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6691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浙教版 突出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应以多种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下面,我以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几点体会。 一、案例:“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与处理 (一)学情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涉及的知识较多,本章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物质的溶解建立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因此,本节的教学拟通过系统实验、课外探究、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形成系统的溶解概念。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一课,即通过几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液体和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三)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2、收集材料、调查探究、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资料收集、筛选、归纳、比较的方法。科学知识与技能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3、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4、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2、通过具体的物质溶解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3、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每4人一小组) 2、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五)教学准备 1、药品:蔗糖、色拉油、植物油、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酒精、蒸馏水、小瓶的雪碧、毛巾、香蕉水 2、仪器:50ml烧杯(6只)、玻璃棒(6支)、药匙(1支)、滤纸、10毫升量筒(1只)、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3、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或照相机、扫描仪、学校服务器及ftp上传专用空间,windows系统的操作、powerpoint或frontpage的操作、上网查询搜集资料。 4、学生分组,配备组长、信息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见附件),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5、必备技能:参观、访问、调查、实验、观察(六)教学课时:两课时(45分钟2)及若干课外时间(七)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1、新课引入:(录像)在F1方程式汽车拉力赛的颁奖台上,冠军获得者将手中的香槟使劲振荡后打开瓶塞,顿时香槟四溅,场面动人。(学生反应激烈,气氛十分活跃) 2、引入问题:为什么要振荡?为什么会香槟四溅?在观察中,你考虑这与什么因素有关? 3、指点迷津:这是溶解在香槟酒中的气体在气压减小后所释放出来的。 4、开动脑筋:那么,气体溶解在液体里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跟溶解有关的现象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分组讨论) 5、学生提出问题: 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油能在水中溶解吗?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某一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会随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 物质溶解于水的时候,温度会有改变吗? 6、研究小组成立: 根据各位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同学们的各种技能基础,在教师的协助指点下,每4人分成一小组,主要由信息员、记录员、实验员、汇报员组成,分工协作。此时学生经分组后,激烈讨论,并拟定了本组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由组长协调统一。教师巡回指导后,告知学生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可以对他们开放,也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大而空的课题,将范围缩小到社会生活及生产中典型的事例去研究。经初步分组,以问题为依托,分为“固体溶解性小组”、“液体溶解性小组”、“气体溶解性小组”和“溶解吸放热小组”等四个小组。 7、典型实验研究。各小组选择做跟本组研究课题相关的实验,在课内直接完成。(教师说明操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NaOH、香蕉水等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急救措施): (1)蔗糖溶解实验及温度对溶解能力的影响; (2)相同质量的水,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比较; (3)色拉油在水中和香蕉水中的溶解实验; (4)NaOH和NH4NO3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 8、布置课外作业 (1)搜集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有关溶解的事例,同照相机拍摄或者用录音机录下来作为素材; (2)继续考虑实验方案,如果需要到实验室实验的,通过班长汇总,统一安排若干课外时间,同时实验过程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下来备用; (3)上网查询资料。为便于讨论,开放网络教室,方便学生查询和制作网页或幻灯。(4)所有资料收集好之后,各组将成果用powerpoint或prontpage制作成幻灯片或网页进行课上的汇报。第 二 课 时 (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许多同学桌上摆着东西,他们个个脸上显示出成功的喜悦之情。)一、教师组织同学们,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今天是你们跟大家共同分享成果的时候了。二、学生汇报:(一)第一小组:我们组的研究课堂题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幻灯片展示)1、首先,我们做了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录像)。结论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蔗糖在水中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2、其次,我们做了蔗糖和食盐的对照实验(录像)。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3、第三,我们还做了加热溶解第1个实验中剩余蔗糖的实验(录像)。表明: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4、通过上网查询,我们知道了溶解度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如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5.7克;蔗糖为204克。同时,还得到了一张溶解度曲线图(图片投影展示),发现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如Ca(OH)2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北方的冬天有一些盐碱湖中常有盐结成块状,而供人们直接采掘(图片)。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把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然是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吨氯化钠;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海水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 5、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盐很难溶解在食用油中(录像)。 (二)第二小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液体和液体的溶解问题。(幻灯片) 1、首先,我们做了色拉油在水中和香蕉水中的溶解对比实验(录像)。结论:色拉油不能在水中溶解,但能在香蕉水等物质中溶解。 2、油船漏油事件发生时,它只是在海面上漂浮,只要用适当的浮子将油圈起来重新回收,可以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图片)。3、油性的头发应该选择特定的洗发水(注明是油性),我相信洗发水中肯定含有能溶解油脂的化学物质。引申:洗洁精具有去油污的能力,跟此类似;同时,我们发现用热水加洗洁精去污能力更强,表明液体的溶解能力也跟温度有关,随之升高而变强。 4、摩丝的安全问题: 摩丝是一种喷发胶,学名为头发定型剂,其主要原料有树脂和溶剂-易燃的酒精。其喷射功能是罐内的化学物质氟里昂-液化气体完成的。这实际上使摩丝成了一个带有一定爆炸危险的小型压力容器。如接近热源会发生爆炸,引起火灾。由于安全问题,我们拟做摩丝喷火实验被取消。 5、酱油和麻油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录像)。 (三)气体溶解能力研究小组:(幻灯片) 1、首先,我们研究了汽水中的CO2(录像)。 表明: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当气压减小时,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弱。这可以很好地说明香槟酒经振荡后四溅的原因,即振荡后,瓶中气压增大,瓶盖去掉后,气压减小,气泡便大量涌出。 2、拓展实验:塑料瓶汽水加热爆炸实验远离操作(录像)。 表明:液体温度升高后,CO2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弱,大量气泡汇聚在瓶中上空,气压急骤增大,导致爆炸。 启发:避免阳光直射或加热汽水、啤酒瓶等,以免造成伤害事故(国家工商局对北京、上海等70个地级以上城市第三季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统计分析显示,xx年第三季度商品消费申诉共3.64万起,集中在日用百货、家用电子电器、烟酒饮料食品及家用机械四大类,其中,啤酒瓶爆炸事件猛增,成为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最大隐患。据介绍,夏季啤酒消费量增多,啤酒瓶爆炸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较突出的是浙江永康市,据该市12315申诉中心统计,今年7月12日至8月14日,该地几乎每两天就有一起啤酒瓶爆炸伤人的申述。受害人有的被炸瞎眼睛,有的被炸裂下腭,有的被炸断动脉,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的啤酒瓶爆炸引起的申诉,解决难度也很大。比如,1999年10月7日浙江金华兰溪市单某在宴请客人时,该市产的“芥子园”牌啤酒瓶突然自爆,炸伤了单某6岁女儿的右眼,因医疗开支等赔偿分歧较大,经12315中心反复调解,直至今年7月,双方才达成协议,由生产厂家赔付医疗费车旅费4.2万余元。) 应用:冷冻后或加了冰块的汽水,特别好喝,特别解渴,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气体多的原因,喝到嘴里会有“滋滋”声。 3、探究: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河里的鱼喜欢冒出水面吐泡泡(图片)? 结论:夏天温度高,溶解于水里的氧气少,冒出水面是为了呼吸到足够的氧气。 应用:海鲜楼里常将鱼缸避热并插入增氧泵,避免鱼的死亡。(录像)(限于篇幅,其余内容略去不表)三、综合评价:自 我 评 价1、本堂课中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我以前就已经了解的? 2、我新学到了哪些知识? 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我在哪方面遇到了困难? 5、在动手实践时,我擅长的是: 以后要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6、我与同组的同学之间配合得怎样? 7、对老师布置的课后实践作业,我是否已经有了积极的设想? 8、我是否能立即把学到的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相联系? 9、对本堂课,我对自己的参与程度和收获从总体上可以打的等第是: 教师评语: 小 组 评 价我们下次再做我们应该能做得更好我们做得不错我们做得非常出色为本课所做的准备1234计划制订和完成1234我们之间的配合1234问题的共同解决12341、小组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2、我们组在 做得最好。3、我们在 应该做得更好。4、我们小组想进一步学习或研究 。5、除了自己组,我们觉得今天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是 。学 生 发 言 评 语由小组组员共同评价发方介绍和结论清楚1234发言不是照本宣科1234发言很有意思1234有效说明和解释概念1234发言稿重点突出1234小组成员合作很好1234表达流畅,有条不紊1234教师评语: 二、案例分析与体会 当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真正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我反复推敲总结得到的一节课,在原来的设计中,我仅仅从引入上花心思,但在模式上没有脱离旧框框,似乎再也没有新意可言。直到今年暑假我接受了intel未来教育培训之后,才有了顿悟,感受到新的一种理念展现在眼前。体会如下: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本节内容的教学不拘泥于一种方式,采用了实验教学、问题讨论、访问调查、上网浏览、制作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形式,使学生在多种方式中领会知识,去探索自然。不管是教师的引言,还是学生的研究汇报,都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波澜,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上网查找,使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避免单一教学模式对学生刺激的弱化。 (二)教学内容渗透STS教育理念 STS理念将科学定义为“科学不仅是知识,它亦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力以及应用等五个领域的综合体”。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帮助学生利用获得的资源,采用小组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洗发水的选择、增氧泵的使用、汽水瓶的爆炸等事例,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方段,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能够形成真实的情境。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本课的课内安排两课时,但实际上更多的学习是在课外,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去认识身边事物的现象,同时试图去解释,当他无法回答时,又通过实验的操作和上网查询,得到认识,又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时,他不仅是获得知识,而是在应用知识了。特别在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他通过收集、过滤、筛选等方式,将知识海洋中的各种素材加以提炼,与自己的思想撞击,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