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8615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II)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过程与方法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历史事件,如冷战带来的影响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要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教学难点:分析战后新格局形成及演变的深刻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一、“冷战”政策阅读书本84页英国首相的演说,提出以下问题。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结合课文,说说杜鲁门演说的核心内容。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但是由于世界刚刚结束大战等原因,直接的战争显然不适宜,因此只能采取间接的战争或者冷战。这里需要理解两层意思,冷战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表达对对方的仇视) “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杜鲁门主义”实际上宣布:苏联是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因此,“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成为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其核心内容是美国要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即实行“冷战”政策。2.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另外还因为欧州的地理位置,在美国和苏联的中间,既可以壮大自己又可以遏止苏联)3. “北约”“华约”建立利用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华约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既用来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此进一步控制东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以下知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建立 “华沙条约组织”。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对峙与斗争贯穿于整个50年代,双方矛盾日益尖锐。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朝鲜战争是美国在二战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以朝中人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告终, 60年代,越南战争也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较量。二、美苏争霸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50年代,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应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紧张方面,突出的事实有: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解决,是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后才逐渐平息的,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同时也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这一事件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夺。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为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70年代,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此时,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的发展。苏联不仅建成一支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拥有数量多于美国的洲际导弹。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苏联在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12月出兵对阿富汗的占领,标志苏联的霸权政策发展到顶点。3.80年代的美苏关系,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实行了中苏关系正常化。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从70年代中期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