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6376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事件是()A中国戊戌变法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解析:这是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时发布的言论。答案:C2“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这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B3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大力推广改良工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其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答案:B4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的近代化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解析:相比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军事和文教方面向西方学习的影响而言,他在经济上推行的近代化措施对埃及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答案:A5下列有关幕府统治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人民生活困苦,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中下级武士等不满现状西方列强入侵,主权开始丧失A B C D解析:幕府统治危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的矛盾,即封建领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与幕府专制统治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民族矛盾。答案:D6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如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如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7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解析:掌握政权,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日本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答案:D8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答案:C9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得一败涂地,以致民怨沸腾。人们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而矛盾焦点直指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A. 明治维新 B农奴制改革 C洋务运动 D南北战争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情景,符合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的社会状况。答案:B10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A B C D解析:维新派进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变法还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1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4分,第14题19分,共60分)1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定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这句话?(2分)这对埃及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2分)有什么局限性?(5分)解析:本题考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回答问题时一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联。阿里改革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改革是埃及对工业文明的回应,因此第(1)问中“印刷机”应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第(2)问注意从利用西方技术的角度回答阿里改革的相关内容。答案:(1)理解:给埃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影响:冲击了落后的埃及社会;有利于埃及社会的近代化。(2)利用: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发展军事力量,创办近代军队。局限性:没有进行全面改革;在发展工业方面面临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问题;发展军事是为了侵略扩张。12(16分)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4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8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概括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的意图,并客观评价这种行为。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难以成功。13(14分)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8分) 解析:第(1)问中第二小问是难点,分析时注意从现实和历史中寻找答案。答案: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2)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6分)解析:对三则材料的一个总结,解答时立足不偏离本题整体主旨,并结合每段材料的各自中心主旨进行归纳。答案:批判了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14(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通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9分)解析: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包括其他的改革也促进了与欧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说明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者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答案: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说明了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10分)解析:俄国的改革是“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农奴制残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由于阻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十月革命的历史根源。答案:体现: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影响: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