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6课 做守法公民教案2 苏教版主 备单 位主 备时 间总第17课时执 教 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学内容6.1 认识依法治国 第 1 教时学 习目 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第三次备 课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一、【设境示标】赏析名言:媒体展示或语言叙述王符的名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设疑导思: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畅谈:指导学生依据自身思考,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导入:这两句话说明了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所以必须要积极实施依法治国,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第6课第一框题认识依法治国。(同时板书课题)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二、【感悟探究】 生活离不开法感悟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文本P76的两幅图片。设疑导思:结合相关格言谈谈两幅非常直观的图片带给你怎样的感想?感悟畅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感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提示:它给我们直观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疑再思:依法治国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 (第1组)依法治国的保障和根本分别是什么? (第2组)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第3组)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4组)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供抢答)探究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点评:依据讨论和交流情况,进行点评激励。重点剖析:对依法治国这一重点概念的含义可以从它的主体、保障、本质、内容、目的等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解读。它们依此分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党的领导”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学法指导: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十六字方针”。环节过渡:在“十六字方针”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质疑三思:那么我国的立法工作情况如何呢? 你知道的我国法律有哪些?讨论抢答:指导学生结合文本P77页的相关图文,同时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介绍和抢答,教师组织点评、纠正、补充、激励。名言赏析:媒体展示张居正的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悬疑再思:张居正的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请列举案例加以说明。教 学 过 程列举分析:学生依据文本及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举例共享,分析说明。串疑再思:国家严厉查处这类案件将会产生什么重要意义呢?思考探究:指导学生阅读P7879的相关图文讨论分析,并择优交流。归结板书: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知识拓展:结合“知识链接”点明依法治国的核心观念和深刻内涵。归结强调:总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所以必须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三、【思考探究】 道德与法律紧相连 剧情再现:结合文本P79简要介绍电影被告山杠爷的故事情节。设疑导思:山杠爷被捕,自己觉得很怨,不少村民也深感不平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明确:说明山杠爷和村民不懂法律,法制观念淡漠。说明他们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必须依法办事。说明需要对他们加强普法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仅要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更要扎实地开展法制教育。激疑再思:那么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讲析: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法律的实施即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为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的实施即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并规范人们的行为”。故两者不可相互替代。联系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言行的重要手段。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名言引证:媒体展示林肯的名言“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四、【提炼升华】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重任,我们既要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争取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更要视野开阔,懂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以期自己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五、【训练反馈】(限于教案纸张空间,只提供简单样式) 一精挑细选 走进生活 1、 2006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法制力量”xx年法制人物的颁奖晚会,揭晓了xx年度十大法制人物.这一活动体现了 ( ) A、科技兴国的战略 B 、依法治国的战略 C、以德治国的战略 D、人才强国的战略2、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A、树立宪法的最大权威 B、保证各项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C、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依宪治国3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C、确保国家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 D、确保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二身体力行 体验生活利用教室媒体组织集体观看电影被告山杠爷。教 学反 思灌南县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主 备单 位灌南县大圈 实 验 学 校授 课学 科九 年 级思想品德主 备时 间总第18课时执 教 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学内容6.2 树立法制观念 第 2 教时学 习目 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关系。 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次备 课教学难点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一、【设境示标】情境再现:小王在参加“公民爱护文物”实践活动时,发现学生明明在一个公共场所的石碑上刻字,马上拿出照相机,把明明的行为拍了下来,作为呼吁大家爱护公共财产的图片资料。当明明刻完字,发现小王正在拍照的时候,便大声说:“你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小王对他笑着说,你还是去好好学习法律吧,希望你今后不要再做违法的事了。设疑导思:这则案例给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畅谈:指导学生依据自身思考,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自由畅谈。归结导入:这两句话说明了文明的社会离不开法,合格的公民不能不懂法,我们必须切实树立法治观念,那么究竟什么叫树立法治观念?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第6课第二框题树立法治观念。(同时板书课题)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二、【感悟探究】 公民必须守法感悟情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刻感悟文本P76的案例情境。设疑导思:不法少年、王某及王某表哥的行为分别错在哪里?这则案例给我们什么样深刻的启示?感悟畅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感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提示: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让我们的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激疑再思:那么究竟什么叫树立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有何重要意义呢? 探究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板书:涵义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观念。意义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才能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拓展:结合文本P81“知识链接”点明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和权威。举例说明:以中共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案例说明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朗读识记:树立法治观念的涵义和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和权威。环节过渡:既然公民守法如此重要又如此必要,那么怎样才能遵守好国家的法律呢?三、【探究实践】 守法必须懂法 感悟情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刻感悟文本P82的案例情境。设疑导思:这则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深刻教训?教 学 过 程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明确:公民守法必须先得懂法!激疑抢答:那么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法律呢?请列举抢答。抢答点评: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抢答,教师组织点评、纠正、补充、激励。环节过渡:正是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观念,1986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四个普法“五年规划”,从去年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质疑三思:那么“五五”普法教育的重点是哪些人?“五五”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那些?青少年参加普法教育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抢答归结板书:依据学生讨论结果归结强调,并板书要点。悬疑再思:到此,你打算针对本部分开头案例中的三名同学宣讲哪些相应的法律?思考选择:指导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搜集并交流相应的法律。归结点评:依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组织点评、归结、补充、激励。四、【探究实践】 懂法才能维权情境再现:张华的抉择八年级学生张华和李建军在小学就是同学,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一天,张华看见李建军头上用纱布裹着,便上前询问。原来是昨天放学的时候,李建军在校门口被几个外校学生拦住,逼他出钱请客吃饭,因为与他们素不相识,扭头便走,谁知这几个人出言不逊,还将李建军扁了一顿。李建军见到张华后便说:“这口气我一定要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们一起去找他们算帐。”听了李建军的话,张华感到十分为难。设疑导思:张华可能作出哪些选择?讨论畅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自由交流。归结明确:选择有:(1)同意李的建议,参与李的集体复仇行动;(2)自觉不敌对方,生怕吃亏,就息事宁人;(3)劝李不要冲动,依法维权。激疑再思:假如你是张华将作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分析:面对不法行为,如果参与复仇,不仅不能维护合法权益,本身也属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危害;如果忍声吞气,息事宁人,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无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没履行同违法犯罪斗争的义务。出谋划策:请你帮张华想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请你帮张华列出可能用到的三部维权法律。请你帮张华搜寻三个有关青少年维权咨询的网址或电话。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分析:方法有:记住那些人的相貌,拨打“110”报警;告诉老师或父母,请学校或家长出面解决。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通讯有:中国青少年维权网:http:/12355。Youth。cn/,此网可进行法律法规咨询;当地青少年维权“阳光热线”和“阳光电子信箱”,此线可投诉。五、【提炼升华】总之,在文明的社会,我们既要博学多能,举止文雅;又要“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更要世事洞明,学会维权!六、【训练反馈】(限于教案纸张空间,只提供简单样式) 1、认真完成文本P81“探究”题;2、周密组织实施文本P84“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课外实践活动。教 学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