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0072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乳嗅(xi)铁砧(zhn)干细胞(gn)甘之如饴(y)B.揣度(hu)旗旆(pi)霰弹枪(sn)参差不齐(cn)C.包庇(b)征铎(du)贺岁片(pin)亲密无间(jin)D.供给(gng)韶光(sho)蓼花汀(tng)是非曲直(q)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缥缈 熨贴 霓虹灯 轻歌曼舞B.文身 旧醅 胁从犯 钟灵毓秀C.阑珊 酩酊 白内瘴 曲水流觞D.蓦然 豆蔻 斑马线 电影角本 3、依次填入下了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4月18日上午,济南和泰安交界地区的森林发生火灾,截至当天16时,火灾尚未得到控制,由于风势较大,火势仍在 。当今世界无论物质生活水平怎样提高,也绝不应该成为阅读滑坡的世界,任何一个 阅读的人都有可能被生活淘汰。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可能超过一万亿,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的一番言论,使得有关“银行暴利”的讨论进入公众 。A.蔓延 忽略 视线 B.曼延 忽视 视线 C.蔓延 忽视 视野 D.曼延 忽略 视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B.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闲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C.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D.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到救援指挥工作中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转变。B.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仍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及美的真谛。C.风景如画、又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的村落,如今已成为都市人眼里的风景,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们此行的目的却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乡土建筑。D.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运算,和全国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被忘记。 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的。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式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内涵,人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节选自说经典,有删改)6、关于“经典”,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经典,都经得起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让人常说常想,不会被遗忘,而且历久弥新。B.经典的被重复,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的,如果创作时重复前人,那就难以有经典作品问世。C.绝大多数的经典都是创作者呕心沥血、积久而成之作,很少有不经意的作品能成为经典。D.经典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仅仅重复几次而不能得到后人的认可,就不能算是经典。7、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要勇于创新,不墨守陈规,不重复前人,就能创造出具有里程碑效果的经典。B.王羲之的行书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一个永远的参照点,因此它具有空前的高度。C.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作者的个性烙印,所以它无法超越。D.凡是经典都已上升到了理性,超出了他本身的艺术价值,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意义。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作品都能经受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B.要让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就要设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还要有个性,有新的创造。C.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D.经典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对经典的每一次重复,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着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 【注】爨(cun):烧火做饭的意思。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尝造其庐 造:造访,拜访B. ,蓬荜环堵 堵:墙壁C. 雅敬雍 雅:文雅,有礼仪D. 或留信宿乃去 去:离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乃事之才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C. 躬樵爨以事父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D.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不知老之将至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3分)夜不就席者数年,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雅敬雍,恒相从游一人挽之,惟意所适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A. B. C. 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再出远门了。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经常与邵雍交往,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做官。第卷(共114分)13、把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3分)译文: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译文: 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3分)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送魏万之京李欣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 。“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任选3个小题)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二十四桥仍在, 。(扬州慢)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安晚秋)沙上并禽池上暝, 。(天仙子)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五、语言运用(12分)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中央出台厉行节约,反队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禁令后,全国范围内的奢侈浪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公款消费明显减少,部分高档酒楼销售额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市高档餐饮业收入下降超过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高档礼品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于是有人产生了“反对浪费,会不会抑制消费”的疑虑。其实,从中长期来看,国家减少公款消费,可以把节约的经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地方上;老百姓摆脱了讲究脸面和排场的高档消费这个沉重负担,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学习、健身、休闲、旅游等方面。这些最终都会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消费。答案: 17、请仿照给出的例句,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锻炼了你的意志;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 , ; , 。18、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请描述画面内容。(3分)答: 。请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答: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你好时间叶延滨你好,时间。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已,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有了白头发了,额头也有了皱纹,只是眼睛里还藏着笑意,好像说,你真的认识我吗?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是我的逃学记录与鉴定书上的评语,也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在宫中威严的皇帝还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上年纪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珍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实就是不知道时间可贵。用时间爬格子换学问,也用时间打游戏换快乐,用时间找朋友换爱情,也用时间编大网捞虚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轻抛不心疼,直到有一天有人对自己说:“没有时间了,真可惜。”自己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时间是有价的,电视上的“鉴宝”节目里,那些专家凭什么叫专家,是因为他们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铜锈上的时间,那些变得苍老和憔悴的器物凭什么叫古董,是因为它们拥有久远的时间。可惜的是,人们总喜欢犯错误,当这些古董向人们展示时间的价值时,人们记住了钱币的数量,忘记了那不是古董的价值而是时间的分量。 说光阴无价,这是诗性的表述。说时间有价,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认识时间的价值,不需要改朝换代,坐上出租车,堵在街头,你就看那计价表往上跑数字,直跑得你心惊肉跳。当然时间也有贬值的情形,花了几百元订的报纸杂志,翻过了,到了月尾,收废品的用秤一称,只值几角钱了。时间会贬值,是因为时间还健忘。那些报纸当初拿到手上的时候,真叫如饥似渴,那些消息让我怦然心动,那些社论让我热血沸腾,那些事件让我揪心挂念。然而,时间过去了,那些事与人,文章与图片,都成了一捆废纸中的墨迹。时间还在向前,我告别了那一捆旧报刊,就像落叶后的树,又准备长出更多的叶片来,挂满朝露迎接新的太阳。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健忘,也许这是时问最无情而又最必须的存在方式。人们用“年”“年代”“世纪”来丈量时间,简洁而清晰,然而,无数的像我这样的生命和非生命体就被匆匆地忽略了。伟人在评说历史时总说: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伟人之所以叫伟人,大概就是因为他洞悉了时间的秘密。尽管如此,对于我,我知道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以为尊荣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其实,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记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60岁,过一年,少一年,成了59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60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9作者以“你好,时间”为题,妙在何处?(4分)答: 20、请对第三段划线句子加以赏析。(4分)直到有一天有人对自己说:“没有时间了,真可惜。”自己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答: 21作者在两段借古董和报纸的例子表达怎样的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 23文章最后一段说“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请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4分)答: 七、写作(60分)在农村,经验丰富的果农会在果树坐果后,在每根枝上只留少数几个幼果,而将其它的摘除,不明白的人会感到可惜,会问:这样不就减少果实的产量了吗?到了秋天,经过蔬果的枝头,果实格外大而且饱满,产量一点也不低。而未经摘除的果枝,只是挤满了一些既小且品质差的果子。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xx.12)一、(15分,每小题3分)1C( A干gnB霰xinD韶sho)2、B( A熨贴C白内障D电影脚本)3、C(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曼延:连绵不断。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忽视:不注意,不重视。视线: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4、B( 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味悠长。C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D下车伊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5、A( B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二、(9分,每小题3分)6、C(“绝大多数”、“很少用”这些说法和原文的“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不符)7、D( A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成为经典固然需要创新,但如果未达到空前的高度,仍不能算作经典。B因果倒置。应是因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所以才成为参照点。C曲解文意。经典是无法复制,不是无法超越。)8、B( A扩大了范围。应是音乐、绘画等艺术品中的经典之作才能经得起重复。C太过绝对化。“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只是部分人的目的。D曲解文意。“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于原文“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不符)三、(12分,每小题3分)9、C( A雅:非常)10、A(而:转折连词,但。B乃:连词,于是,便;副词,才。C连词,表目的,用来;因为,由于。D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D(表明邵雍读书勤奋;讲的是许多贤人尊重邵雍。这两句均不能表现其隐士风范)12、C(“为自己建造一个房子”错,原文说的是“以候其至”,他是为邵雍建造的)四、(24分)13、(邵雍)开始治学时,坚毅刻苦自励,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上床就寝有好几年。(评分点:“为学”1分,“就席”1分,全句大意1分)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中午饭时总要喝点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词。(评分点:燕:安定、闲适。1分。晡时:晚饭的时候。1分辄:就。1分。全句大意。1分)邵雍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评分点:“固辞”“竟”“之”各1分)【译文】 邵雍、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人(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他的父亲邵古带着家人来到衡漳,后来又迁到共城。邵雍三十岁那年,到河南游历,将他的双亲埋葬在伊水旁,于是成为河南人。 邵雍年少的时期,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他读书没有什么不读的,开始治学时,坚毅刻苦自励,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上床就寝有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为求学访友拜师,而唯独我还没有周游四方。”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越过淮水、汉江,周游在齐、鲁、宋、郑等古国的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的说道:“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曾经亲自造访他的家。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在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他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到了他主持双亲丧礼的时候,极尽礼仪,异常悲伤,以致伤了身体。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中,非常敬重邵雍,经常与他交往,为大邵雍置办了田宅。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收成仅能满足生活之需。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晚饭时总要喝点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驾行,随意所行。士大夫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儿童仆役都欢呼相告:“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住两三天才离开。有好事者仿照邵雍的住所另外为他建造了一个房子,等候他的到来。名字叫“行窝”。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认为新发紧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离去。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纷纷致信询问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发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份,老百姓就会受一份恩赐。上书求去有什么用呢?” 嘉佑时,皇帝下诏访求隐逸贤才,留守王拱振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薄,后来朝廷又让推举杰出人才,补任颖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佑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14、答: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这两个意象中,“催”“渡” 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15、天生我才必有用 任重而道远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波心荡冷月无声长笛一声人倚楼 云破月来花弄影环佩空归月夜魂 一蓑烟雨任平生五、语言运用(12分)16、反对浪费,会促进更高质量的消费。(若答“反对浪费,不会抑制消费”得1分)17、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形式上,要与给出的句子结构一致;内容上,要与给出的句子中心一致)18、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1分)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问题”二字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1分)井右边竖着一个写有“绕行”的牌子,最右边的一个人一边用铁锹铲土竖牌子一边说:“正在着手解决!”(1分)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治表不治本,敷衍塞责。(2分)六、(18分)19、(4分)运动拟人手法,采用第二人称称呼时间,亲切自然;点名题旨,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珍重、理解和友好。(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20、(4分)运用比喻,形象的抒发了当人生命走到尽头时一生碌碌无为的遗憾之情,告诫人们要明白时间是可贵的,不可随意浪费。(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21、(6分)列举古董的例子表达的观点是:时间是有价值的,是珍贵的;列举报纸的例子表达的观点是:提醒人们时间会贬值,需要珍惜。作者用生活中熟悉现象来表达对抽象的时间的理解,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评分标准:分析两个例子表达的观点各2分,作用2分)22、(4分)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过程,我们只有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勇敢创造,才能享受生命,体现生命价值。作用:呼应开头,结构上浑然一体,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评分标准;内涵2分,作用2分)七、(60分)建议基准分44分。23、本次作文是给材料作文,题目材料立意明确也比较单一。很适合高二初学议论文学生的练习。最佳立意应该是:有舍才有得舍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学会舍弃(放弃)舍弃是一种大智慧【优秀作文】舍弃的智慧舍弃是一种智慧,舍弃负荷、轻松向前,才会有更丰富的收获与拥有。果农舍弃部分幼果,使果树的负荷减轻,使每根枝上留住的果实养分充足,才会有饱满的果实高挂枝头。果农敢于舍弃,才会拥有高产的果林,收获香甜的果子。不仅果树如此,人生也如此。学会舍弃,人往往能够舍弃不必要的累赘,轻松奋进,斗志昂扬,最终取得更辉煌的人生。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为我们留下了金贵鲜活的明证。先看陶潜,喝一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毅然舍弃功名利禄的负荷,远离帝乡,淡泊名利,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宁静致远,远离了外界的纷扰,拥有了灵魂的纯粹,收获那“登东皋以舒啸”的安然,才成为一代诗宗田园诗派创始人。试问陶潜何以能悠然一生,宁静而惬意?因为他“觉今是而昨非”,不折腰于五斗米,这种勇于舍弃的智慧,怎不令人钦佩。再看林则徐,他懂得舍弃,深处朝堂,毅然舍弃朝廷的懦弱和众臣的污蔑,蔑视外国的强权和卑微清臣的生活。无视个人安危,丢掉一切顾虑,在虎门燃起一把大火,在滚滚浓烟中,伸直了华人的脊梁,收获了民族的尊严,拥有了后世的扼腕赞叹。敢问林则徐如何面对列强的嚣张气焰而挺身而出,看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便可知晓。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让他勇于舍弃,而又无畏担当,卸去顾虑才成就了一位民族英雄。风风雨雨涤荡了朝堂御用的悲哀,李白舍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也正是因为他的舍弃,才灿烂了盛唐诗界的天空,造就了一代诗仙,为中国文学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叩问历史,远望荣荣历史古树,常青的总是那些能舍弃负荷的枝干,干枯的总是那些无法释怀的枝体。项羽,力能扛鼎,却无法承受生命之苦,不能舍弃,也不会舍弃,若他能放下失败后的心理负荷,不计失意的痛苦,“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放弃,并不意味着退后;放弃,并不意味失败。学会放弃,你才能轻松前进,学会放弃,你才能收获成功。舍弃是一种智慧。智者能够舍弃负荷,让灵魂释然,他们轻松前进,“一蓑烟雨任平生”,才会收获辉煌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