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二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5560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二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二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二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二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选择题1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高氯酸盐中氯元素显7价,由题给情境可知高氯酸盐应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利于生命存在,A正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未必具有强氧化性,如H3PO4,B错误;亚铁盐可还原高氯酸盐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不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高氯酸盐中氯元素显7价,浓盐酸中氯元素显1价,二者反应可生成氯气,D正确。答案B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解析 A项浓盐酸与MnO2反应需要较浓的盐酸才可反应,因此盐酸不会因MnO2过量而完全消耗;B项中Cl2与CH4发生了取代反应;C项生成CuCl2是棕黄色烟;D项Cl2被NaOH溶液吸收可生成NaCl、NaClO,当加入稀H2SO4时,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答案 D3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ApH增大,HClO浓度减小BpH减小,HClO浓度增大CpH增大,HClO浓度增大DpH减小,HClO浓度减小解析加入少量Na2CO3粉末,会与其中的氢离子反应,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但因为氢离子发生反应而浓度下降,pH增大。答案C4实验室既可用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时反应制备Cl2,也可用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Cl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题目信息知:KMnO4的氧化性比MnO2的强B制备氯气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要使用氧化剂与还原剂C用排气法收集不需要利用其他试剂就能确定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气体D用足量MnO2与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Cl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解析比较反应的条件即可说明KMnO4的氧化性强于MnO2,A正确;因氯气有毒,需要用碱溶液吸收尾气,B错误;当整个集气瓶充满黄绿色时表明已收集满了,C正确;浓盐酸变稀后不再与MnO2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D正确。答案B5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Fe3、Al3、Cl、NOBK、Na、I、SOCAg、Ca2、NH、NODNa、Ba2、CO、SO解析氯水中存在Cl2、HCl、HClO等微粒,B中I能与Cl2发生反应2ICl2=I22Cl,B错误;C中Ag与Cl发生反应AgCl=AgCl,C错误;D中CO与H反应,CO2H=H2OCO2,Ba2与CO、SO也不共存,D错误。答案A6如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并继续通气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是()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 DCa(OH)2悬浊液解析 氯气无漂白性,要使红色布条褪色,必须让氯气变得湿润,符合要求的只有答案B。答案 B7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C棉球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D棉球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解析 棉球变蓝则证明碱液已经反应完全,D项叙述错误。答案 D二、非选择题8xx年9月据中华网报道:辽宁省某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泄漏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填“山坡上”或“低洼处”)_;(2)如果你在该厂实验室准备撤离时,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简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较多的氯气?_;(3)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成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_;(4)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漏的氯气钢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池中,该物质是_;(5)对弥漫在空气中没有散去的氯气,消防队员喷洒了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水溶液进行处理,该化学物质是_。解析性质决定处理方案(Cl2)比(空气)大山坡上答案(1)山坡上(2)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3)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小苏打溶液或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4)NaOH(5)NH3H2O9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 _;(3)MnO2在反应和反应中的作用分别是_、_;(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实验现象为_。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MnO2常用作催化剂和制Cl2的氧化剂。(2)Fe为变价金属,Fe2易被氧化。答案 (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2)2H2O22H2OO2KClO3(3)催化剂氧化剂(4)铁屑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10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了一平底烧瓶的氯气,同时制备了一平底烧瓶的饱和氯水,探究完成以下性质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U形管内盛有有色墨水,A、B两端液面相平,平底烧瓶盛满氯气。通过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请简单解释原因_。(2)如图所示,平底烧瓶盛满饱和氯水,当日光照射到盛有饱和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当氯水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该同学可采取的合理操作是_。解析(1)Cl2是黄绿色气体,Cl2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部分Cl2,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2)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生HCl和氧气,平衡反应Cl2H2O=HClHClO右移,氯气与水反应又会产生次氯酸,导致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答案(1)平底烧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U形管A端水位上升,B端水位下降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U形管A端水位上升,B端水位下降(2)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又会有一部分氯气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再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导致溶液颜色变浅将平底烧瓶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置在桌面上,移去玻璃片,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平底烧瓶的瓶口,木条复燃11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列式计算);(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移动;(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移动。解析 (1)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2)由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三个阶段各物质的浓度(molL1): Cl2 H2O HClO HCl起始 0.09 0 0反应 0.03 0.03 0.03平衡 0.06 0.03 0.03K0.015。(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使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增大,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1)Cl2H2OHClOHCl(2)K0.015 molL1(3)正反应方向(4)增大正反应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