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芦花荡》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8004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芦花荡》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芦花荡》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芦花荡》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芦花荡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学习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课前准备】1、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防提()纲(2)疟()子疟()疾(3)吆喝()喝()水2、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5)阴森:阴沉,害怕。(6)提防:小心防备。(7)尖利:尖锐;锐利。(8)能耐:技能,本领。(9)悠闲:闲适自得。(10)央告:央求。(11)阴惨:阴沉暗淡。(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15)歇凉:乘凉。(16)吆喝:大声喊叫。(17)遮掩:遮蔽,遮盖。(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3、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把握:1、人物要素:主要人物: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2、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3、情节: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4、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二)把握文章的结构:主人公是一位担负着重要交通任务的老艄公,他活动的背景是芦花荡。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18)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介绍他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是故事的开端护送。(919段)“护送”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2054段)受伤。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文章结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5563段):这一层讲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让一只只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他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艄公巧妙的战术、高超的本领和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三、请自由细读文章,准备复述故事。1、口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复述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2、分小组总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3、根据故事梗概理清写作思路: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芦花荡和人物老头。一天夜里老头护送两女孩,一女孩受伤第二天老头设计斗鬼子,为女孩报仇。(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导入:小结上文,转入新课。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一)分析地一段:1、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答: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2、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二)分析老头子形象:1、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文章里找出相关的语句。答:没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小神出鬼没的特点。)2、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1)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2)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3)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4)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6)“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独自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分析第一部分:“护送”1、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2、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答: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3、你是如何认识大菱和二菱这两个女兵的?答:年纪小,天真活泼,又相互关爱,而且还很勇敢。4、老头子对小孩子的态度:喜爱。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二)分析第二层:“受伤”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答:“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2、找出老头子的动作描写: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