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海陆变迁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814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海陆变迁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海陆变迁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海陆变迁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海陆变迁教案 商务星球版【教学目标】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1、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示意草图”(不画板块界线)。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干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板书: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提问: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学生讨论。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教师讲授: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地理学科科学史上已争议很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活动:看图210“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用科学研究实例证明海陆变迁是不变的事实,学生边看边讨论,再由老师讲解“沧海桑田”的意思,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迁的。板书:一、沧海桑田提问: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展示小黑板上“南美洲、非洲轮廓图”,要求同学们观察它们的轮廓,并参照课本214图“难道是巧合吗?”、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图217“海洋、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等图,看看两大洲的凸凹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轮廓的凸凹处可以吻合在一,“就好像一块陆地被撕破了,分别漂离了原来的位置而来到现在位置上”。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看到的、发现的,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而且就好像一张撕开了的报纸,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了。于是,他提出了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并穷其一生,证明这一观点。学生活动:把学生分组,每组一套辅助教具二:七大洲的轮廓图片。 比赛:哪一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陆找到,并拼合好。 提示学生可参照课文图215大陆的漂移,2亿年前的大陆6500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活动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来之不易。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板书:三、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学说”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概念抽象,为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活动:把学生分两组,每组拿一套辅助课件三:“可活动的平木板和干净的细沙和泥糊”。第一组:把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向两边拉木板,使木板断裂开来。观察泥糊及细沙的运动。观看图1、图3。第二组:在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从两边挤压木板,使两块木板的相交处,一边被另一边抬升,观察泥沙的运动。观看图1,图2。活动结束:学生分析讨论所看到的现象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第一组讨论结果:板块张裂,可看见泥沙下陷,板块分开、移位。试用这一原理解释课文活动中图220“东非大裂谷”。和图221“红海的形成示意图”(从陆地到海洋)的现象。教师总结、归纳:板块张裂运动,使非洲与亚洲的距离不断扩大,位于它们之间的红海范围也扩大。板书: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的海洋出现(红海)新的大洋形成(大西洋)第二组讨论:结果:板块受挤压,地表隆起成山脉状。试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解释课文活动中图22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和图”224“喜马拉雅山形成的示意图”(从海洋到陆地)的现象。教师总结、归纳:板块相向运动,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靠近古地中海不断缩小,两大陆地受挤压力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于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陆结合,古地中海消失。板书:板块挤压运动大陆与大陆靠近(古地中海缩小)继续挤压靠近,地表隆起,呈山脉状(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板块叠加结合(古地中海消失)活动目的:把抽象的运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展示小黑板:“六大板块示意草图”,把板块边界用色笔加画,边画边讲解六大板块的名称。(板书)1全球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海陆变迁的动力和原因,介绍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和简单的应用。我们要用它们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