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7050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本节考点对应题号错题统计物质内涵1客观实在性2运动3世界物质性4自然界的客观性5运动与静止6、7规律8、9、12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1、14综合考查10、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xx滨州模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现象,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2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B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解析:选B材料中的实验验证了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不管是正物质还是反物质,都包含着一切物质所共有的客观实在性,B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C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错误。3截至2013年8月29日,已经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回顾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呈现出明显的频发多发、密集登陆、威力强大等特点。气象专家指出,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说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解析:选B材料从台风的形成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应选。A、C不符合题意。 D观点错误。4xx年8月,S市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工降雨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之所以要抓住有利天气条件,是因为()A物质与人的意识无关B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天气条件是因为人们能否抓住而存在的解析:选C之所以要抓住有利条件,是因为天气条件是客观的,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天气条件出发,故选C项。A、D两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解析:选A“树欲静而风不止”形象地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A项符合题意。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还有精神现象,B项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错误;“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材料未体现,D项不选。6(xx豫南九校模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远的是()A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B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C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解析:选B“舟行洲不行”与“鸽飞阁不飞”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C、D均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强调静止的相对性,故B符合题意。 7(xx锦州模拟)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存在的理由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相对和暂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ABCD解析:选D材料中观点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正确,错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在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学宝库中,有众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据此回答89题。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选D材料中的“法”即法则、规律,说明事物运动是有 规律的,D正确,B缩小了规律的存在范围,A、C不符合题意。9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析:选B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尊重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为人们服务。故选B。A不符合题意。C错在“改造规律”。D错在“人的需要和自由第一位”。10根据一项国际性协议,为使官方原子钟与不规律、且逐步变慢的地球自转保持同步,世界各地的计时机构宣布,在关键年份过渡时插入闰秒。关键年份额外增加了一秒钟蕴涵的哲理是()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 B C D解析:选B材料强调人们认识到原子钟与地球自转的问题,设法加以解决,因而符合题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这启示我们()A只要坚持创新,就能促进事物发展B要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C规律是不可抗拒的D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做到实事求是解析:选BA观点错误;既要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又要做到科学发展,体现了B;材料没有涉及抗拒规律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信息,C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方式和机制,D与此不符。12(xx东城模拟)北京锦绣谷里实现了“精准灌溉”,技术人员将谷内的每一棵树录入电脑系统,电脑系统就会根据树种、树龄等数据,判断出其“饮水量”。同时还利用电脑自动监测系统,测算每棵树周围的降水量,以调整灌溉量,进而节水50%以上。精准灌溉()A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变革B是利用和改变规律的必然结果C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恢复了自然界原有的联系方式答案: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材料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材料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2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之间关系的理解。回答时不仅要判断观点,更重要的是要说明不同观点的实质,从而加深对关系的理解。答案:(1)材料一中毕尔生和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承担者是物质,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承担者,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8分)(2)材料二中赫拉克利特坚持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克拉底鲁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8分)(3)材料三中恩格斯科学地表述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0分)14(26分)(xx太原模拟)“蓝蓝的天上白去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提高了农田肥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 “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26分)解析:本题结合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建设的经验考查规律的知识。一方面是根据规律的客观性而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另一方面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必须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把按规律办事与建设生态文明统一起来。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肥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10分)(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