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69859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师:现在我们上课。生:(鞠躬)老师,您好!师: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口技,老师写了六个字,读一下。生:(齐读)朗读,欣赏,积累!师: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手势从眼自然落下至讲台书上);积累,做好老师发给你们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好!下面我们开始读课文(师从讲台下,进入学生行间)。口技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生活,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我起个头(生齐读,尝试着沸沸扬扬。)【这是课的总起。不枝不蔓,直入主题。首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目标非常明确。“沸沸扬扬”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一个要求。由此,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带入了情境,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了准备。】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生自由读,努力读得字正腔圆。)师:好,我们试读一遍。(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o,而读sh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师读如说书,缓急有致,字正腔圆)。【“字正腔圆”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先范读,使学生学有榜样。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集体试读,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朗读训练实在,学生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师:下面,再来一遍,这次读,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提示一下:第二段,第三段,都分为两层,在哪儿分开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过一会儿,男生读完一层次停下,女生接下去读。(生思考片刻,动笔圈画。)师:基调仍然是字正腔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师示范读)这就是字正腔圆,男生读完第一层停下来,这叫“不约而同”,你们没有约定,但要同时停下来。(男生读,女生接着读。)师:“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读得抑扬顿挫)男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停下来,女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接上去?下面再读第3段。(女生先读,男生再读。)生1: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师:这个分析还没有说到最准确的地方去,要仔细思考。提示一下,从描写的角度来说。生2: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侧面描写。【“层次分明”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三个要求,是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师:口技这篇作品基本的写法是:有正面描写的地方,就有侧面描写,这是本文构思的基本特点。再读第四段,要求读得缓急有致,有的地方读得快,有的地方读得慢,大家体会一下,读出这段的情境。(生自由读)师:好,一起来。(生齐读)师:第四段是重要段落,我们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情有景,同时语速要增快,大家感觉一下哪些句子哪些地方要读得快一点?生3:我觉得是后面摹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应读快一点。师:失火的场面,应读快一点。什么地方须读得慢一点?(师走到近处与生交流)生4:后面宾客的表现。侧面烘托表现,还有作者当中评议。师:再评价你们一次,你们读得太秀气了,应该大声读。你看看:“忽一人大呼火起”,失火的场面要读出来呀,这里一直快下去,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才渐慢。一起试一下。(生齐读)师:有同学读错了字,“曳屋许(hh)声”。听老师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渐读渐疾,快慢有致)。再试一次,放开嗓门啊!(生再齐读,也能渐读渐疾。)师:再来一遍,你们读第一层次,我读第二层,告诉大家一下,你们在“泼水声”这儿停下来,前面是描写,后面是议论侧面或烘托,声音还应再大点儿。(生先读第一层,师后读第二层,衔接非常自然。)【“缓急有致”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四个要求,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分析边朗读,朗读渐入佳境。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精心地设计课文朗读环节,四个要求明确而有梯度。“沸沸扬扬”,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字正腔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则是要求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情味。以上,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师:好!就读到这里吧。再来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作业”,分组练习。(同学们拿出教师下发的“课堂智能作业”。)口技课堂智能作业这是一份词语方面的“智能作业”。练习题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需要在课文讲析过程中完成,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不管它们的要求如何,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板块”。因此,你将学会一种积累文言词语的方法()法它将激发你的兴趣,让你联想,让你搜寻,让你组合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善()宴()乳()一()呜()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但()觉()目()少()虽()名()是()股()走()毕()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题中的五个词属于: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 起:大呼火起()夫起()大呼5.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群响毕绝 满坐寂然变色离席 大啼一时齐发 中间之声撤屏视之 惊觉欠伸(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查看。)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指出用法特别的词,哪位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一般是擅于的意思。师:善,擅于,擅长。生2:会宾客大宴,宴,“用酒菜款待客人”的意思。师:具体指宴请。生3:“妇抚儿乳”,乳,“喂奶”的意思。师:动词。生4:“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一个。师:一张,一把,一块。生5:“口中呜声”,呜,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师:还有一个另外的意思,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你看大人哄小孩入睡,(师摹仿,做手势)呜,呜,对不对?好,谢谢你。师:第二题,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哪一位来?生6:少顷,当是时,未几,忽,俄而,既而,忽然师:还有没有?(生埋头找)还差一个,是吧?生7:一时。师:对!“一时齐发”,“一时”是同时的意思。还有一个“忽”,一个“忽然”;这两个词很有意思呀!在文中表示事情突然的发生,时间极为短暂。老师还给你的补充几个,记到材料的旁边:瞬息,刹那,霎时。加起来,是11个常用的时间词语。(教师稍停,让学生记录。)师:好,第三题:下面的词,古今词意区别较大,试说说看。老师选了12个词,是这一课学习的重点,好,哪位来交流一下?生8:“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表转折。师:“但闻屏障中”,就是“只听见屏风后面”。只,表限定范围。生9:觉,睡醒,现在表示“感到”。师:也有表示觉醒的意思。生10:目,原来指“视”,现在指眼睛。师:嗳,我觉得这个“目”,要把它当成“看”,有一个成语叫“一目了然”,“目”,就是“看”的意思。目,原来指人眼,现在保留了这个意思。生11:“少”原来指稍微,现在表示数目比较少。师:稍微。生12:虽,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生13:“名”,是“说出”的意思。师:有一个成语:莫名其妙,说不出它的妙处。生14:“是”是“这”;“股”是大腿;“走”是离开;“毕”是全、都。师:好!这几个词,“但”是“只”的意思;“觉”是“醒”的意思;目,看;少,稍微;虽,即使;名,说出;是,这;股,大腿;还有“走”,跑;毕,全、都。这些词都是本课的重点词。(学生们纷纷在课本上记录)师:好!第四题,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其中的四个词,属于什么样的现象?第一个词,“妙”字,“众妙毕备”,“以为妙绝”。生15:第一个是“妙处”;第二个“非常”。师:不是“非常”,是“好”、“神奇美好”,如“巧妙巧妙”。(一生坐下,指另一生)你说,“以为妙绝”、“众响毕绝”这两个“绝”,(生站起)先说“以为妙绝”的“绝”。生16:(思考片刻)极。师:嗳,猜对了!“群响毕绝”呢?生17:(又思考)消失,完了。师:“停止”的意思,断绝断绝嘛。(示意学生坐下)生18:“稍稍正坐”,就是坐。师:稍稍正坐,就是坐,好!生19:座位。师:嗳,满坐寂然,“坐”与座位的“座”是一个意思。(回讲台引导学生看黑板)第四组同学,我们说既要翻译出,还要指出是什么语言现象,应该怎么说?(生杂言,有的说是词类活用)不对吧?这是一词多义。【这是教学的第二板块,练习。这一环节的学习非常扎实,文中用法特别的词、表示时间的词、古今意义区别较大的词以及一词多义等都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机地穿插补充文言知识,达到帮助学生积累的目的。】师:(面向黑板)下面我们就欣赏课文。欣赏课文,更有意思。同学们看黑板,你们看老师写了一个什么字?生:(齐)善。师:“京中有善口技者”,整篇都是在写“善”。我们怎样欣赏呢?我们从两方面来欣赏:第一,词句(板书);第二,作者的构思(板书)。词句,要品味它;构思呢?要揣摩它,发现它。关于构思,我提示一句,你们把“口技人从屏障中,”与“忽然抚尺一下”联起来读一下。(生读)师:综合起来,是什么现象?生:(齐)首尾呼应。师:除了这以外,还有很多内容,你都可以揣摩发现。那么词句的品味,譬如说“宾客意少舒”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呢?再譬如说“伸颈”写得太好了,写出了听众全神贯注的样子。下面就自由选择内容,写下你的发言提纲。(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查看。)师:相互汇报,交流一下吧。生1:“盆器倾侧”四个字,写出了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突出了口技者表演的“善”。师:(走近学生)好。这叫以动写静,写响声突出夜的寂静。生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这句话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侧面写出了口技者精湛的技艺。师:(与学生面对面)而且描写得非常细腻。生3:然后,用“无不”,写出了听众强烈的反响,也突出“善”。师:而且全篇两次用了“无不”,反复强调,反复衬托。说得好。生4:第四段,照应第二段。师:为什么要照应?生4:(思考)有层次感。师:(面带微笑)答得有点粗略,哪些地方是照应,要答清楚。生5:“人有百手”处,通过作者的议论更加突出口技者令人叹服的技艺,又与前文相照应。师:这是作者的评价、议论,把它贯穿在里面,显出作者对口技者的精湛技艺的佩服,这种不由自主的议论也是一种烘托。生6:“撤屏视之”,其实很简单,而声响有成百上千。“撤屏”与开头“施屏”相照应,形成对比,让宾客看清,道具就这几样,突出了口技者精湛的技艺。师:说得太好了,而且两次写“一人”有言外之意:你看,这个表演者别无他物,太神奇了。生7:“满座宾客无不绝”,这句写出了宾客对艺人的赞叹之情,从侧面描写了口技者的技艺精湛,表现了作者的赞叹,突出了文章的“善”。师:这句话还可从另外的角度去欣赏:“伸颈默叹”,有画面感,可以看到人的神态,形象。各种形态都有:有的在赞叹,有的在惊叹,有的在细细品味,多生动的描写呀。生8:“京中有善口技者”,这句话只有7个字,写出地点“京中”,事件“口技”,而且用“善”字概括了文章的中心,非常简洁明了。师:说得太好了,而且这个“善”字是贯穿全文的。生9:第四小节的一、二、三、四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由一声到两声到千百声,符合逻辑情况。师:而且,这里用的是排比句,读起来非常有气势,很有力量,与失火场面的描写是相吻合的。生10:“一桌”说明口技者表演口技时的道具之少。师:“而己”啊,表演时,就这么点东西,技艺多么的精湛,多么地高超呀!生1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作者从侧面描写,“无不”运用双重否定,写出口技者精湛的技艺。师:这句我还要给你讲讲,这句叫绘形,描绘的“绘”,形态的“形”;这里的绘形,还是为了绘声,还是为了突出口技人的技艺的高超。生12:“众妙毕备”,生动地写出口技者的技艺,他模仿得非常精湛,为开头第一句照应,为“善”蓄势。师:大家所有的发言,都没有谈到构思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一讲,请记住这样五句话:第一,叙事有条理。这里有故事情节,叙事有条有理。第二句,剪裁有详略。略写的是“未几,夫鼾声起”,这是过渡段;详写“忽一人大呼火起”,这一段写失火场面。第三句话,行文有波澜。你看第二段,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声音由小到大,“有鼠作作索索”是以动写静;“忽一人大呼火起”是由静到动。第四句,描写有角度。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第五句,首尾有照应。【这是教学的第三个板块,欣赏。教师先指导学生从词句和构思两方面来欣赏:词句,要品味它;构思,要揣摩它,发现它。接着老师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抓住一个“善”字,拎起了全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表达并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十分精彩。学生思维活跃,表达生动;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精当。学生的“欣赏”与教师的“评点”有效互动,使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学生没有谈到构思的问题,老师则要求学生记住五句话,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铃声响)师:(小结)今天与大家交流很愉快;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我们共同完成了知能练习。尤其精彩的是同学们的欣赏,说得太好了,老师非常感谢你们,下课,同学们再见!生:(齐)老师再见!(鞠躬)【总评: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自然、实在、大气、和谐。这是一节板块清晰、内容丰厚、富有实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这节课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下面几点。第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既要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学,又要重视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情感价值的品味。长期如此,定能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第二,在继承传统的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以语言积累为主要方法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一文四读,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智能作业,分组练习,集体交流,促进积累;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构思,审美享受。因此,这是一种训练实、方法活、品位高、可借鉴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思路。第三,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有序的学习、有效的互动、有机的生成,使语文学习的课堂真正成为了生命的、生活的、生态的课堂。第四,教学民主,营造和谐课堂。余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目光中充满了对学生的信任。课上,余老师或是对学生未知的知识进行精要的讲解,或是对学生不完善的发言作适时的点拨,或是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热情的鼓励。整节课,余老师都是充满激情地与学生平等对话。亲其师,信其道。尽管是借班上课,且课前余老师因时间关系没能与学生接触,但学生们一开课便被余老师的教学艺术所吸引,进而被余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余老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然、实在、大气、和谐的课堂,笔者以为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