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634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教学过程:1、 文学常识库。走进作者: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2、 相关资料(1)关于“两弹一星”(2)关于邓稼先二、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 元勋xn 选聘pn 殷红yn 孕育yn 鲜为人知xin 妇孺皆知r 难堪k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无垠yn(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三、朗读训练营1、听录音,正音。2、自由读,读熟。3、展示读,读精。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答:“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5)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答: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邓稼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过程与方法: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积累与运用。1、你能为下列词语写上正确的字吗? 至死不( ) 锋( )毕露 妇( )皆知 马革( )尸 ( )出不穷 知人之( )2、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鲜为人知 鲜:新鲜,奇异 B、鞠躬尽瘁 鞠躬:一种礼节C、家喻户晓 喻:比喻 D、阔别:长时间的分别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d )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 的话,他 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 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 !A、道路 仍会 估价 自豪 B、途径 将要 估价 庆幸C、职业 将会 评估 骄傲 D、人生 仍会 估价 庆幸二、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回答下列问题。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内容。通过对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对比,从而体现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6、 理解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1)从文中找出一个与家喻户晓意思相同的成语。妇孺皆知(2)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句中的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一个“竟”字体现了出乎意料,突出邓稼先创造了真正的奇迹。7、你是怎样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答:前一句: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冠达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8、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 结合个人理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一、文学常识库走进作者: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相关知识: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二、基础知识园衰微(shui) 赫然(h) 锲而不舍(qi) 兀兀穷年(w) 群蚁排衙(y) 沥尽心血(l) 潜心贯注(qin) 迥乎不同(jing) 警报迭起(di) 慷慨淋漓(ln l)(2) 词语解释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三、朗读训练营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第一、二自然段。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2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德育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组材恰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学习方法研讨探究法。一、积累与运用。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qin心贯注( ) 赫然( ) 锲而不舍( ) 迭起( ) l尽心血( ) shui微( ) 迥乎不同( ) kng慨( ) 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填空。闻一多先生是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本文作者是_臧克家_。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二、课内精读:阅读课文2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5、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6、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7、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1)“诗兴不作”: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8、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过渡。仅。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心里的音乐”;理解贝多芬语言的含义。课前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文学常识库走进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相关知识: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其主要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出人类的英雄气概。其创作成就极大地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等。 2、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深邃(su) 踌躇(chu ch) 磐石(pn) 门槛(kn)喧嚣(xio) 重荷(h) 下颏(k) 喃喃(nn)(2)词语解释【深邃】深的,距离大;深奥。【磐石】厚而大的石头。【踌躇】犹豫。停留。得意的样子。文中的义项是。【不见天日】 看不见蓝天、太阳,喻指没有光明公理的状态。【巴望】 指望。三、朗读训练营1、听录音,正音。2、自由读,读熟。3、展示读,读精。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2) 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3)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4)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5)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茨威格的传记作品罗曼罗兰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点。(6)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五、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c)、厌恶(w)打扰(ro) 惹人(ru)、弹奏(tn)纽扣(ni)下颌(h)、含蓄(x)凝重(nng) 怜惜(lin)、深邃(su)女佣(yng)牛氓(m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d)、门槛无端孤独整理、徒劳梳头沉重稍微、悲剧坚韧凝结倒霉、蓬勃嗓子耳聋捏弄3、选词填空。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_苦苦_(一再再三苦苦)要求。别以为这房间_杂乱无章_(杂乱无章乱七八糟)。、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d)、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被称为“乐圣”。、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属于肖像描写。、本文层次清楚,写作顺序是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习、把握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过程与方法:揣摩作者写人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赋予人物不同的个性,最终实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的情趣、相同的文学主张、真挚的情谊。重点: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体会用词的准确;学习用具:多媒体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文学常识库走进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相关知识: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2、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白皙(x)轮廓(ku) 义愤填膺(yng)滑稽(j) 脚踝(hui) 荒谬(mi) 魁梧(ku)(2)词语解释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形容很快取得一致。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三、朗读训练营1、听录音,正音。2、自由读,读熟。3、展示读,读精。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2)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略(3)短短的一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语言上有什么标志?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都是语言标志,阅读中要格外注意。(4) 第1段写了什么?抓住他家什么来写?表现了什么?第1段写了福楼拜家,抓住了陈设,表现福楼拜生活简朴、创作勤奋(5) 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6)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学习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1、文学常识库。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相关知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2、基础知识园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蒙辞( )以军中多务( )但( )当涉猎见( )往事耳 自以为( )大有所益 及( )鲁肃过寻阳 即更( )刮目相待 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 3、朗读训练营 (1)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三、朗读训练营(1)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卿言多务,孰若孤?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四、课文探究站(一)合作学习:1)孙权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开始学习,效果如何?“非复吴下阿蒙(2)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3) 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4)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两篇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5)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多读好书。 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过程方法:1、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态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重点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 2、联系生活,能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方法:1、自读质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 2、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字词。(1)谓 (2)当涂 (3)若 4)治经 5)益 6)涉猎 7)遂 8)见事2、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 体史书,主持编撰的是宋 代 政治家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帮助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3、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博士吗?(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志士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情这么晚哪!4、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二、课内精读: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ng ) 涉猎( sh ) 孰( sh ) 遂( su )7、 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8、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目标一 通过指导和训练,初步学会一定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目标二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重难点: 抓住人物个性化特点活动一:说说这些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人物描写的方法?(1)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3)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4)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这些描写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共同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特点。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就要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加以细致的描写。活动二: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一、片段赏析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红楼梦小弗郎士: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最后一课二、指点迷津: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挖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颗美丽珍珠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掌握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重、难点 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写出这种特点。教学过程:关于描写:外貌描写: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要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语言描写:指导: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注意: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1、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小结归纳 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细心观察: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提升写作实践:好了,接下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感觉已经有好多同学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马上给你这个大展身手的机会。看今天的“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题目: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