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190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一: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1. 春秋:儒家思想创立孔子的主要思想:实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政治思想: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 战国:儒家思想发展孟子主要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3. 秦朝:儒学步入低潮(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焚书坑儒范围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4. 西汉: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新增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4)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5.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内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内容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就是“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强调“知行合一”(3)理学的评价:积极: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1. 明清之际:儒学的批判与新发展(1)出现批判儒学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根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西方思想的影响。(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反正统意识思想主张:第一,反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第二,反对以“圣人”(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顾炎武:启蒙精神开清代考据学先河。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的倡导者,注重实学。4.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明清儒学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1.造纸术: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产生:(最早出现在 西汉初)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影响(贡献):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术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唐朝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A,产生: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在江苏 无锡、苏州 、南京 等地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B,外传:元末,印刷术由 波斯 传到西方。C,影响(贡献):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3.火药:产生:古代的炼丹家发明。东晋 葛洪的书中已经提到“火药”。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明代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定时炸弹 。外传: 14世纪初(元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贡献):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4.指南针:产生:大约出现在 战国时期,战国时称“司南 ”,初用于方向测定,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外传:在 12 世纪末到 13 世纪初(宋末元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影响(贡献):促进了远洋航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从历史进程来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明清时期(16世纪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2)从科学思想来看:重视人文,轻视自然科学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中国没有产生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5.明清时期(16世纪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是近代科学无法正常产生的经济根源。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缺乏使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文网严密,禁锢思想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与工商业有关科技的发展。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在教育上采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相互融合,也不利于培养人才。三:古代中国的文学(1)诗经: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共计305首诗歌。2.内容:风:是诗经精粹,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的生活。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3.特点: 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创作风格:现实主义4.地位: 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楚 辞1.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3.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 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唐诗1.繁荣原因:统一、强盛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制的确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中唐:诗歌沉郁凝重。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4)宋词1.宋词兴盛原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2: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 (南宋)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5)元曲1.社会背景: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2.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6)明清小说:1.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成就: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古代的艺术1 汉字、书法(1)汉字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阶段特点: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不同时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及特点秦:李斯(篆书)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行书)元:赵孟fu(楷书)明:文征明、董其昌(行书)2 中国的绘画代表类型:A,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文人画兴起的时代背景:宋代“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B,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C,风俗画(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风俗画兴起的时代背景: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3 京剧京剧的产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徽班,汉调的合流,并吸收昆曲、秦腔,京腔形成了京剧。京剧角色:生(男人),但(女人),净(粗狂的男人),末(思维糊涂的老年男子),丑(机敏,滑稽的男或女)京剧脸谱:红色:表示忠勇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勇猛,正直(如张飞,包拯);白色:奸诈狡猾(如曹操);黄色:凶猛残暴(如典韦)地位:“国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