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教学重难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2、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头脑转转转。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道题。1(月) + 2(月) =1季度? 8小时 +16小时 =1天?还可以举例。如3天+4天=1周等。回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罗迦 费 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二、走进作者:关于作者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奥奇”),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创造性纸牌(reative Whack pack)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三、检测预习: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 汲取( ) 锲而不舍( )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汲取: 推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 2、文章开头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了什么观点?原因是什么?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4、本文为了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五、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2、作者是怎样分析论证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这一问题的?3、创造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4、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是什么?六、精读品析:1、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论证的周密性。七、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八、反馈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深d( )固 z z( )不倦 j( )取qi( )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不言而喻造句:持之以恒造句: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作者是_(国籍)的_。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4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5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1蒂 孜孜 汲 锲 2略3美国 罗迦 费 因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4D 5D )板书设计引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本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结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反思本文放弃课本,在导入中设计问题,结果学生得出了好几个不同的答案,由此引出课本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然后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赖于什么 学生纷纷做答,其中答案之一便是创新,这样话题就与课本联系上了,接着又问创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做答,结果答案竟比课本还多.又问,创新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颇有争议,争论不休,这时候再让学生到课本中去找一找,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最后为学生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他们想要的东西,结果气氛很热烈,有独立制作的,也有合伙制作的,大家的思想动了起来,手也动了起来.在制作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不就发挥出来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