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鄂教版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693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鄂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鄂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鄂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鄂教版春江花月夜实录作者:刘祥一、导入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充溢着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生活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便如柔柔春水浸润着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鱼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诗歌。二、品读(生默读5分钟)师: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生交流)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生1: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师: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生2: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还看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天地因此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师: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师:谁?这个人是谁?生3:作者。师:作者吗?生3: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历史,想到了人生,心中充满了忧伤。师: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生4:我的感觉是:一叶扁舟在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扁舟的上方,是一轮大大的月亮;而扁舟所置身的,是开阔的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师:多美的一种意境啊。小舟如犁铧,将大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三、吟诵师: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迷人的气息。现在,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学生自由吟诵。3分钟后)师:刚才咱们描绘了脑中浮现的图像,现在品味品味自己在吟诵过程中体悟到的美。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好吗?生5:整首诗轻声读下来后,我觉得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师:噢,你读出了寂静优美。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生5:师:表达不出来,是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不对?生5:是。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脑中有无数的图画,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来。生6:我读出的是一种宁静的美。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江面上,江天一色,整个天地间一片宁静生7:我读出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的窗帘,也吹动了闺中人的相思之情生8: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月光皎洁皎洁的,江边的花全都盛开着,连江水也仿佛被皎洁的月洗涤得格外洁净,江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的芳香生9:我的大脑成大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在里面,组成了一幅画。在清静明透的意境里,它们融为了一体。生10: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师: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两遍读下来,同学们的感受更深了。印象中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不过,刚才都是自由诵读,现在再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单独朗诵一下。(放背景音乐生11在音乐伴奏下朗诵,读得情真意切,全体同学似乎已经陶醉其中)师:三次诵读,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了。读诗其实就是在交流,是用自己的心和另一个灵魂在交流。自然,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读时的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但只要用“心”去读,我们就会在感受领悟思考中获得很多。四、“赏”月师:欣赏了充满情感的诵读后,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种朗诵全诗的欲望?下面来个自我陶醉式的自由诵读,每个同学都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诵读这首诗歌。记住,要陶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境界中。(学生自由诵读)师:有没有自我陶醉?生12:有点陶醉了。在朗诵中,我的大脑中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的江月,此外是背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生13:我越读越悲伤,觉得诗中的那位人物很可怜,在期盼中哭泣,时间在流逝,可他苦苦等候的人儿却始终没有来到。生14:我陶醉于这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境界中,脑海里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缥缈遥远。生15: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师: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生齐答:春、江、花、月、夜。师:哦,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是主要的。那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呢?生(齐答):月。师:为什么呢?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联系了起来,写月的句子最多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诗人对宇宙无穷的感叹也是借助月的引发,同样,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触动的。所以,月在诗歌中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了。下面,请大家在诗歌中把所有带“月”字的诗句用括号标注出来,研究一下,诗中各处的“月”有没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诗歌中勾画,找出了十多处写月的诗句)师:都是什么样的月?这些“月”是否全部相同?你说说看。生16:诗歌最初描绘的是初升的月,这一轮月伴随海潮而升起,似乎还带着大海的湿气。然后是一轮孤月,这应该是月挂中天的半夜时分。后面是“玉户帘中卷不去”的冷月,我想,那时月亮应该开始偏西,是下半夜了。最后是“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残月,那时天应该亮了。把这些写月的诗句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诗歌中有一条时间线索。师:你很会读诗啊,善于借助意象来领会诗歌意境,这是好方法。师:那么,同样是围绕着月来抒情议论,诗人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否相同呢?生17:诗歌在整体上有两块内容,前面一部分写景,联想到人生的思索谁第一个看见这月,月第一个照到的又是谁?后面一部分是写思念的。师:哦,诗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那么分界在哪儿?生齐:在“但见长江东流水”后。师: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剪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下面,我们一起做一次“赏”月活动!请大家从上面描写“月亮”的诗句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用自己的话来展现心中看到的美妙境界。注意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渲染来创造,文字要尽量优美。(5分钟后)生18:月光皎洁,大地如披上一件洁白的纱衣。置身江畔,举首四望,只见万里长空,如牛奶洗涤过一般,深蓝中带着乳白。而江水在这月光的笼罩下,流淌着的也不是清冷的水,而是一江的牛奶。明明能感受到霜的侵蚀,睁大了眼睛,却也无法发现霜的行踪;明明能感受到江滩上沙的细腻和温柔,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自身洁白,还是被月华所漂染师: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生笑)生19:天地间一片空明,只有一轮皓月高悬。这轮月啊,没有一丝的杂质,宛如一块纯粹的美玉;这长江和长空啊,纯净得如同盘古刚开辟出的世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忙碌的人类,只有永恒的天永恒的地永恒的长江永恒的一轮孤月师: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生20:早春二月,连绵的春雨滋润了万里长江。沉睡一个冬天的大江醒了,一起醒来的还有海潮。江潮奔涌着扑向海洋,海潮欢呼着拥抱江潮。于是,江面开始变得格外的宽阔,宽阔到江海融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就在这无法分辨清晰的遥远的水平线上,此刻,一轮明月从水天相接处探出了头,它似乎很害羞,似乎很留念这深邃的大海。然而,兴奋的海潮并不在意月亮的害羞,它们起哄般的一个推举,就把月亮举出了水面。于是,刹那间,海面上一片澄澈通明(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这诗意描述的充分肯定。说得很好,真的很好!生2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诗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师: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生21:噢。剪纸般的月亮粘贴在瓦蓝色的长空中,长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江水。这江水蜿蜒着流向东方,在天边处和大海和蓝天融为一体。时空凝固,凝固在这早春二月的江南,凝固在这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的江畔。师:是啊,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希望那些美好的东西能够凝固。凝固了,也就永恒了。生22:人生渺小,宇宙壮阔。时光的长河永无止歇地流淌着,流过三皇五帝,流过诸子百家,流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流到此刻,流到我们的眼前。无数的英雄与狗熊,都消逝在这不尽的流淌中。然而,天上的江月,却始终哲人一般高挂在空中,静静地观赏着人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该圆时圆,该缺时缺,从不因为人类的无休止的烦恼与纷争而改变了自己的运行规律(掌声)师:你把很抽象的哲理描述得充满了情趣,谢谢你。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描绘,为我们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我们大脑中的意象。我来个现场采访,同学们觉得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把你们大脑中想象到的画面联想到的内容全部表达了出来个生杂言:表达出了一些,还有很多没有表达出来。生23:他们说的确实很美,不过我大脑中还有许多零碎的画面,没有办法用语言说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师:哦,是不是脑子里想了很多,但就是无法把他们全部表达出来?也许,一表达出来就感觉缺少了许多宁不过这没有关系,艺术就是这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诗歌的鉴赏,只要用心去品,用心去丰富意象创造意境,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了。六、师生共读师:通过五次诵读,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之作其无穷无尽的意蕴和浩瀚博大的情怀,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推动我们继续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推动我们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