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规范特训.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722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规范特训 组题说明1.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梧桐山的鸢是由单一的物种鸢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答案:A2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和多鞭毛虫的关系是()A种内互助 B寄生 C互利共生 D捕食解析:白蚁和多鞭毛虫之间是典型的“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答案:C3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由题意可以得出,藻类种类很多,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种数先增多后减少;若没有滨螺,藻类之间存在激烈竞争,有可能导致某种藻类死亡,那么藻类多样性会降低;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B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不能说明分层现象,因为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层次;豌豆中的高、矮茎及鹿群中鹿的高、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而已,不能说明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答案:A5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A裸岩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裸岩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D裸岩草本植物苔藓地衣解析: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答案:C6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现象的是()A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形成了13种差别很大的地雀B退耕还草还林C火山岩上形成森林D大面积种植转基因高产农作物代替相应传统作物解析:A选项属于进化,由于地理隔离形成了生殖隔离,只是新物种的形成,没有形成新的群落;C选项属于初生演替;D选项中没有新群落的形成,不属于演替。答案:B7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仍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B8xx江西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等。答案:C9xx山东济南模拟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玉米这一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体,其合理密植不属于利用群落的分层现象。答案:B10xx大连统测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答案:A11xx南逼调研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答案:C12xx吉林长春期末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A甲乙 B甲乙 D无法确定解析: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由题中数据可知,甲地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答案:C13xx云南省第二次统一检测下图表示某一区域甲、乙两种动物的摄食情况,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 若b0,甲和乙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 若ab,一段时间后该区域可能只有乙存活D. 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甲和乙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知识和解读曲线的能力,要求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据图可知,a表示甲动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数,b表示甲、乙两种动物摄取相同食物的种类数。因为图中曲线显示甲、乙动物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推测它们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若b0,则甲和乙不摄取相同的食物,但甲和乙也可能因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若ab,则甲摄取的食物种类都包含在乙摄取的食物种类之中,乙摄取的食物种类多于甲,一段时间后,由于乙的摄食更广泛,可能出现只有乙存活的现象;若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甲和乙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会增长,但不可能呈现理想条件的“J”型增长,生物的生存还受到除食物以外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制约,最终仍会出现“K”值。答案:D14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 草 蕨类 灌木 松树 落叶树地点A(山腰) 3种 7种 15种 0种 20种地点B(山腰) 5种 5种 4种 2种 5种地点C(山腰) 9种 8种 2种 0种 0种(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_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过程。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稳态(3)A 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 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15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单位:个)。天数动物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_型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_。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_。答案:(1)环境容纳量(或K值) (2)“S”(3)A 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