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3)(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63849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3)(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3)(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扬州模拟)阅读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研究数字确定表格中?处应填哪一社会阶层()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其他194883197116182721953374355007A.资本家 B手工业者 C商人 D地主解析:抓住表格时间“1948”“1953”年的农村阶级结构变化,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1953年,地主阶级应不再存在,故选D。答案:D2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贫富分化A BC D解析:材料反映了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正确。与题意无关,本身说法错误。答案:A3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贫富分化A BC D解析:材料反映了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正确。与题意无关,本身说法错误。答案:A4(xx山西诊断)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周恩来认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但是需要各个方面,尤其是农业的配合,结合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可知选择A项。答案:A5(xx兰州一中期末考试)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不正确;正确,故选C项。答案:C6.对上面这张报纸,学生们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它为科技史提供了重要数据B它明显是份虚假的人造史料C它对历史研究没有任何价值D它可用于印证一段共和国史解析:报纸反映了“大跃进”。粮食产量明显是虚假的,但报纸本身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印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历史,故选D。答案:D7(xx广东佛山质检)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道:“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探索,考查学生的深层次分析能力。“三大改造”运动是19531956年,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排除D;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符合题意。答案:B8(xx太原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解析: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实行公社化”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A是“一五”计划,B是中共八大的内容,C是“大跃进”的教训,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9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解析:“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反映出糖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61年农村经济还未走出发展低谷。A、C明显与史实及图示不符,排除;纠“左”工作1960年冬就已开始,D错误。答案:B10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反映的是综合平衡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xx山东泰安质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A BC 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新中国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史实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故应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重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工业国,故应排除。正确选项为D。答案:D12(xx山东枣庄三校检测)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60年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和所学史实可知,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以及“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工业生产产值激增,但是由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又随着农业发展的困难而大幅回落,1960年随着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实行,工业生产产值逐渐回升。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26分,共40分)13(xx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的评价,有下列三种意见: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珲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试评材料中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观点。(14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史实应该是建国以来的;史实不能出现明显错误,并且与观点本身相对应;每条准确史实为2分,光有正确史实最高不超过4分;所谓论证充分,如论证“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是建国初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的观点。可以从经济方面: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旧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政治方面:周边环境的稳定等,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要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即认为是论证充分。答案:观点一:“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使“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观点二:搞早了或搞急了。中国工业化建设是在极其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进行的,进行重工业建设的物质基础缺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近二十年,我国三大改造只用了三四年时间,后期存在着工作过粗、过快的不良做法。观点三:中国工业化基础薄弱,不应该从重工业作为突破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后长期影响了中国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应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三大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离开了中国国情;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也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3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4%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10分)(2)材料一、材料二涉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6分)(4)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4分)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得出评价;第(3)问根据时间可知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周恩来、邓小平的调整和整顿措施进行回答;第(4)问综合信息得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论。答案:(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