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90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则故事说明()A变法最终失败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旅店主人用“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为理由拒绝了商鞅投宿的要求,说明商鞅变法的条文“深入人心”。答案:D2“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使秦国()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进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C3(xx孝感一模)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旧贵族C实现以法治国 D废除分封制解析:吴起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分封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必须废除;商鞅变法“日绳秦国贵公子”,推行以法治国,以军功爵制取代贵族世袭特权,消灭旧贵族;B、C、D三项都属于材料中改革的措施,根本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A项最准确。答案:A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故选A项。答案:A5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B规律方法:商鞅变法对秦统一六国的作用商鞅变法的一系列政策为后来秦国由弱变强、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奠定了基础,其中推行的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政治经济制度,也为后来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6(xx宁德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人,其生民也狭厄(生路狭隘),其使民也酷烈一忸(因袭)之以庆赏,鰌(钳制)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厄而用之,得而后功之,使以功赏相长。 荀况荀子议兵材料二“令民为什伍”,把普通老百姓用军事组织形式编制起来,平时组织生产,一旦战争爆发就随时随地的征发。雷依群秦军法论述材料三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按一定标准挑选):衣三属(层)之甲,探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背)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合格的武卓)则复其户(免除徭役),利其田宅。是其气力数年而衰,而复利未可夺也(其特权不能剥夺)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司马光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商鞅兵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答案:内容:奖励军功;建立什伍组织。特点:赏罚分明;兵民(农)合一。(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分析“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的原因。答案:原因。魏国:经严格挑选合格的魏国士兵,永享特权,无法维持战斗力的常盛。国家税收减少,军队的物资保障减弱。秦国:严格的军队纪律和奖惩制度使秦军战斗力大大提高;什伍组织的推行使秦国兵源得到保证;奖励耕织促进农业发展,为秦军提高雄厚的物质基础。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引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引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问题。在读透材料信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材料观点进行归结和比较,注意语言简明扼要和表达的准确性。答案:(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即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德行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