们现在的家庭亲属世系,也都源于西周的宗法制。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下宗法制的基本情况:(基础:血缘关系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三代“夏商周”的更替过程,其中包括一些很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包括商汤灭夏、盘庚迁殷、牧野之战、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等,另外,学习了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两个重要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大家要掌握它实行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和意义、宗法制要掌握它的基础、核心以及作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方法: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建立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相互关系:诸侯国义务: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权利:在封国内诸侯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宗法制基础:血缘关系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老师根据检查预习的情况精讲回顾上节课,简要介绍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教师讲述周的兴起,补充司母戊鼎和甲骨文,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师讲述周的兴起和牧野之战,提升关于战争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用表格总结,直观易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教师结合示意图进一步讲解,以便于学生加深印象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自然过渡到宗法制结合示意图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回顾旧知识,加强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课堂练习(6分钟)一、选择题。1、现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夏 、商 、西周 、东周2、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因素是( )A诸侯叛乱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奴隶起义D少数民族侵略4、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等的阶层是(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5、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周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A B C D6. 公元前770年是多少世纪,几十年代?距今多少年?答:公元前8世纪70年代,距今2780年第1、2题由后进生回答,第4、5题由成绩中下的同学回答,第3题由优生回答,老师点评补充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作业:(1分钟)完成创新优化第5课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