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8324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V)对本节课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地位: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作用:这节课的学习,巩固了氧气的性质,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方法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3.认识分解反应;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和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高锰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棉花,火柴等。演示文稿幻灯片其他资源学案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导课PPT(1)课件出示抢答题: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包括哪些仪器?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原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对应七字口诀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的两点注意事项及原因(2)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通常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对它做一下实验探究(1)参与答题(2)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并讲解“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探究实验活动计划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的导入新课打下伏笔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锰的作用探究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观察总结展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观察药品的物理性质并做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1.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加入它可以制取更多的氧气2.二氧化锰在此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3.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由学生讨论提出假设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实验(课件展示)实验编号现象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单独加热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讨论交流课件出示讨论题:(1)课本上出现“!注意仔细观察反应前后的二氧化锰”,分析与讨论中提问:“在实验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这些文字描述想告诉我们什么? (2)实验和实验对比,即可得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要设计实验?(3)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二氧化锰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还应该补充哪些实验?(4)仅凭目测,无法确定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的关于物质质量的称量以及生活中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和水分离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5)是不是所有的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对应化学反应的速率呢?讲述:像钢铁的生锈,橡胶的老化,食物的变质,我们希望发生的越慢越好。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在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的加快。由前面实验可知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反应的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大屏幕显示文字表达式。(6)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重点观察对象是二氧化锰。(2)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变。(3)不能,还不确定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了。(4)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须教师引导)(5)不是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6)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氯酸钾制氧气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和资料,书写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析讨论课本及资料内容,对于催化剂,你有什么新的认识?资料氯酸钾,白色晶体,熔点为368,加热至400时分解产生氧气,与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很快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证明,将氯酸钾与氧化铁或氧化铬混合加热,也会很快产生氧气。对于催化剂,你有什么新的认识?书写文字表达式,新认识是:二氧化锰也使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是不只是二氧化锰可以作催化剂,其他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探究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分解反应通过观察、对比,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各题1.分析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2.填写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对比记录表(见导学案),归纳分解反应的定义。讲述: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要注意把学过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类,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出结论: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会用对比、分类的方法认识新概念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呈现,大屏幕出示答案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催化剂,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比化合反应又认识了分解反应,同时初步感悟了用分类、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课后作业见学案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一、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水+氧气。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3特点:一变 二不变。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二氧化锰 文字表达式: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ABA+B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实验为主线,将探究理念渗透到教学中。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变化和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学生兴趣很大,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基本完成学习目标。2.我针对催化剂概念的核心内容“一变两不变”设置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题,使学生在由浅入深讨论中深刻理解催化剂的涵义。并通过一个探究“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的活动设计,使学生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探究讨论阅读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从而突破了难点。4.不足: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自己有时放手放的还不够,今后多加努力。在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应给予激励性评价,本节课自己在对学生评价上还做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点评与分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结合讨论、讲解、总结归纳等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各种方法运用有序,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实践”的设置给学生留一个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查阅课内阅读、课外资料、网络资源等,获取新知,扩大知识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