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7020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宁波模拟)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工业化建设时期解析:选A材料中描述的时期是共产主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2(xx武汉调研)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项是斯大林模式,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3(xx广东六校联考)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时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恢复私人小企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解析:选B由题干“19211927”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1920年,A、C、D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只有B符合要求。4(xx郑州模拟)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集体农庄私人土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少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题干图标所示占有耕地面积达总耕地95%97%的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占70%75%,与仅占耕地面积3%5%私人土地却创造25%30%农产品比例相比,说明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5(xx皖南八校联考)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解析:选A把握时间信息1922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选择A项。6(xx佛山模拟)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解析:选B根据所学史实国家重视积累资金,工人工资增长较低,忽视了民生水平是在斯大林体制时期的弊端。7(xx吉林毕业班摸底)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解析:选A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这意味着农民不能异地流动。苏联对农民严格管理,结合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工业的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出主要目的选A。当时反革命已经镇压,故B不正确;“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体现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故C不正确。D不是主要目的。8(xx宝鸡模拟)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要将教材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回忆教材我们可以知道苏联的工业化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而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之后就不再受到重视,到1928年就停止实施了,所以B选项提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积极性也不恰当。D选项恰恰与苏联的社会现实是完全相反的,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发展落后。所以本题选C。9(xx保定模拟)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 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二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解析:选B把握时间信息1953,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选择B项。10(xx温州测试)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农业税锐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ABCD解析:选A据题干时间:1955年,可以判断为赫鲁晓夫改革,据所学知识,采取的许多农业改革措施取得了成效,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故符合题意。不符合史实,也是工业改革措施,排除。11(xx安徽联考)张汉林教授在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说:“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B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扩大农业集体经济的自主权,推行对工业经济的市场化管理D减少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适度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选B从材料“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改革不彻底;从材料“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可见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2(xx南京、盐城模拟)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解析:选B从时间“1973”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故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同样也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排除C项;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排除D项;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虽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xx洛阳高三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贡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10分)(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4分)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6分)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以上四点,前三点各2分,第四点4分)(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每点2分)14(xx南京调研)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到1953年,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一战前1913年为8600万吨。最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材料三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涵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四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 (10分)(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三、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250字左右。)(10分)解析:(1)联系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等知识回答“非常手段”,回忆教材知识可知“用行政办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等。(2)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材料三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材料四认为,现代化发展关键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走向民主、自由。分析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和不足,联系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手段:农业集体化;义务交售制。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2)(答案要点)材料三材料四观点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关键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走向民主、自由。论据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的新型途径;在短期内推动苏联现代化,实现了工业化;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论据: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现代化具有片面性,不是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损害农民的利益;忽视商品货币关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日益阻碍苏联现代化的进程。论证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