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3.8.论快乐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6925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3.8.论快乐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3.8.论快乐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3.8.论快乐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3.8.论快乐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飘瞥(pi)混沌(tn)禁锢() 专横跋扈(hn)B跛脚(b) 荒谬(mi)洗涤(d) 半身不遂(su)C给予(j) 愧怍(zu)渺茫(mio) 涸辙之鱼(h)D酉阳(yu) 箪食(dn)譬如(b) 剜肉补疮(wn)【解析】A项,“沌”应读dn;B项,“遂”应读“su”;D项,“譬”应读p。【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嵯峨散漫雕砌意兴阑姗B羁縻 诡秘 陨落 劳燕纷飞C凋蔽 蓦然 修炼 自相矛盾D杂沓 销赃 萌蘖 丰富多彩【解析】A项,姗珊;B项,纷分;C项,蔽敝。【答案】D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是()迂回曲折、错综细密的东方思维模式,使我们深谙声音的奥秘:我们听得出大音稀声的意境、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弦外之音的分量,我们善于运用声东击西、指鹿为马的战术,也会在点到为止的留白中,不动声色地享受“此时无声胜有声”带来的精神满足。这就是中国人关于声音的众多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奥妙无穷的哲学之一。A. 弦外之音B. 指鹿为马C. 留白 D. 其实【解析】B项,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与“声音的奥秘”、“奥妙无穷”等语境不合,应改为“指桑骂槐”。A项,弦外之音:比喻话里间接透露的、没有明说的意思。C项,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D项,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解析】A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在“细腻”后面加“的状况”;C项,两面对一面,可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删掉;D项,“这方面”,到底是“搜集史料”呢,还是“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 BC D【解析】先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排在一起,再根据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将排在首位,再根据句所述的“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确定“二者”指的是“伸出援手”和“正确施救”。【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8题。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渡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6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明人生快乐永远是一种引诱。7作者说“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而我们常说“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壮烈地死去”,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慢死”?_【答案】人生虽难免痛苦,但不应悲观,要抱定对快乐的追求,永不丢弃,坚定理想,勇敢地活下去。8“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为什么是“最糊涂的分析”?_【答案】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遗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中,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就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凌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瞰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屈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旁人难于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就像台阶或梯级,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上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话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 “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话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的,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9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这句话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说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和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作品的态度。【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10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关键词,可见这两句是指上文中的。“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文体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1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章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针对新传统里的批评家的偏见而展开议论的。据此回答即可。【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12结合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以及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_【解析】这是一个由课内牵引到课外的拓展性题目,回答时不必求全面,只要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分析即可。【答案】(1)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2)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3)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四、语言表达13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该书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向。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不超过40字。_【答案】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1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开篇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请就你对琵琶行及白居易本人的了解,写一篇送别场景的短文。要求:(1)侧重环境描写。(2)准确把握句中意境。(3)至少运用排比、拟人或比喻中的一种修辞。(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_【解析】本题是对古典诗句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此类扩展必须以理解原句的内容及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为前提。答题时,首先要借助对琵琶行及白居易的了解,准确把握句中的意境;其次是将送别的场景描述出来,尤其要侧重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答案】(示例)荻花像几个孤独的舞者,在夹着些寒意的夜风里,瑟瑟地抖了抖身子,三两片枫叶无奈地飘向了江水。月亮很圆,可清辉里却弥漫着一股股凉意,仿佛一块冰冷的铁饼。在雾白的月光下,江上散落着几点渔火,在夜风里摇曳,仿佛游子那愁意阵阵的心跳。秋蝉瑟缩着身子,连一声哀鸣也没有,更无管弦之音:一切都在静寂中保持着某种沉默。明天朋友就要远行了,一杯不太温热的小酒,如何能解去我们心中的愁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