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暑假自主复习作业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260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暑假自主复习作业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暑假自主复习作业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暑假自主复习作业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暑假自主复习作业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的思想到孙中山的思想,共产党人都应注意汲取其中的养分。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马克思主义要生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土壤中实现强国梦想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 BCD2.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A B C D3.在吉林省梨树县,有一群农民诗人,他们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辛勤耕作,用原汁原味的词语写诗,表达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朴实情感和真实感受。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文化创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A B C D4.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5.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体征”。这说明( )A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文化在自身的传承中得以发展D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6.xx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以“画说汉字”为主题的中国象形文字展,此次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这表明( )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7.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遇送别,人们常会勉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 )A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B文化决定着人的认识活动和交往方式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D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8.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图12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10.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xx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11.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祭奠亡灵,祈祷和平!在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全场高唱国歌,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改革创新注入时代精神 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 B C D12.“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两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13.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14.xx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一句台词说的好,“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扶都扶不起来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树立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旦社会道德滑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当今是“扶不起”的时代,在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A. B. C. D. 15.“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A.地域性 B.阶级性 C.包容性 D.民族性16.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A.大众传媒 B.跨国交往 C.商业贸易 D.外出旅游 17.青州市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18.郭德刚在谈到京剧怎么才能“火”时曾直言:“京剧和相声是一个道理,台上是艺人,台下是商人,把京剧当买卖做才能火,不能老跟观众对着干。”郭德纲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看到了( )经济效益在文艺创作与演出中居于首要地位 文艺工作者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 群众需要的文化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A B C D19.目前,全球有232项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我国的针灸、端午节、书法、剪纸、京剧、珠算等都在列。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却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应当 (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立足实践推陈出新,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肯定自身文化价值,防止外来文化介入 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信念,减轻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A B C D20.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A B C D二、材料题2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22.(16分)四德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山东省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以“三个倡导”为指针,社会公德建设突出一个“爱”字,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诚”字,家庭美德建设突出一个“孝”字,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一个“仁”字;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进一步细化道德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大众化。(1)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6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23.(14分)“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xx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8分)材料二:“家风不仅仅是民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在当今形势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分)24.(14分)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常年坚持免费为旅客送去热腾腾姜汤的“姜汤大姐”韩无盐,跃入怒江勇救落水儿童的霜福伟,独自承受巨额损失艰难经营也不短乡亲们一粒粮的诚信夫妇李继林、刘平贵,一个人一把锄头扛起一个家的90后学生吴林香(1)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分)(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据此,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分)25.(14分)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为什么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8分)(2)假如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用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针对这一主题进一步提出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哪些具体形式的活动。(6分)参考答案与试题详解1.D题干讲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未涉及到文化影响,也未涉及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合题意;共产党人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来实现强国梦,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A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正确;中的“主导”说法错误;中的“各种精神文化需求”说法错误。3.A梨树县农民诗人用原汁原味的词语写诗,表达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朴实情感和真实感受。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说法错误,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影响的,而不是决定;材料未体现。4.C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这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正确;材料未体现;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5.D A知识性错误,应该是“精神上”,而非“物质上”。B、C 无关,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容博大,也未体现继承中发展。D正确,不同时代的流行语是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应运而生的。6.B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观点错误;“画说汉字”为主题的中国象形文字展,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说明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B符合题意;C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D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B。7.A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A符合题意;B知识性错误,文化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和交往方式,而非“决定”;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8.B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引文的意思,抓住关键信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北人之气概”“南人之情怀”,材料主要说明由于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考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9.D试题分析:本体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排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0.C试题分析:解题时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现代公民素养”,A、B、D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不适合题意。C项“网络背景”体现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的塑造”指向公民素养,适合题意。考点:大众传媒的重要性11.C举行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12.B侗族自治县将当地的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B正确;A应该是优秀文化;C材料未体现;D说法太绝对。13.A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无关。14.A“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扶都扶不起来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树立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旦社会道德滑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明显不符合现实。15.C“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6.A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17.B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选B。18.D文艺创作和演出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要发挥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说法太绝对,文艺创作和演出不一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说法错误,群众需要的文化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故选D项。19.A文化自觉强调的是对文化地位、文化发展规律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强调的是对文化价值的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所以符合题意,不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措施;故选A项。20.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社会发展,志愿者队伍壮大;志愿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体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时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故排除。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故排除。21.(1)意识是对事物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3)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残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22.(1)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活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分)四德建设四个“突出”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分)(2)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推动活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2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2分)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点滴小事做起。(2分)本题第一问,要从材料中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证法观点,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材料中多次出现“突出”一词,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本题第二问,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解答时注意限制的知识要求,按照题目规定的知识范围,结合材料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如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传统美德、立足实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从细小事情抓起等。23.(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2分)(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也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集聚强大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在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美好的人生(3分)。第(1)问是意义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央视记住乡愁节目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塑造人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2)问是原因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人们在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 24.(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4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导向作用(4分)(2)评分说明:只要生的回答符合“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如:家庭生活中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校生活中努力习,主动帮助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即可得6分。如果生从哲角度作答,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等也可得6分。25.(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中华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4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中华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我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4分)(2)评分说明:主题的表述,只要体现弘扬中华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或措施,即可得2分,如“弘扬秀中华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列举的活动形式只要体现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即可得4分,如经典读书活动、汉字听写比赛、到敬老院当志愿者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