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9单元 写作基础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668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9单元 写作基础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9单元 写作基础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9单元 写作基础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9单元 写作基础训练1明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各项具体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训练,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2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通过“例文引路”“例文评析”“重点突破”等实践体验,增强“标准”意识和得分意识,争取高考作文获得高分。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读一座城市的性格行走在栖身之城的大街小巷,可曾于俯仰之间读到一座城市的“方圆”性格?从生活经验出发,于开篇提出质疑,直切命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方圆”,引发读者思考:城市会有怎样的“方圆”性格?凤头巧饰,妙笔生辉。纪伯伦曾说:“每一块土地上都深埋着宝藏,但你必须以农民般的信心与坚持去挖掘。”若乡村是出自上帝之手的简朴素描,城市便是开在人类智慧沃土之上的一朵油彩绚丽之花。从天时,因地利,更吸取了人类灵魂的温度,因而姹紫嫣红,以不同的性格与姿态于历史长河之畔上演着美丽。以纪伯伦的名言引入正题,揭示出城市不同性格形成的原因。名句的运用新颖而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彰显出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读罗马,触摸那方正刚强的剽悍与沧桑。“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恺撒从这片土地出发,带着吞噬太阳的狂热去“收复”注定匍匐于脚下的土地。行走于古城罗马,地中海灼人的日光与咸涩的海风永不停息地吹刮着双目与鼓膜,废墟如历史静默地伫立,从城市边缘一路绵延至繁华的市中心,以无言昭示着粗犷地呼啸着的往昔,以毁灭与残损宣示着永恒。罗马的苍凉恍若中国塞外的莽莽黄沙。然而它们相似而各异,唯有罗马的日光、罗马的海风、罗马的尘埃与废墟,才能铸就罗马人的方正与刚强。纵向联想,在历史的回顾中诠释罗马的性格方正刚强。散文化的笔调增添了罗马古城的苍凉感。文化意蕴丰厚,闪耀着语言智慧的熠熠光辉。沿着纬线向上,越过阿尔卑斯皑皑的白雪,我来到多瑙河畔的仙乡维也纳。烈日隐退,废墟消亡,只有阴翳的树林与潺湲的流水,在小城安详沉睡的街巷里合奏着圆融统一的乐章。读维也纳,聆听那圆融和谐的天人之音,蓝天、轻云、云雀和夜莺,屋檐、乡舍,林间幽静的小道。正是海利根斯塔特树林间倾泻的日光挽救了灭亡边缘的巨人贝多芬,一如多瑙河母亲般的柔波,给了施特劳斯轻捷翻飞的灵感。每一栋古朴的小楼,每一座精巧的建筑,都在阳光下跳跃着圆满天成的音符,每一座桥的轮廓之中都蕴含着喷薄音乐的张力。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谱写了维也纳独一无二的性格,成就了以音乐书写姓名的城市的奇迹。也许那柔和中少了一份历经时光磨洗的沧桑,但圆融之中迸发的生命力确是一千个罗马也不可交易的宝藏。横向联想,以移步换景的追叙突出维也纳的性格圆融柔和。幽微沉稳的叙说令人魂牵梦萦,浓郁蕴藉的抒情使文章摇曳多姿。城如人,人如城,何必追求他人的“方”而失却自己的“圆”?何必坚持自己的“圆”而必须磨却他人的棱角与个性?方圆各异,各得其妙,世界才得以放出流溢的光彩。由“读”而“悟”,由城及人,得出“方圆各异,各得其妙”的推论。“不要给百合花镀金。”让罗马的“方”归罗马,让维也纳的“圆”归属于维也纳,让我们回归本真的自我,坚守自己的“方圆”。总结全文,强调“坚守自己的方圆”。照应开头,升华主题。总评:这是一篇个性鲜明、亮点频现的满分作文。作者取材料中最后一句“上善若水任方圆”之意立意,标题以一“读”字点破文题,进而从纵横联想中撷取两个不同“性格”的典型城市分别予以描绘,并由“读”而“悟”,由城及人,导出“方圆各异,各得其妙”的推论,落脚于“坚守自己的方圆”。本文既显“大气”,更显“才气”。这大气,既体现在作者的见识上,也体现在时空的自由跨越中;这才气,既表现在阅读积累的丰富上,也表现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最妙的还是文章的结尾,结尾一段,其逻辑之严谨、内涵之丰赡、语言之凝练,令人叹为观止。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习作,可以随心所欲,信手而作;作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必须适应考查目的,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阅卷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的“评分标准”的衡量。对考生来说,明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顺利完成高考作文,获得好分数的重要前提。一、明确高考对作文的要求湖北省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总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考试说明还规定“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并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分别作了具体规定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错3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二、了解湖北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依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湖北省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要求已基本成熟,而根据考试说明拟定的“评分标准”也已趋于稳定。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分”(赋50分)和“发展等级分”(赋10分)两大评分板块。“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5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依达到“要求”的程度划出四个等次(即四个档次),并分别划定了相应的给分区间;“发展等级”在四项十三个点中,按最突出的一个点进行评分。具体见下表: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空洞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1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3个点评分,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3缺题目,扣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三、了解湖北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湖北省从自主命题以来,高考作文评分一直坚持“全面衡量,综合定等,分项评分”的原则。为了评分操作的方便,湖北省每年都会根据高考作文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评分细则”针对当年高考作文题,就“审题”和“判分”等理解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对“评分标准”作具体解读并作出相应规定。“评分细则”是当年高考作文的操作性规则。作为考生,了解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也是有必要的。xx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内容如下作文题目:(一)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从日常生活中“圆形”“方形”器物的形态和使用说起,进而生发出“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的议论,接着引用古诗进行佐证和强调,最后由器物的“方圆”联想到人生的“方圆”。材料展示了“方”“圆”两个词由本义向比喻义、联想义扩展的过程,也限制和提示了作文立意的方向。基于这样的理解,抓住“方”或“圆”,或者“方与圆”,阐释什么是“方”或什么是“圆”,或者什么是“方与圆”,符合题意。论证为什么要“方”或为什么要“圆”,或者为什么要“方与圆”,或者反其意而论之,符合题意。分析怎样做到“方”或怎样做到“圆”,或者怎样做到“方与圆”,或者反其意而论之,符合题意。写人记事,呈现“方”或“圆”,或者“方与圆”的形成、变化、是非、优劣等,符合题意。围绕“方”或“圆”,或者“方与圆”抒写情思,也符合题意。抓住“上善若水”议论(或记叙或抒情),能与“方圆”有机联系,也是符合题意的。(二)评分1缘波讨源,依文论文。“缘波讨源”指的是根据水流波动大方向去探寻流水的源头,说的是探寻的方式、途径,也暗含着发现问题的智慧:善察,察而能用。喻及高考作文评价,就是评卷者读罢考生作文,能对考生“为什么”这样写作出实际的判断,即“缘”着文章呈现的情感经历会认识过程这个“波”,找到文章表达的“是什么”这个“源”。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文章的主旨,判别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议论、说明或记叙)就按该体裁的要求来评价。不能掺杂个人的好恶、或用格式化的思维来进行评价。“依文论文”就是要求阅卷老师要按照具体文章的体裁来充分理解文章,是什么体裁(议论、说明或记叙)就按什么体裁的要求来评价,严格执行统一的“评分标准”,不能按成人或者作家的标准来进行评价。2立足给分,不立足扣分,以宽容、开放心态评阅作文。阅卷老师应立足于尽量发现考生的“闪光点”,而不是立足于去发现问题。3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考生作文是否体现考生独特的、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思维状态是否清晰、有序展现,是否有“我”在(即个性化),应该是评分的着重点。(三)几点补充说明1关于抄袭作文的处理。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情节,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抄袭作文最多只能给10分。2关于未完卷作文。达到600字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正常评分,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项和表达项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空白卷要经确认后再给0分。3关于内容项评为三、四等的作文。“内容”项在三等的作文,“表达”项和“发展等级”的得分不设上限,按正常卷评分;“内容”项在四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不得超过三等最高分。4关于标题。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给零分;有标题,内容只有一两句话的,可酌情给12分。例文评析依据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照xx年的高考湖北卷作文“评分细则”,模仿“例文引路”的模式,对下面一篇高考作文进行点评,并从切题、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写好全文总评,最后打上分数。方圆相和,方显智慧屈原曾说:“何方圜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和的道理。反观社会,圆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点评:_开篇从屈原诗句入手,简练引用材料,紧紧扣住题目的核心意思,为下文张本。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事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通方圆之道才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点评:_对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方”和“圆”进行个性化解读,既保留了原材料的含义,又传达了个人的个性理解。这种对试题材料化用的方法是比较高明的。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常显刚烈过足而圆润缺失,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我认为,对于青年人来说,适当收敛锋芒,修炼自己的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点评:_对材料中的一个说法进行细致辨析,提出个人的看法:青年过刚易折,应该收敛自己的锋芒。规避人云亦云,提出个性见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这是时代所需要的,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纵观天下,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度量。”青年人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而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境界呢?点评:_论证如何成就“圆”的胸怀一: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引名句,举例子,讲道理,具体论述自己的观点。段末的问句发人深省。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质。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能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之于火箭,缰绳之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使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的摩擦力。点评:_论证如何成就“圆”的胸怀二: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比喻句化抽象为形象,增强论证力度。我并不是只看重圆,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果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习的,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让阳光洒进来,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拜鬼,我等砸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以暴制暴又有何益。”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点评:_回收一笔,扣住文章标题,强调“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说明之所以重点讲“圆”,是因为青少年本身就是“方”的。至此,文章的针对性已非常明确。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点评:_用呼告结尾,抒发感受,再次点题。总评: _总评:这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本文作者对命题所提供的材料认识透彻,但他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个侧面,即“青年人要特别注意宽容和冷静”来深入论证。中心十分突出。思想健康,针对性强。文章针对现实中青年人容易出现的偏激行为,提出要宽容和冷静处事,难能可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全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联系实际讨论如何“圆”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严密论证。其后强调自己并不是一味主张“圆”,而是针对青年人过于“方”的现实谈谈“圆”的重要性,最后呼吁“方圆相和,方显智慧”。语言朴实但富有张力。文章句式灵活,整散结合;比喻、反问、呼告等手法的广泛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考场得分:内容24分表达22分发展8分54分。重点突破请根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要点,在下面语段的空格中填写恰当的语词。1“基础等级”是作文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新课程“表达与交流”主要目标的体现。作文是表达生活和情感的需要,是运用适当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的公开展示;高考作文又是在相同条件和同一规则下考生表达能力、表达水平的一次竞争。对此,考试说明从_个方面对作文的“基础等级”作了具体规定,并分别从“内容”和“表达”上分别分_个等级给出“评分标准”。2“发展等级”是高考作文的个性化要求,也是新课程“表达与交流”目标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体现,为我们写作训练追求提高和发展,为广大考生在考场上发挥写作特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标准。“_”“_”“_”和“_”即是考试说明对写作发展等级提出的要求,共包括_个要点。答案:1.六四2.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13从下面两道题中选择一题,按照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进行写作,并对照“评分标准”给自己的作文评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古代启蒙书籍增广贤文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雨过天晴。”但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中说:“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两个寓有深意的句子,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前首先得准确理解材料中两个句子的内涵。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说的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主动“退”的重要性,它强调的是“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而梁启超的话说的是应该努力而“进”,它强调的是“不进就会退”。二者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进”与“退”的辩证关系。依此题作文,关键在于把握住“进”与“退”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一些基本的立意角度:进或者退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不可一概而论;不思进,则会退;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是一种退;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提示: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苏童的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莫言的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高本汉的话讲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考生从“品读”出发,从上述任一侧面立意记叙或论述,均会被视为切题。“品读”的关键在于“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写记叙文要表现出“品读”和感悟的过程,写议论文则要尽量显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或仅仅在开篇点及“品读经典”,具体行文时抛开原材料意旨主观为文(如抛开“品读”大谈现今经典作品改编中存在问题等),视为偏离题意。1明确审题立意的意义,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2提升准确审题、明确立意的能力。xx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优秀作文:让勇气为经验松绑手起刀落的瞬间,晶莹剔透的钻石发出耀眼夺目的光。经验与勇气一道,创造出令人艳羡的珍宝。让勇气为经验松绑,化勇气为利剑,援经验为盾牌,披荆斩棘,开天辟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切割钻石的成功,并从中提炼出成功的两大要素“经验与勇气”,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让勇气为经验松绑”。相信商人之前咨询的众多切割师中,不乏经验丰富之人。年轻徒弟与他们根本没有可比性,可为何那些切割师却无一人愿意一试,切割钻石?他们经验太丰富了,丰富的经验让他们预料到了切割的风险。经验,缚住了他们的手脚,以致他们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反而是那个年轻徒弟,用自己的勇气和师傅的经验,完成了那个奇迹瞬间。或许,那两颗钻石,就是经验与勇气完美结合的产物。作者首先对众多切割师被经验束缚“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的情况作出分析,继而对那个年轻徒弟“用自己的勇气和师傅的经验,完成了那个奇迹瞬间”加以肯定,形象地解说了“让勇气为经验松绑”的必要性,初步论证了中心论点。经验是人生的资本。何为经验?经验即经历过后的体验。那是一种无法购买和交换的心理成长历程,是再次涉及相同或相似领域获得成功的基础。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招收有经验的员工。如果说你在某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那么恭喜你,你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一步。可也千万要小心,别让经验束缚手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记得柯达吗,那个叱咤风云近百年、曾经占据市场份额80%的企业,那个最高市值八百多亿美元、破产前市值仅为23亿美元的公司?百年柯达缘何破产?当别人都在研发生产数码相机时,它还在得意于造胶卷的成功经验,依然埋头造胶卷,它不破产谁破产?被经验束住了它的手脚,犹如飞虫撞上了蜘蛛网,越挣扎粘得越紧,最终被市场吞噬。作者在充分肯定“经验是人生资本”的同时,指出“别让经验束缚手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并结合反面事例加以分析。这一中肯的分析,为论证中心论点作好了铺垫。让勇气松开经验的五花大绑。只有勇气的锐利加上经验的坚实,方可助我们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在大陆遍地开花的逸夫教学楼让邵逸夫名满天下。当年他瞅准商机,独自一人漂洋过海,购买器材,开辟中国有声电影的先河。他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又于花甲之年创办TVB,开培训班,批量生产明星,打造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等一批影帝。看着今天庞大的邵氏帝国,我们不能不感叹邵逸夫的勇气与魄力。他没有被经验束住手脚,一旦看准商机,便勇敢地去闯去干,经验与勇气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日的邵氏、今天的邵逸夫。没有经验,失败在所难免;可如果没有勇气,或许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成功?由“经验”的负面效应转而提出破解之法宝“勇气”,通过对经验与勇气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再次强调了“让勇气为经验松绑”的必要性,论证了“只有勇气的锐利加上经验的坚实,方可助我们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我们需要经验为成功奠基,更需要勇气披斩经验的捆绑。人生路上,以经验为盾,勇气为剑,浴血奋战,定可开创如花似锦的未来!给“经验”和“勇气”以准确定位,总括全文,提出希望。总评:本文脉络清晰,行文有致。开篇在用简练的语言对作文材料进行概括后,即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让勇气为经验松绑”。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作者首先对材料中众多切割师和年轻徒弟的行为作出分析,指出“那个年轻徒弟,用自己的勇气和师傅的经验,完成了那个奇迹瞬间”,接着又从对“经验”的全面分析中,自然过渡到对“只有勇气的锐利加上经验的坚实,方可助我们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的阐述,最后总括全文,提出希望。与大多数考生列举事例的滥俗相比,本文作者选例可谓“精”。文章在论述经验的负面效应时仅用百年柯达破产一例,在论述“只有勇气的锐利加上经验的坚实,方可助我们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时,也仅举邵逸夫成功的商业运作一例,然而因其精当,文章论述照样显得厚实有力。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基础等级”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题目中所列各项要求,要求考生作文必须符合命题的意旨;第二,考生的作文,其文章内容必须与文章题目相符。而“准确审题,明确立意”,正是做到“符合题意”的根本保障。一、准确审题所谓准确审题,就是准确地审读文题、解读题意。此外,还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有哪些可以选择的角度?有多大的写作范围(即涉及历史的或现实的哪些实际问题)?适合用什么文体写作?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有两种基本类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1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解读文题。根据文题的构成方式来解读文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词语类命题,审题时要准确解读这个词所表达的全部意义,抓住词语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有时甚至要明了该事物可能包含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短语类命题,审题时要依据短语类型(偏正、动宾、并列等)的结构特点,明确该短语的表意重心,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内容。句子类命题,审题时要准确理解其表达的观点,准确解读句中的关键词,对隐喻性的句子还须解读其深层含意。2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题有多种形态。近年来最受青睐的是“新材料作文”,它只给出材料,不给出命题或话题,但一般都会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写作要求。考生准确解读并把握材料主旨,就是为了明确“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阅读理解“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涉及的对象,是把握“材料”的基础。而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还须在这个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细节。抓住关键词句。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是在材料中被强化了的表达观点的词句,或是有着导向性、限制性作用的词句,这些词句对准确理解题意、确定思维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分析材料形象。对以描绘形象为主的材料,应注意分析概括蕴含于形象之中的思想观点、方法态度、精神品质等重要信息。解读材料喻(寓)意。对隐喻性材料,须吃透材料喻意,然后才好根据喻意(或者寓意)提炼文章观点。分析内在联系。如果为考生提供的是一组材料,那么我们就应研究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相同、相对或相交),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合,运用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提炼出观点。探求事理原委。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若能从材料所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这些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深化对题意的理解。对材料主旨的解读,不能停留在表层,应注意发掘出材料中蕴含的生活意义、哲理意义,即应以材料本身的实指意义为基础,联系社会生活,发现材料中蕴含的生活意义(或说现实意义),进而进行拓展或深究,发掘出具体材料之中蕴含的普遍意义(或说哲理意义)。“漫画作文”,是材料作文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以漫画“材料”取代了文字“材料”。审题的关键,就是准确解读漫画的寓意。其审题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相同。二、明确立意明确立意,就是把命题的旨意清晰地转化为文章的观点、感悟或情感态度的过程。审题是为立意服务的,立意明确,才能反映审题的成果。文章的立意要力求深刻、新颖。1深刻。“深刻”是立意的较高层次的要求,是指文章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展示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考试说明关于“深刻”的表述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实际上指出了使立意达到“深刻”的三条途径。具体地说就是:揭示本质能透过表象、局部、暂时,深入探究事物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分析因果能通过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心灵能引人联想、启人深思、发人深省,从而使读者对问题获得新的认识。2新颖。新颖的立意,不是无端地标新立异,它源自对现实生活的新发现、新认识,源自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新解读、新感悟,源自对人生富有个性的新思考、新探索。使立意达到“新颖”有以下四条途径:观照现实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新发现、新认识;见解独到抒发对事物的新感悟,表达独到的见解;发掘平凡从平凡事物中解读出不平凡的意义;独抒性灵要勇于袒露真我,彰显个性,以真实的自我、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例文评析xx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下面是xx年安徽考生的一篇优秀作文。请仿照“例文引路”的形式,从审题立意的角度对文章作点评和总评。在灵魂深处反省看,这只孔雀,是所有雄性孔雀中开屏最美丽的。因此,它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而当它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找到了配偶,成双成对出现在它的世界时,它开始变得落寞起来。它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曰:“为什么不能这样?”物如此,人亦然。点评:_以设喻的手法引出论题。论题与作文材料扣合。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善反省自我;刘备做事敦厚,常自省不足,他们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故曰:为人善自省,省中操胜算。点评:_由物及人,紧扣“为什么不能这样”,从看似悖谬的现象中解读出一个核心概念“反省”,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为人善自省,省中操胜算”。反省从志而来。人不只是生活在现实中,更多的是生活在理想里。所谓理想、梦想,皆可谓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反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每日反省自己的错误之处。正如彭德怀同志生前常对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难。”为此,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总要挤出一定时间,闭门谢客,“反省自己,修正错误,超越自我”。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如大海般宽广。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省也。点评:_围绕“如何才能省”展开分析。首先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反省从志而来”,并予以论证。反省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长期身陷温室与蜜水之中,自然无法反省,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急于求返。垂头丧气,哀怨满天,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所谓大事者,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同时静心反省,方能卷土重来。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自省,也就无法取得辉煌成就。点评:_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反省从难而来”,并予以论证。反省从实际而来。当国人欢庆我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时,世界再次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能持续取得长足发展?回头审视,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的“闭关锁国”,再到土地承包制的实行,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付诸实施,我们解决发展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我们总是在每一次的失败后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现成答案,于是我们就独自思考、反省,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就这样不停地摸索,我们终于寻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点评:_提出第三个分论点“反省从实际而来”,并予以论证。反省从志、难、实际而来,从孔雀、宋公明等身边走过。孔雀不善反省,终究只会落得孤独而亡;而宋公明反省,最终却赢得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点评:_由分而总,绾结前文。正反对照,简洁明快。反省是一种明亮而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静,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只有做到了时常反省,方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点评:_总结全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形象并富有哲理地强调了“反省”的意义和作用,强化中心论点。总评: _总评:从材料中“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设问出发,从看似悖谬的现象中解读出一个核心概念“反省”,进而提炼出“为人善自省,省中操胜算”的中心论点,切合题意。文章围绕“如何才能省”,从反省从志而来、反省从难而来、反省从实际而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予以总结,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妙用类比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语言透着较浓郁的文言气息,体现出一定的文字功底。重点突破一、“文题解读”训练请先阅读xx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及对作文题的解读。作文题(见第268页)文题解读: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出“方”与“圆”两个关键词,同时又借用古诗印证,从而将前面两个关键词引申到做人处事的人生上。考生在审题时要明确“方”“圆”的含义。“方”即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圆”即善于变通,不生搬硬套,不一成不变,指做人做事讲究技巧,认清形势,进退自如,左右逢源。还要进一步弄清“方”与“圆”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在处事接物中,不能只“方”不“圆”,或只“圆”不“方”,应该当“方”则“方”,当“圆”则“圆”,做到“方”“圆”结合。这实际上体现了做人的智慧、处事的能力。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能把“方”“圆”结合与“上善若水”有机结合起来了。能够像水一样做到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灵活自如,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办不成的事情了。今年湖北卷的高考作文题,明确提醒广大考生要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辩证看待一切事物,培养善于思辨的思维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审题立意时,很可能受到材料中最后一句“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干扰,而把写作重心移向对“善”的分析与诠释上,若如此,就偏离题意了。请仿照这一“解读”,为后面的两道作文题写出“解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眼光有时是有质量、有重量的,有湿度、有温度的,有能量、有热量的。你还记得你体验到的各样的眼光吗?温暖的,严肃的,沉思的,焦灼的,顿悟的,澄明的,幸福的,狂喜的,悲悯的也许,你还感受过自己的眼光。那么你对眼光究竟有何感受?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文题解读:_文题解读:“眼光”既可以取其具体的实指意义,也可以取其隐含义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对文题“眼光”可作出如下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层面是“眼光”所触及到的人、事、景、物;第二层面是“眼光”中所传递的情愫;第三层面是“眼光”中所承载的意蕴,所展示的胸怀、境界。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写作者对其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不仅如此,“眼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一是自己观察外部世界的眼光,二是外界观察自己的眼光,三是自己与外界双向交流的眼光。不同的方向折射出观察者洞察世态人情、社会万象的不同理念。“眼光”这一文题若要写好,不仅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能明眸善睐,更需要你有一颗“慧心”,能烛照世相。2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文题解读:_文题解读: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它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意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可以设定为一件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具象的,例如“心里的一个疙瘩”“一个心愿”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理想”“道德风尚”等;“花开”即是该事物最终实现最好的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文题的命意是要求写作者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件(可以是必要条件,也可以是充分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较好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写散文,因为文题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当然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形象地表现主题,反映“规律”和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只要准确界定了核心概念“花”的内涵,理清了“花”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架构一篇结构完整、论证严谨的文章问题也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希望得到高分,最好适当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语言,以求语言风格与文题一致。二、审题立意训练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上帝领着教士参观地狱和天堂。他们先走进一间大屋子,只见屋中央有一口大锅,锅内肉汤飘出诱人的香味。一帮人围着大锅,每人手中挥舞着一把长柄大勺在争抢肉汤。可是勺柄太长,即使抢到肉汤谁也无法吃到嘴里,人人面带饥色。上帝说:“这就是地狱!”他们又走进另一间屋子,这屋的中央也是一口大锅,锅中也是肉汤飘香。所不同的是,人们都很有秩序地围坐于大锅边,用长柄勺舀起肉汤互相喂进对面人的嘴里,所以人人都能吃饱,个个红光满面。上帝说:“这里才是天堂。”就这道作文题,有人列出了以下立意:科学与智慧是生存的保障。岂能再吃“大锅饭”。“你争我夺”要不得。仓廪实而知礼节吗?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让世界充满爱。请根据审题立意的要求,对这些立意的优劣高下逐一评析。立意评析:_评析示例:立意和都违背了材料意旨,而且跑得太远。根据直觉,断定地狱人不知道把“长柄”锯短一些才是科学的,也没有“我喂你则为了你喂我”的智慧,进而概括出“科学与智慧是生存的保障”这一论点。然而,这种立意忽略了材料的基本意旨,也忽略了“地狱”这个词语的批判色彩。根据直觉,将天堂中互相帮助、互谦互让的情境界定成“吃大锅饭”,狭隘地理解了材料反映的现象,忽略了材料所列现象的本质,从而错误地对其提出了批判。立意是依直觉思维由“地狱”的情景抽象得出的,重在批判地狱中“你争我夺”的现象。这个立意部分地体现了材料的寓意,但还是偏离了题旨。题旨是来自于材料重心的,这则材料由一反一正两部分构成,反面是“抢”,正面是“喂”,而其重心恰在一反一正的对比之中;“你争我夺要不得”的立意偏在了反方,立意自然就失准了(立意和也存在类似问题)。考生依此写作,如果在论述中还能顾及到正面的“喂”,并由“喂”而导出“爱”,进而将立意升华,那么文章还有可能进入“基本符合题意”甚或“符合题意”,否则,文章只能是“偏离题意”的。立意用反问句表达,表达的是“仓廪实而未必知礼节”的意思。根据材料,把反面的“抢”理解为“不知礼节”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把正面的“喂”理解为“知礼节”明显不准确。更重要的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而作者将“仓廪实”当做“知礼节”的充分条件妄加批判了,何况从材料中并不能直接解读出“仓廪实”和“知礼节”之间的关系。这种立意,是过分依赖直觉思维的结果。而此时的“直觉”,恰是对“间接相关”事物的直接相关性的“错觉”。立意是从地狱情景和天堂情景的对比中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声,但是“精神文明”这一概念的外延稍微大了一点。依此写出的文章,可以是“符合题意”的,但很难被认作“切合题意”。立意从材料整体出发,把握了这则故事的精神实质,弘扬“爱”的精神,切中肯綮,是“切合题意”的。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莹白的透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认真审读上面的作文题,尽可能多地列出“符合题意”的立意。立意:_立意参考: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同的岗位都作出贡献)。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体现不同的人生价值。按照“准确审题,明确立意”的要求与方法,从下面两道题中选择一题,完成习作。1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夜宗白华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根据这首诗歌的含意,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诗歌内容与含意的范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从诗的字面意思看,作者记录的是静夜里“我”仰望星空的瞬间感触:“我”渺小,宛如一颗小星,“随着星流”一道装点着浩瀚的天宇;“我”平凡,莹然万星里,辨不出哪一朵光焰是“我”生命的笑靥。但“我”又不渺小,因为“我的心”,仿佛一张明镜,投影着宇宙万星的姿容;“我”不平凡,因为“我”的生命由于万星的灿然荟萃而澄明亮丽,在流动中生命充实着意义。从深层次来看,全诗以句号为标志,由两个具有对比关系的层次组成,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与宇宙、肉身和心灵关系的静观审视。诗人以“小星”“明镜”这两个单纯而鲜明的意象,负载着自然万物的大宇宙和个人内心的“小宇宙”相连相通的哲理。明(万星)与暗(夜)、外(宇宙)与内(心)、巨(万星)与细(一颗小星)如此对立而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一方面,个人的微躯,只是星流中的微光,个体的自我,恰似大海中的涓滴;而另一方面,“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个人的心湖,也能投影出宇宙的森然秩序。本诗反映出诗人对诸多对立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据此,我们至少可以析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写作立意角度:诗人以小星为喻,旨在说明个人的微躯,只是星光中的微光,借以表达伟大由渺小组成,所以渺小同时伟大,这是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万星的璀璨光芒,身心与万物融汇,精神便得到净化与升华,心也随之能容下宇宙星辰,这是个体与集体(此处“集体”是一个与“个体”相对的广义概念)的辩证关系。作文审题时容易出现两种错误:把这首诗中的星星与宇宙理解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包容关系,从而错误地从包容角度立意;还有就是把两节诗分割开来理解,认为这首诗是在表达阔达、博大的胸怀,因而从“只要人心胸广阔,就可以无比博大”的角度立意。要防止审题上的这两种错误,写作者要认真地读材料,弄清楚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而不能把这两节诗的内容分割开来,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整体。作文时要跳出材料,拓宽思维视野,在美的广义上下工夫,在意象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样可以突破作文的思维定势。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最美”一词广为传播。“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这些“最美”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追求与期盼。相信你的生命中也同样存在着“最美”,比如最美的心情、最美的时刻、最美的经历、最美的回忆等,这些“最美”常常会使你感动,使你留恋,使你难忘。请以“我生命中的最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的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意较为简单,对象是“美好的事物”,并从“最美的心情、最美的时刻、最美的经历、最美的回忆”等方面作了提示,下笔不难。审题立意时,可以通过添加法完成,如最美的景象、最美的情感、最美的品德、最美的氛围、最美的休闲、最美的服饰、最美的食品、最美的运动换言之,写作主要有几大素材库可供取材: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精神世界。细细梳理,再化大为小,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写作时就更容易了。针对此作文题,须要指出的是,不论你从什么角度切入展示“我生命中的最美”,一定要抓住“我生命中”这一关键词,也就是说,行文时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者见闻过的,并且对自己触动较大的事情、人物、情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写自己道听途说、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或者他人所感触到的“最美”。这样,所写的“最美”才会使你感动,使你留恋,使你难忘;才会使阅卷老师感动、留恋、难忘。1了解和明确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基础等级”中“结构完整”的具体含意。2熟练掌握写作构思过程,养成“拟提纲”的习惯,学会快速构思。xx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xx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所向,所爱,所愿种子向往光与热,所以愿意奋力挣扎,冲破黑暗的桎梏;新芽爱恋雨与露,所以愿意经受风尘侵扰,舒展叶片;绿叶眷恋于树木,所以愿意陪伴其度过一载春夏秋冬,一轮雨晴雪雾。当它们被问为何如此,不过说一句,“我向往,我爱,所以我愿意。”抓住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我愿意”,借推究植物完成生命历程的动因,揭示出“我向往,我爱,所以我愿意”的道理,确立了文章的观点。西边山脚的鸟儿向往东边天际的彩云,所以不顾饥寒风雨,毅然而上。纵使受伤,纵使落泪,在苍穹之下也无怨无悔。他便是那样的鸟儿,费尽一生飞往高处。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