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 J单元 文言文专练(含9月试题)【语文卷xx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xx08)】J0(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冤,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谏曰:“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景素不纳。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淹答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世服其先见。东昏末,义师至新林,淹微服来奔,高祖拔为冠军将军,秘书监如故。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菜耳。”其年,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四年卒,时年六十二。高祖为素服举哀。赙钱三万,布五十匹。谥曰宪伯。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江淹传,略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专据上流 据:掌握B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 预:管理C辄收付廷尉治罪 收:逮捕D世服其先见 服:服从【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 解析:“服”应为“信服”的意思。【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B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C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D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 解析:抓住“二叔”“七国”“殿下”等名词,还要注意“俱”“而”“则”等词。【思路点拨】文言断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一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分割;三是借助标志,巧妙断句,如看虚词,找对话标志词,分析修辞手法,重视名词和代词;四是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淹文思敏捷。因受牵连被关押在监狱,他在狱中写了一封书信给建平王刘景素,刘景素马上就把他放了。被推举为南徐州秀才时,其策试也非常优秀。 B江淹为官严明。做御史中丞时,弹劾整治了一大批不称职和贪赃枉法的官员,使朝廷内外风气一片肃然。当朝皇上明帝称有严明作风的江淹为“近世独步”。 C江淹有着过人的政治智慧。崔慧景举兵发动叛乱,很多官员都去投靠,唯独江淹称病不去;后来梁高祖率兵起事,江淹却脱掉官服投奔,很快被委以重任。 D江淹居高位却能保持清醒头脑。他认为人生快乐就好,不必求富;在功成名就之时,他却萌生了退居乡里的念头。他去世后,皇上也表达了哀悼之情。【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B 解析:“当朝皇上明帝”有误,当时的皇上应为(宋)少帝,明帝时任丞相。【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对选项,排除错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常常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放在同一个题目中考查。做这类题目要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时、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还要细读选项将总体认识和细节分析结合起来对比阅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6分)(2)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你过去在尚书府中,不是公事不随便乱做,为官宽大严厉能折中调和;现在担任南司,一定能使百官震动整肃。 江淹年少时凭借文章而声名远扬(以文才著称),晚年才华文思衰微减退,当时的人都说他才思枯竭了。 解析:“行”“折衷”“震肃”“为”“以”各1分,句式1分。 “显”“微退”“谓”各1分,句式1分。【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参考译文】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小时候父亲早逝,很好学,性格沉静而不好交游。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喜欢有才学的人,江淹跟随他在南兖州。广陵县令郭彦文获罪,其口供牵连到江淹,江淹被关进监狱。江淹在狱中上书诉说自己的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不久举为南徐州秀才,对策很好被评为优秀,任巴陵王国左常侍。刘景素为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镇将。少帝即位后,朝政混乱,刘景素掌握大权,大家都劝他趁机起兵反对朝廷。江淹总是劝谏说:“谣言招致灾祸,这是管叔、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抵触招来怨恨,七国诸侯因此被杀。您不求国家的安危,听信左右的计策,就又会看到麋鹿霜露出现在姑苏台上。”刘景素不采纳他的建议。少帝初年,在本官职位上兼任御史中丞。当时明帝任丞相,对江淹说:“你过去在尚书府中,不是公事不随便乱做,为官宽大严厉能调和;现在任南司,一定能使百官震动肃然。”江淹回答说:“现在的事,可以说据官职而为,更担心才小志短,不能使丞相满意啊。”于是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宏远,全都以长期有病不能管理帝王陵墓的罪名而弹劾;又奏告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私藏赃物上万,立即逮捕交给廷尉定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其大县的长官,多数被弹劾整治,内廷外府一片肃然。明帝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今日可算得上仅有的一个。”永元年间,崔惠景举兵围攻京城,官吏们都去投靠他,只有江淹称病不往。等到叛乱被平定,大家都信服江淹的先见之明。东昏末年,义军到新林,江淹穿着百姓的衣服来投靠,梁高祖提任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江淹于是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一个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忝居这样的官位,实在有愧。平生总是说知足之事,也已经足够了。人生只要快乐,何必求富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当年,因病任金紫光禄大夫,改封为醴陵侯。四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高祖穿素服致哀,赐钱三万布五十匹。赠谥号为宪伯。江淹年少时因为文章而声名远扬(以文才著称),晚年文思减退,当时人都说他才思枯竭了。他的著作总共有一百多篇,自行结为前后集,与齐史十志,一并在当世流行。【语文卷xx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xx09)WORD版】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眉山远景楼记苏 轼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注】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苟,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选自苏轼集,中州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注】耦:二人并肩而耕。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事而会之 会:汇总算账B.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 因:就着,顺着C.轼之去乡久矣 去:离开D.独能累世而不迁 迁:迁徙【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 解析:迁:改变,变化。【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具体表现眉州风气的一组是其农夫合耦以相助 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 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A. B. C. D.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解析】B 解析:均表现眉州的风气。为外面的人对眉州的批评。为黎太守的行为。【思路点拨】这类考题的考查经常以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应家乡百姓之请写的一篇记文,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眉州地区的民情风俗和社会风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B.眉州地区的士民在尊重经学的同时,非常讲究门第和出身,尤其是大家族特别强调门阀,如果不是权势相当,即便对方再有钱,也不与对方结为婚姻。C.眉州民风醇厚,老百姓尊重父母官,同时又极具智慧,每一任地方官到任的时候,老百姓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观察了解官员的为人。D.作者笔下的黎太守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心系百姓、宽以御民的形象颇具古代贤臣的风范,作者在黎太守身上也寄寓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B 解析:“强调门阀”“权势相当”有误。眉州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 。(3分)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3分)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1)过了七月十五(或译为“到了七月十六”),稻谷收割了而杂草衰败,(这时)就收起鼓,打开钟漏(不再击鼓或计时了)。(2)如果州守、县令不按照为政之道(来施政),(百姓)就会同他讲道理(并)拿出法令条文来批评、责备他。(3)在他任期已满将要被人替代时,(百姓)都不愿让他离去,争相挽留他,朝廷没有拒绝(违背)眉州百姓的请求。解析:(1)译出句子大意给分,“既望”、“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以”、“讥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代”、“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我家乡眉州的风俗,有三种是接近古风的;那里的士大夫看重经学,重视宗族;那里的民众尊重官府而敬畏法令;那里的农夫合作耕种,互相帮助。这些都是三代、汉、唐时的朴厚遗风,其他各郡都比不上。当初朝廷是以诗词歌赋为科举考试内容来选取士人,而天圣年以前,各地的学者仍旧因袭五代以来华而不实的陋习,只有眉州的士子,通晓经书学习古文,以西汉时的文章为典范。那时候,别郡的士子都认为他们的做法泥古不化。至于郡县的小吏,也都捧着经书带着笔墨,所写的公牍文字,都很有古文遗风。而大家族和显贵之人,是以读经书来推重门第,比较优劣,都有一定的品评,当地人称之为江乡。不是这些宗族中的人,尽管地位很高并且富有,人们也不会与他们结为婚姻。百姓对待太守、县令,就像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一样。官吏离任之后,就为他们画像敬奉,对于其中贤能的人,还要记录他们的事迹相互传讲,长达四五十年都不忘记。富有商人和普通百姓,经常诸备一些好东西单独收藏起来,以满足官吏的求取。家家都收藏有国家律令,经常诵读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即使是一些很小的过失,人们也终生不敢违犯。每年的二月,农事就开始了。四月上旬,谷苗很嫩而野草遍布的时候,耕耘的人们就全都出动。根据每人所耕田地的多少计算劳动量,完工后统一算帐。田地多而男丁少的人家,就拿出钱来补偿给众人。过了七月十五,稻谷收割了而杂草衰败,(这时)就收起鼓,打开钟漏(不再击鼓和计时了)。拿出罚金和补偿众人的钱,买来猪羊酒醴,来祭祀神农氏,然后欢乐饮食,酒足饭饱后离去,每年都是这样。那里的风俗大致如此。因此那里的民众都很有聪明才智,他们致力于根本(农桑),努力劳作,容易管量却难以制服。州守、县令刚到任的时候,人们往往要观察他的言论和行为,从各方面了解他的为人。对那些清正廉明而有才能的人,就不再用其他的事来试探他,百姓也就日日平安无事。如果州守县令不按照为政之道(来施政),(百姓)就会同他讲理(并)搬出法令条文来指责、驳斥他。所以不了解此地民情的人认为这里的民众难以治理。当今的知州黎侯,字希声,是我先父的朋友。他处事简约为人斯文,刚直而仁义,遇事明察而不苛刻,民众认为他很容易相处。在他任期已满将要被人替代时,(百姓)都不愿让他离去,争相挽留他,朝廷没有拒绝(违背)眉州百姓的请求。黎候在眉州又留任了三年,百姓更加信赖他,于是官民相安无事。黎侯就着知州居住的北墙增盖了一座远景楼,他每天都与宾客僚属在楼上游玩逗留。我那时正担任徐州知州,家乡眉州的人有书信往来,没有不说起黎侯的善行,还请求我为(黎知州和这座楼)写篇记。唉!我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他们所说的远景楼,我虽然依稀能够想像得出它的样貌,却不能够介绍得很详细。然而家乡的人们之所以乐于见到这座楼的建成并且要记录这件事的原因,难道不是(此地)上有容易相处的长官,下有容易治理的民风吗?如今眉州近似古时的风尚,竟然能够延续几代而不改变,大概是德高望重、平易厚道的长辈的恩泽,以及贤良的州守县令们安抚引导、教诲不倦地力量所致,(我)能不记录下来吗?像那登高远望的乐趣,山川风景的美丽,我将来归老故乡后,穿上粗布衣裳,系上青头巾,跟随着眉州的州官们登上远景楼,在酒酣之时伴着乐曲,提笔作赋,来颂扬黎候的留下的仁爱,应该为时不晚吧。13.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 (选自苏轼眉州远景楼记)【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答案解析】答案: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亿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 解析:“鸣鼓”“择其徒”是连续性动作,“一人掌鼓,一人掌漏”照应前边的“二人”,结合大意,断句划开。每处0.5分。限断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参考译文】几十上百上为一个集体,设置一个计时的漏钟,用敲鼓的方法指挥群众。从中选择两个为众人所敬畏信服的人,一个人负责击鼓,一个人掌管时间。出工收工、劳作歇息,都听从这两个人的指挥。鼓声响了还没到,或者到了却不努力劳作,都要受到责罚。【语文卷xx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xx09)】J0(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至庭前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刺,划,撑。【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表转折,却表修饰;B那,那个一定,表祈使语气;C哪里什么;D用。【思路点拨】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错。【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3分) 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1)我一个农民,哪里知道吕处士是怎样一个人?(2)主人高兴地说道:“吕先生原本也是我平常想要一见的人啊。”解析:(1)“安知”“为”“何如人”各1分;(2) “是”“固”“所愿见”各1分。【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家在仙居万山之中,博学多才,能诗能文,问他问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却总是隐匿姓名,耕地打渔来养活自己。有一天,他拿着钱到一个富人家里买谷种,正赶上天降大雪,他站在人家门口,人没有理睬他的。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听到东阁里有人分韵做咏雪诗,一个人分到了“滕”字,苦苦吟咏没有完成。吕徽之不由得笑出了声。阁子里的那些有钱人的子弟听到外面有笑声,就派遣左右的人来诘问他。先生最初不说话,这些公子哥们更加疑惑,亲自出来见他,只见先生光着头穿着粗布衣服,布袜草鞋,就侮辱他,责问他笑的原因。先生不得已就说:“我的意思是就选滕王蛱蝶的事罢了。”众人才叹服,邀请先生入座。先生说:“我如此形象,如何能置身于你们这些公子之间?”众人坚持着邀请,先生于是进入房中。众人用“藤”“滕”二字请先生补足诗作。先生提笔写道:“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又请他粘“昙”字押韵作诗,先生又随笔写完,就出去了。众人挽留他,留不住。问他姓名,也不回答。众人都惊讶地说:“曾听说过吕处士的名字,想见他一面却不能,先生难道就是这个人吗?”先生回答说:“我一个农民,怎么能知道吕处士是怎样一个人。”众人优惠地送给他谷种,先生愤怒地说:“我怎么能收取不义之财!一定要用钱来买它!”撑着船离开了,众人派人远远地跟随在他的后面,道理偏僻遥远,派去的人记住了他的住所就返了回来。雪停了,前往拜访他,只看见一间茅草屋,家徒四壁。忽然发现装米的桶里有人,原来是先生的妻子。因为天气寒冷,因此坐在里面。众人试探着问吕徽之先生在什么地方,他的妻子回答说:“在溪上捕鱼呢。”众人才知道他真的就是吕徽之先生。到了那里,果然见到了他,把特地来问候答谢的事告诉给了他。先生隔着溪水对他们说:“诸位公子先到家里,我捕到鱼后,一定换来钱买酒请你们喝。”不多时,先生带着鱼和酒回来了,众人尽情欢饮后才散去。走到半道,天已黑了,不方便赶路,就暂时在一个露天的棚子里休憩,正赶上主人从外面回来,竟然曾见过面,问他们从哪里回来,他们就把缘故告诉给了他。主人高兴地说道:“吕先生原本也是我平常想要一见的人啊。”那人就让他们留下住宿,第二天早上,客人们道别。主人根据客人的踪迹来到吕先生的住处,可是先生已经搬走了。又一天,先生跟治中陈建中在路上相遇,治中赶着跛驴,当时还是一个布衣,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拔,就问道:“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回答说:“是的。您不是陈建中吗?”回答说:“是的。”两个人握着手,就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欢欣,一起谈起驴的故事,吕先生问一件事,治中就回答一事,互相答问四十几件事,治中才中止。先生说:“我还记得某人写了某书,某人写了某传。”又说了三十几件事,治中非常敬重他。【语文卷xx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xx08)】J0(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东轩记 苏 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注】漘:(chn)江边。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睎:仰慕,向往。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委于一 委:交付B. 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C. 余既以谴来此 谴:被贬职D. 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幸:希望。【思路点拨】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克支其欹斜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 而不害于学 而耻学于师C. 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蟹六跪而二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A 才,B 对 /向,C 凭借 /因为,D 却 /表并列。【思路点拨】把前后两个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B. 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C. 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D. 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终能分享颜氏之乐”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答案: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解析:【思路点拨】文言断句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可以遵循以下规律: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3分)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1)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2)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解析:句重点落实状语后置(乃告于郡),重点词语是“敝(破损)、乃(就)、假(借)”。句的重点词语是“易(交换)、怨(怨恨)、盖(大概)、任(担当)”。【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参考译文】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盐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哑然发笑。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暗地里奇怪,颜渊凭着一竹筒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如此困窘贫穷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务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想远离污浊的尘俗,摆脱琐事的羁绊,在讲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徜徉,却每每被琐事羁绊而脱不了身,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唉,一个士大夫,当他尚不懂深刻人生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以获取玉帛美女为满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探求人生的真谛,抛弃那些身外的浮华而收获的充实,做事从容自得,心胸宽广的,不以天地为大,生死不以为忧 ,更何况在此之下的事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 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追慕圣人贤者的高尚品德,我连别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却想得到颜渊那样的快乐,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就能追随得到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语文卷xx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xx09)】J0(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5分)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树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蕖芰荷之的历 光亮鲜美 B吾于是信有力焉 可靠C是皆可嘉也 赞赏 D真,天下之冲也 交通要道【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信,确实。【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览者各自得焉 B其为我书其大概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而因其暇日 D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洎牧以谗诛【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利用/通过 解析: A焉:句末语助词;B 其:表示婉商、期望的语气,相当于“可、希望、一定”;D介词,因为。【思路点拨】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文为欧阳修受许子春之托为他们所建之东园作的记。文章第一段写真州之形胜及东园之来历。B第二段首句说,“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以下全借子春的话写东园之美景。C最后一段说,“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这里的“书”是记录的意思。整篇文章虽是记述子春的口头描述,其实作者也是实地考察过的。D文中对真州东园的描写,文笔流畅,想象丰富,虚实相生,清新活泼。【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文中未说作者也实地考察过。【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6请根据上文语意,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3分) 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答案解析】答案: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三格1分,共3分)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结合大意去划分断句;也可根据“盖”“若”“其”句首助词,“也”“焉”句末助词。【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3分)译文: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3分)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给它写篇记文,往后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开始修建经营的呢。我认为他们三人的才能道德可以互相补益,而且职事上又和谐融洽解析:(1)给分点:眷眷、于是、记、孰知,错一处扣0.5分,文意通畅1分,共3分。(2)给分点:济、协,错一个扣1分,文意通畅1分,共3分。【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交会的枢纽,所以成为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管治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得了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利用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的荒废了的营地,以此建造了一座东园,而天天去那儿游览。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形来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有一条小河从前面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我们可以从拂云亭子眺望远方;在池旁,我们可以澄虚阁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泛着华丽的游船。我们扩建了园的中部,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我们开辟了园的后部,作为供宾客娱乐的射箭场.。水面上荷花,荷叶艳丽鲜美,岸上幽兰,白芷放出芳香,以及那些佳花美树排列成荫,交互辉映。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荆棘丛生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飞檐,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宽敞而幽静,可以产生远远的回声与阵阵清风。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每逢良辰佳节,真州的男女,聚集一起吹弹歌唱。这便是过去阴阴沉沉风风雨雨,鼬鼠蝙蝠以及飞禽走兽吼叫的场所。我们对这座园子真是尽了力啊!这图画中所载的,还不过是它的一两点概略。假如登上高处,眺望远近的山河;在水中划船游乐,跟踪鱼儿游动和鸟儿飞翔,那无穷的景气和登临的乐趣,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领略了。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给我们记述一个大概的轮廓吧! 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方的宾客来到这里,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共同享受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 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