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7699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题组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C经典阅读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题组二传记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20分)激情的归途浪漫主义激情的跌宕起伏构成了闻一多一生的主线:激情从五四的狂飙运动中萌芽,在上世纪20年代与民族主义诉求相结合,形成热烈的国家主义情愫;30年代重返清华,激情为无尽的沉闷所压制,暂时蛰伏在学术的象牙塔中;到40年代为国民党的腐败和复古所激怒,更重要的是为新发现的人民意识形态所激励,再次喷发出火山式的激情,浪漫主义最终找到了自己信仰上的皈依。在20年代,闻一多身上盈溢着太多的浪漫情怀,他用诗来抒发;30年代沉寂在故纸堆里,他作的是考据文章;到了40年代,内心充满着不满、愤怒和激奋,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文体杂文。1943年并非一个特别的年份,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史上,却是一个历史的大转折点。国民党政治上的腐败和文化上的保守,使得一大批自由知识分子产生了心理上的疏离。在一派复古、倒退的气氛之中,沉寂了十多年的五四老战士闻一多开始骚动不安,想站出来说话了。他感到内心有一股生命的激情在缓缓流动。这年11月,闻一多给臧克家写信,说自己这些年来钻故纸堆,时人多有误解,以为自己是一个蠹虫,其实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但正因恨它,更不能不弄个明白”。他流露出复出的决心:“近年来我在联大的圈子里声音喊得很大,慢慢我要向圈子外喊去,因为经过十余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药方了。”闻一多终于走出了象牙塔,重新出现在战场上。最早的一篇杂文是赞扬解放区诗人田间的时代的鼓手,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从文学的历史动向从宗教论中西风格,到复古的空气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总之是一个主题:以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清算和批判复古主义与国民性的愚昧,主张跟着时代的大潮,接受前进中的新思想。走出象牙塔后,闻一多又重新燃起了浪漫主义的激情。当闻一多迫切地寻找新信仰的时候,新信仰也在寻找闻一多。1944年夏末,中共邀请他参加正在筹建中的中共外围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在研究会里,闻一多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联共(布)党史等大量的中共文献,他迅即被这一全新的意识形态俘虏了,成为新信仰最热烈的皈依者。闻一多既然已经走出象牙塔,投身于战斗,他首先需要表明的就是自己的立场。他找到了自己的立场,这就是所谓“人民至上”。过去,充满激情的闻一多的偶像是民族、国家,是“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后来他失望了,迷惘了,失去了膜拜的对象。如今,在新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闻一多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偶像,这就是“人民”。对于闻一多来说,人民不仅是新的偶像和信仰,也成了简单明了的价值尺度和立场。闻一多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他的心依然像年轻人那般冲动、火热。激情依旧的闻一多愿意结交更年轻的朋友,希望以他们的血与热涤荡自己的暮气,唤起战斗的青春。当闻一多与青年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与那些充满理想和献身激情的中共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真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找到了精神上的同道,思想上的知音;他不再觉得孤独,因为发现了集体的力量。充满理想主义和献身热情的左翼团体,再一次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氛围,他感到无比的满足。晚年的闻一多是偏执的、狂热的,又重新回到了早年的激情时代,因为他自信找到了真正的信仰。老同学罗隆基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一多是善变的,变得快,也变得猛,现在是第三变了,将来第四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闻一多乐呵呵地回答:“变定了,我已经上了路,摸索了几十年才成形,定了心,再也不会变了!”凭着一股热情战斗的闻一多,却是单纯的、轻信的,他从一个传统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变为一个有机的、党派的知识分子,心甘情愿地成为“人民”的代言人、新事业的斗士。闻一多的“第四变”终究没有发生,他过早地倒在了国民党残暴统治的黑枪之下,使得其“第三变”成为永久的定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归宿的某种象征。而闻一多,让后人一再地追忆他、走近他。(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上世纪30年代的闻一多蛰伏清华,专心研究学术。没有激情的闻一多,最终在40年代为国民党的腐败和复古所激怒,也为新发现的人民意识形态所激励,浪漫主义激情得到回归。B在闻一多蛰伏时,人们对他多有误解,以为闻一多是一个蠹虫,而闻一多说自己是“杀蠹的芸香”,表明他并不满足于沉溺故纸堆,这也为他后来的“第三变”埋下伏笔。C上世纪20年代,闻一多身上盈溢着太多的浪漫情怀,他选择进行诗歌创作;而到了40年代,他的内心充满着不满、愤怒和激奋,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文体杂文,这表明他对自己以往的作品的否定。D闻一多走出象牙塔,投身于战斗,偏执又狂热,因为他自信找到了真正的信仰,而他说自己“摸索了几十年才成形,定了心,再也不会变了”正是这种自信的表现。E本文以1943年后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为主线,穿插着介绍了其他时期闻一多的思想轨迹。文章以“激情的归途”为题暗示了闻一多晚年的变化是对五四狂飙浪漫主义的回归。5从全文来看,1943年后闻一多踏上“激情的归途”由原先的沉寂而变为战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答:6这篇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7罗隆基说闻一多是善变的,变得快,也变得猛,不知道将来他的第四变会变成什么样子;而闻一多回答:“变定了,我已经上了路,摸索了几十年才成形,定了心,再也不会变了!”你怎样看待闻一多的“变”与“不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答 案1选AA项,偷换概念。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不是经典阅读。2选BA项,原文说的是“似乎在逐渐消失”;C项,强加因果;D项,原文说的是“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并不是事实。3选CA项,强加因果;B项,逻辑错误,原文是“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D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属于无中生有。 4选CEC项,“这表明他对自己以往的作品的否定”不符合文意;E项,“闻一多晚年的变化”是浪漫主义激情的回归,而不是“对五四狂飙浪漫主义的回归”。5国民党政治上的腐败和文化上的保守,使得一大批自由知识分子产生了心理上的疏离,沉寂了十多年的五四老战士闻一多有了斗争的对象;闻一多迫切地寻找新信仰的时候,恰与共产主义相遇,并发现了“人民”这一新的信仰;闻一多早年深受五四新文化的精神的影响,他一贯主张清算和批判复古主义与国民性的愚昧,跟着时代的大潮,接受前进中的新思想。(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6特点: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夹叙夹议。(2分)好处:记叙简洁,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轨迹和人生经历,使读者对传主形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议论精当,揭示了闻一多思想、人生变化的深刻根源,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每点1分)7闻一多的思想因时代而“变”,但追求真理、正义之心“不变”;闻一多的学术因思想而“变”,但他的爱国热忱“不变”,他的浪漫主义激情“不变”;1943年后,闻一多从一个传统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变为一个有机的、党派的知识分子,心甘情愿地成为“人民”的代言人、新事业的斗士。他在多次“变”之后,坚定了“不变”的信仰。(每点2分,答全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