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6037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2苏联的解体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要学会抓问题的主要方面,学会分析各种矛盾。诸如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等。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可以多搜集查询各种资料,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三、学法指导1.浓缩要点法:2.分析探究法: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比较,明确在改革中,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却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中得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关系;对出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3.纵横比较法:所谓“纵向”就是把同一国度不同时间的类似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谓“横向”就是把不同国别而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类似事件进行比较。如把本课中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从内容、结果作简要比较就是“纵向”比较;把中国与苏联的改革进行比较就是“横向”,通过比较,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四、中考命题分析相对于中考来说,这一课内容虽算不上重中之重,但课标要求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围绕苏联改革与解体、解体的原因、解体给我们的启示等,并注意有关苏联前后知识的联系和中、苏改革的比较。五、中考试题分析1.(xx年江苏南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 D.东欧巨变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判断能力。自赫鲁晓夫上任后,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分析四个选项,A最符合题意。答案:A。2.(xx年江苏盐城)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此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选项中涉及到不同时期苏联实行的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格说苏联还没成立,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很快被斯大林上任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所取代,而这一模式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赫鲁晓夫改革也没改变苏联经济发展这一模式,所以说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答案:C。3.(xx江西)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的解体,不仅是指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名称改变,共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B、D三项都是表层的现象,C项才是问题的实质,要注意透过现象看问题的实质。答案:C。4(xx山东威海)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题干所说时间是1991年,很容易排除A、B两项。再分析C、D两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反而使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权,在1991年底宣布解体,而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由此确定C是正确的。答案:C。5.(xx年江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国家名称的改变 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解体后,不仅共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项是表层的现象,C项是解体的主要变化,D项是解体后导致的结果。B说法是正确的。答案:B。6.(xx年韶关)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解析:此题中外知识联系和比较,考查对重大问题的认识、判断能力。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改革,却是不同的结果,这首先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是走的通的,虽然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最终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但当时改革出发点还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在前进道路上出现曲折,分析四个选项,A最符合题意。答案:A。作者简介:张文英,山东桓台县实验学校教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主持编写过新教材详解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诱思探究等多种教学资料,在山东教育导报中学政史地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先后获得过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