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526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学法指导课创意说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教学设计旨在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读诗三部曲:读出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韵。先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小诗示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读本诗。最后通过同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古诗让学生对学法进行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步骤:一、看美国迪尼斯拍摄的花木兰动画片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花木兰是什么形象吗? 你们是从哪里得知的? (学生畅所欲言,可能会是诸如读书、听豫剧、看电视连续剧、听大人讲故事之类) 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在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去深入了解这个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人物。鉴于同学们对花木兰有相当的了解,所以老师想借这节课告诉你们读诗歌的三部曲(板书)“读出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韵”,让你们自己来学读这首叙事诗。二、学法示例静夜思1. 学生齐背后,老师从字面上译一遍, 告知学生这是读出了“诗意”。2. 教师情感朗读一遍,并道出读时内心酝酿的感情,告诉学生这是读出了“诗情”。3. 教师融情融景对诗意进行联想拓展并作一番赏析,告知学生这是读出了“诗韵”。三、组织学生按“三部曲”读诗1. 读出诗意听范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按“此诗讲述了一个故事”的格式说话。自由译读前后四人一组,边读边译全文, 有疑处询问老师,并完成知识积累卡。知识积累卡一、通假字有:二、修辞举例1. 写出所有互文句:2. 其他修辞手法例举:三、文中数词虚用的有:我还知道以下成语中数词的用法,如同上例、(至少写四个)四、我难于理解的词句是:再读全诗以“我从文中.读出木兰是一个.的人”为格式说话。2. 读出诗情带着诗意自由揣摩诗情。选读评析选出一段文字朗读,说明读时心中蕴含的情感,或忧心忡忡, 或思念无限, 或豪气如牛,或柔情似水.3. 读出诗韵品析妙点赏析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教师示例:“唧唧复唧唧”,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声衬静,更写出了木兰此时心情的沉重,渲染出一个女孩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联想拓展说出文字本身以外的情节。如:木兰独坐织机旁的神态、心理活动;出征途中爷娘对女儿的思念与担忧,老两口在家里的对话;木兰对爷娘的无限思念之情;征战沙场,夜间踯躅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木兰还乡在闺阁中梳妆的动作;木兰换上女儿装后伙伴们的神情、议论、回忆等等。将意、情、韵融于一体朗读全诗。四、学法实践学生按“三部曲”自读陌上桑。不要求赏析全诗,只要求学习小组在通读的基础上选定其中一段按“三部曲”写一段析读文字,选代表发言。五、教师小结教案设计B对话课创意说明:这节课,我们让学生不停地变着花样、转换角色来说,让学生以不同人物的身份对“木兰”说话。在角色变换中多侧面、多角度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教学步骤:一、导入(听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同学们刚才听的这段豫剧中,是谁在说? 对谁说? 此番话主要想表明什么? 如果直接正面与她说,该怎样说呢? 现在我们不妨试试看,如何? (展示木兰戎装像、闺阁像各一张) 咱们不仅要对她说,还要变换角色对她说。二、通读,同桌互讲故事,扫除阅读障碍,完成积累卡(如教学设计A) 。三、对话1. 首先请大家站在木兰自身的角度想想在不同的境况下,她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例如:当“我”见到军帖时,我对自己说:“木兰啊,阿爷年岁已高,弟弟年岁且幼,这可如何是好? 不如我女扮男装,冒此一险替阿爷出征? 就这么决定了,赶紧准备吧。唉,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2. 请男、女生分别站在与木兰同时代的男性、女性的角度说话。你听到了木兰的传奇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感知全文)3. 请站在皇上的角度说话,从知道真相前后两个角度说(重点突出“万里赴戎机”段, 揭示木兰的“忠”“勇”) 。4. 请站在爷娘的角度说话(重点突出一、二、五段, 揭示木兰的“孝”) 。5. 请女生站在阿姊的角度说话(揭示木兰的“善”) 。6. 请男生站在阿弟的角度说话。7. 请站在“伙伴”角度说话(回顾“万里赴戎机”一段,揭示木兰的“智”) 。通过这样的说话过程展示,学生不仅能熟悉课文内容,更能明确木兰的形象特征。她的敬老、爱幼、善良、机警、勇敢、爱国、恋家等性格都淋漓尽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学生畅快的对话自然就能或深或浅地理解全文,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欣赏角度。这样对话应该是能让全体学生都畅所欲言,主动地参与进来。四、品味文章语言特色这样一篇短小的叙事诗,居然能勾起我们如此丰富精彩的联想。我赞叹同学们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到同学们还得益于文章精妙的语言表达。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再去发现,用你们细腻的心再去感悟!(重点是互文、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体味。)五、谈感受收获教学设计C表演课创意说明:由学生主持,进行一场表演赛,请语文、音乐、美术老师作评委。要求学生课下在读通全诗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运用文中每句话为前提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可插入人物的心理独白、语言、神态动作等,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加些唱词,进行短剧创编,排演。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如:设计A 中联想拓展,所不同的是前者只需口头表达,这里则需要神、形、语兼备。活动目标:1. 要求在表演中运用文中每一句话,这其实是在检查翻译;重点要注意互文句的理解。2. 编排的过程即是熟知全文内容的过程,这为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在插入人物各种表现的想象、联想过程中,学生感性上领会此诗语言简练明快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的美感。4. 剪辑情节的过程中,学生也自然明白了文章详略的取舍,了解了木兰的性格特点。活动步骤:1. 在豫剧花木兰的乐曲尾声中,主持人走上讲台: 是啊!“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演绎这段千古流传的佳话(宣布比赛开始,并介绍评委,公布评分标准) 。2. 小组表演。3. 师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表演进行点评。4. 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5. 小组之间交流排演时的构想及“苦”与“乐”。6. 老师表扬学生的勇气及创造力。7. 主持人略作小结,宣布比赛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