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商周文明.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932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商周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商周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商周文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商周文明 教学目标1知道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中国自商朝起,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了解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商周时期,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金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2懂得通过对甲骨文、青铜器及其铭文金文的解读,可以揭示当时的历史面貌,从而认识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证据。3认识青铜器是代表商周时期高度文明的象征,其工艺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通过对典型青铜器艺术价值的分析介绍,提高学生对青铜器的艺术欣赏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甲骨文的主要内容难点:如何理解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说明:1通过对甲骨文的基本构字法和记载内容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知道文字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故为本课重点。2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解读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而认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都是记载历史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关于文明的表现。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提出问题:文明的表现有哪些?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文字的出现和工具的发展等,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各种表现。甲骨文教科书P18有关甲骨文构字方法和字形特点的文字。“动手动脑”内容。根据学习目标,讨论有关甲骨文内容的问题:1完成“动手动脑”:辨认出教科书中列举的十三个甲骨文字。2谈谈甲骨文已形成的汉字构字方法和字形,以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提出问题,并作适当指导:1“动手动脑”十三个甲骨文:人、大、口、齿、牛、羊、户、门、日、月、草、木、水。2谈谈甲骨文已形成的构字方法和字形,以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汉字构字方法如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在甲骨文上已出现;甲骨文的形状已成为方块形;汉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而来的。借助教科书上的文字、图片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正确的读史方法。青铜器1有关青铜器种类、用途的文字、图片资料。2教科书P20。3“动手动脑”,教科书P22。重点阅读P20有关青铜器种类用途的文字、图片资料,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了解如下知识:1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哪个种类比例较大?2阅读教科书P22“动手动脑”,仔细辨认图中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提取历史信息,通过对典型青铜器种类的介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如下知识:1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2通过大屏幕显示的一系列典型青铜器,介绍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可结合书中图片,从铸造工艺、常见纹饰、用途等几方面来分析,以提高学生对青铜器艺术价值的欣赏力。重点介绍教科书上的几个典型青铜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借助大屏幕显示教学图片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介绍一系列典型青铜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和艺术价值等一般知识。1教科书P14有关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的图片、文字。利簋铭文大意: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事先进行了卜问,卦相很好。就在当日,周师一举击败了商军,战后第七天,武王赐给利“金”(即铜)。利觉得很荣耀,铸此铜簋以作纪念。(通过大屏幕显示)2教科书P21“大盂鼎及铭文”。通过观察“利簋”的图片,再结合铭文大意,了解以下知识:1通过“利簋”上的铭文,可以帮助后人查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对铭文的解读可以回答人们对史书记载的质疑。2金文(铭文)有着同甲骨文一样的文献史料价值。3金文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向学生介绍第3课中有关“利簋”的图片、文字资料及 “利簋”铭文大意。引导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并作适当指导:1证实牧野之战的真实性。逸周书记载其发生在“甲子朝”,尚书记载是“时甲子昧爽(黎明)”。但由于对古书的质疑,人们对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产生了怀疑,对一天之中结束战争也难以置信。“利簋”的发现无可争辩地证实了武王伐纣的日子和“一日破敌”的史实。2强调,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文献史料,金文同甲骨文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了解商周历史的第一手史料。3向学生介绍大盂鼎西周重要器皿,内壁有铭文291字,记载了西周艰难曲折的建国历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介绍。从对前一课中的青铜器“利簋”铭文的大意解读着手,了解青铜器金文(铭文)的史料价值和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书法艺术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商周文明文字工具青铜器甲骨文金文训练设计左传中记载了楚庄王“问鼎”的故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这里,鼎成了国家和王权的重要象征,楚王“问鼎”揭示了其谋夺天下的野心。1周朝传国之宝九鼎是用哪几种金属合铸而成的?2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是什么时期?3楚庄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青铜器的什么功能?A使用功能 B艺术功能 C军事功能 D政治功能案例利簋铭文解读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回顾牧野之战的情况。学生:简介牧野之战。教师:以往,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史书中的记载,如逸周书记载其发生在“甲子朝”,尚书记载是“时甲子昧爽(黎明)”,史记周本纪的记载。但这些史书都是后人在很多年后的记载,难免使人对它们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直到利簋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为什么利簋的出现会改变人们的看法?出示利簋图片及铭文。学生:观察利簋图片,阅读铭文。讨论解答:利簋铭文中详细叙述了牧野之战的情景,与上述史书资料相符;利簋制作于当时,其主人利亲历了这场战争。教师: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后人的文献记载需要遗物等第一手材料的印证。分析:本活动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史书是后人撰写的,史书资料不完全可信,需要更有力的证据如遗物、遗迹等史料的印证。通过对利簋铭文的解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然而,直接引用铭文,学生难以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不改变原材料面貌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