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5336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过程与方法: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教学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二、进行新课(板书: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生:(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生:(分组汇报交流)生1: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生2: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之间进行的。事情发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生:森林古猿。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生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生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作业:P6 1板书设计青春期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2、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的比较3、资料分析:森林古猿演化为人类的证据化石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2、能力目标: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学方法:讲解、查资料、分析、问答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 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 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 石呢?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 (1)就露西少女的 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 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 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师:再来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 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生:(阅读、回答)生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 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师:对。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师: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生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生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 内的各种复杂工具。生3: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 发展?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生: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师: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生: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师:那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师: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二、知识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三、课外研究: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 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四、作业:P7 : 2、4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森林古猿-下地活动-古人类-现代人类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一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重点和难点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的过程;、2、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3、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的资料。从父母那里了解生育、养育自己的情况;(2)教师: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亲情氛围中引入课题,非常自然、轻松地与学生交流: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古代的类人猿,那么你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为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两个人才能生出你来呢?先想想被子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启发学生回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知识)看来,爸爸妈妈的生殖细胞也一定要经过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生出你来。可见,我们人的生殖并不神秘,而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那么我们人的生殖细胞分别叫什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结合的呢?我们得从我们人体的另外一个系统生殖系统开始谈起。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指导学生自学,要求 1)按顺序认识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联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发生变化?2)试着填写侧剖面图中的结构。2、思考与讨论:(分组交流)l)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为什么?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小结:结合模型,认识备器官的功能。3、指出:结构上男女确实有别,但功能上也存在着共同点。展示书本上的练习题2,分组讨论交流。小结指出:男女又是平等的。三、生殖的过程1、设疑: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呢?从哪进?在哪与卵细胞结合?最终又到哪“安家落户”?利用挂图讲述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2、再设疑: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及有关插图,然后得出结论: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3、结束语: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的社会问题。四、作业:P12 :1、2五、板书设计第二节人的生殖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二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概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视频资料的分析,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感悟人类生殖的过程是创造奇迹的过程,该过程充满了责任和艰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命来之不易,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体会父母孕育孩子中感情、物质等的投入,使学生更加尊重父母;知道健康生命孕育过程,需要合适的时机,并需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保证,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重点和难点 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教学准备 1、人的受精、胚胎的发育、分娩等过程的录像片。2、男、女生殖结构图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人的生殖的过程原有知识的回忆,经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和教师的启发,能够理清思路: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思考质疑:如精子和卵细胞在人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相遇的?受精卵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经过讨论、交流,将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浮出来,引领后续的学习。直接切入主题人的生殖。根据已有的知识,你能说说人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启发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梳理。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不够清楚或不够详细的见解提出质疑,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挖掘学生已有的关于人类生殖的基本知识,得出比较完整的过程即可,同时理出清晰的顺序。启发学生对生殖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二、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的形成学生对于生殖的基本过程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对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也基本清楚,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图,明确卵巢和睾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结构。认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相遇具有怎样的特点。精子的旅程:艰辛。卵细胞的旅程:漫长。精子与卵细胞的相遇和结合:奇迹。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分析从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过程看,他们各自的产生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够相遇也是一种奇迹。三、胚胎发育质疑: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胚胎的?受精卵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如何提供?以后的营养又是如何提供?胚胎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于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中营养的供给,以及废物的排出等问题质疑和推测,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去掉一些可能性比较差的假设。组织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四、体验与感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慎重对待异性之间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优质的新生命;流产等通过外力终止孕育生命的过程,常常还会对生育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不孕不育的遗憾。尊重和感谢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孕育和生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负,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意外的因素会导致孕育过程的失败,或者导致不健康婴儿的出生?课外查阅资料的展示和分析。通过以上对于孕育和生育过程的了解,你认为孕育生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总结,孕育生命的过程:是爱的奇迹(所以要更加珍惜生命)。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决定是否孕育新生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所以我们要更加尊重和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对生活习惯的考验(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业:P12 :3、4板书设计生殖过程一、受精1、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2、地点:输卵管3、意义:受精卵的形成是怀孕的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二、胚胎发育1、胎儿在母体内是怎样获得营养和排出废物的?2、受精卵在什么部位形成的?受精卵植入子宫发生了什么变化?3、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是否可以直接流入胎儿体内?为什么?三、分娩第三节 青春期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3、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展示表演 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教学重点: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教学准备:教师:1.查阅有关青春期学生心理变化特点的资料。2.制作课件,准备问卷调查3.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学生:预习,查阅有关青春期资料,排练小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正处于少男少女时期呢?其实,这在生理上称为青春期。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生:想。师:下面,老师要给每一个同学发一张调查问卷,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不写姓名。对于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用“是”、“不是”或“不知道”的方式作为答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问卷调查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请试着回答下列问题:男孩: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2你出现喉结了么?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女孩: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吗?(回答“是”或“不是”)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么?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教师发卷,收卷。)师:通过刚才的回答,你认为自己是不是完全地了解自己?生:不是。师: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地发展。这是男女生生长速度曲线挂图,同学们看,横坐标表示的是年龄,纵坐标表示的是每年增长的高度。下面请大家通过看挂图,讨论一下图中男、女生的生长曲线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两分钟)生:女生发育比男生早:女生平均在8岁至9岁时开始发育,而男生平均在9岁至10岁时开始发育。师:那么,你和你的同龄同学有没有这种现象呢?生:有。师:那么,你的身高变化和图中的曲线完全一样吗?生:不。师:想一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生:营养状况不完全相同。生:身体素质不完全相同。生:有的同学加强体育锻炼,身体长得高 不锻炼身体的同学身体长的相对矮。生:还有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师:以上几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第二张挂图。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睾丸、卵巢的重量。想想看,睾丸和卵巢的发育与体形变化有没有关系?生:有。师:那么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生:卵巢优先于睾丸发育,所以女生先长高,男生后长高。师: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的功能也明显加强。此外,你们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生:男生声音变了。生:体重增加了。生:男生长胡须了。师:同学们在青春期内身体都会发生变化的,但是每个人的变化又不是完全一样的。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7页,看练习第1题,想一想 想一想这些变化在你们身上是否发生了。(1分钟)师: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女孩的性器官都开始迅速发育,并开始出现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女同学都应了解。那么,什么是遗精?什么是月经?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请大家看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看书5分钟)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看书,把问题解决了没有?如果还有问题,你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询问老师或回家询问你们的长辈。下面我要给大家讲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体育课上发生的小故事。上课铃打响了,全班大部分同学跑到操场上集合,只有两名女生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的边上。这时,一位调皮的男生指这她俩喊:“老师,她俩又在偷懒”。他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那两位女生顿时变得脸色通红听完这个小故事,我想每位同学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生:这两个女生可能是来月经了,所以不能上体育课。我认为作为男生不应该取笑她们,应该理解她们。生:我认为那个男生太不尊重别人了,她们不上体育课一定是有理由的。生:我听妈妈说,月经期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可以的。她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故意不上体育课。生:我认为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更应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女同学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师:以上的同学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认为这很好,而且同学们的想法都是对的,如果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交流、多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形成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的集体。师:进入青春期以后,除了身体发生变化,你们的内心世界有没有发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呢?下面我们看两个小品,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例,看看从中你有哪些体会。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学生小品父亲和儿子和母亲和女儿;每个小品播完后适时请同学讨论解答,教师: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内心世界开始闭锁。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心理变化。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希望同学们在青春期立下大志,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增强体魄,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作业:P18 :2板书设计第三节 青春期一、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二、 月经期间的卫生三、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四、青春期的卫生要求第四节 计划生育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技能目标1、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重点和难点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数学推算法及运用。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生:观看。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数字资料,你有何感想?师:上例是一对老夫妇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未这段时间共繁衍后代50人,净增加人数47人。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结合讨论题1、2、3进行分析,展开讨论。生:在老师指导下讨论。指导提纲如下:出示资料: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446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25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国煤产量为12.4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75位;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900亿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80位。生:人口问题确实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实在该计划生育啦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第四节 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的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生:(选代表汇报交流)。其中一例如下:我国从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19491989年)请推测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减缓,试分析这是为什么?(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师:计划生育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要求又是什么?请大家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计划生育”部分,找出答案。生:在书上划出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师:请大家注意,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有关晚婚这一条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想一想,为什么男性的结婚年龄比女性的大2岁呢?可结合上节课内容考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和睾丸、卵巢开始发育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岁,男孩是10.511岁。所以,结婚年龄这么规定,是符合男性、女性的身体发育特点的,是科学的。【探究】晚育的意义师: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就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是否该控制人口的增长?若不控制会怎样?你认为采取哪些手段可以控制人口增长?其中最切实可行的是什么办法?生1:确实该控制人口的增长,若不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生2:战争、灾荒可控制人口增长。生3:但切实可行的还是计划生育。师: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少生能控制人口数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晚婚、晚育也能控制人口数量,好多同学不理解,认为反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早生、晚生都是一个孩子。那么,为什么晚育能 控制人口数量呢?请大家看探究活动中的两小段数字资料。4人小组合作,尝试着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晚育的意义。生1: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代。生2: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个,那么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X k b 1.c o m生3: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晚育确实能控制人口数量。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最后两句话划出来: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怎样理解这两句话?请同学们观看图4-17,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看图说话:为什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作业:P20 :1、2板书设计第四节 计划生育一、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二、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三、 探究晚育的意义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重点和难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学生: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有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课堂上表演)。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食物的营养物质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膳食纤维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看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对误差大的进行反思。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积极、踊跃通过“医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入P25表1及P26表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巡视检查,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给予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小结练习巩固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导。作业:P2726 :1、2板书设计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糖类、脂肪、蛋白质三、探究实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四、水和无机盐五、维生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2、情感态度教育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设计一个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将所有实验器材放置在教室的两边,让学生可自主选取器材,并精心布置了两个小陷饼:100 、37 、0 的水浴;大小不一的试管。2、前一节课教师已向学生介绍了几种收集唾液的方法,让他们回家练习,并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好唾液。教学方法合作式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及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l)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 探究问题教师提问,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引入探究问题: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假设 2)学生进行设计与交流,提出质疑,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实验的原理,培养其思考能力l)教师引导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2)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学生分工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设置实验陷阱,学生自主地选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开放性的实验环境的设置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教师让学生自己选取材料分工进行实验(在学生选取材料里,教师事先已安排了2个陷讲:有开水、冷水、37 的温水、大小不一的试管)教师观察学生进行实验:(全班分为11个探究小组)l)有6个小组参考书上的实验设计,用了3支试管分别放入:A试管:切碎的馒头、唾液、玻棒进行搅拌B试管: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C试管:没有切碎的馒头、唾液A、B、C 3支试管放入 37 水浴中加热 10 min,滴加碘液,摇匀观察2)有4个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A、B、C试管外)还分别增加了:D试管:在A试管的基础上再放一些醋,旨在探究唾液在酸性环境中,是否能发挥作用?E试管:与A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的清水和一半的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F试管:与A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3)有1个组的学生进行了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他们将2块馒头分别放入2个学生的口腔中,一个在口腔里含着,另一个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再取一个试管模仿B试管放入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33 水浴中加热。10 min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观察4)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对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给予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并表扬有创新实验的小组。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1)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是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A、B、C试管)2)唾液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D试管)3)唾液的浓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E试管)4)100 的高温下唾液不会产生作用(F试管)教师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讨论:l)有的组选用了3支大小不一的试管进行实验2)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3)有的组试管内注入的唾液量多少不一4)有1组在创意实验中,有的放入口腔中进行,有的在试管里进行讨论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 总结,使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教师对本次探究实验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并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细嚼慢咽)学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体会作业:P31 :1、2、3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作准备。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布置P35练习第3题作业:P35 :1、2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食物的消化 消化道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吸收的概念2、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梁蔚 中学高级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教学重点:1、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2、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教学准备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类型的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它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2、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学生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合理营养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2.什么是合理营养?3“我”该怎么做?4.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二、食品安全 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包装食品的安全。(会读包装内容)。 非包装食品的安全(有一双火眼金睛)2、预防食物中毒 3、防止食品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4、了解绿色食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方案一:学生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师生、生生合作为该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文明公约。再次为家长重新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方案二: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相互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方案三:4人小组合作,以课题形式展开调查,收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写出调查报告,课堂上小组交流,相互评价,并用所学知识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为长辈敬孝心。(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学生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消息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就课前询问了解的常识进行组间交流。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学生听取有关知识,并可提问和补充。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讨论:1、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学生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方案一: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新 课 标第 一 网方案二:根据讨论提纲小组自主合作讨论人类活动与环保、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绿色食品”资料,以便拓宽视野,并自主地在课外收集此方面的信息(如转基因食品)(可通过剪报、上网查询、收看电视相关节目、VCD光碟等途径获得。)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并指导学生观察、自学、组织全班交流。 点评;引导学生对比了解科学知识前后对健康生活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教师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及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合理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