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备考指南,一、划分朗读节奏我们现在读到的文言文,一般句间都加了标点停顿。读清句中的停顿是正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理解甚或会错解句意。把握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抓住文言语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语作为“路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卒于鲁也传之。(为学)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鼎足之形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上述例句中的“形成”、“中间”、“其实”、“可以”、“从而”都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颓然乎其间者。(狼)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囊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山肴野蔌。(醉翁亭记)沿溯阻绝。(三峡)六、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备考指南,备考指南,二、理解词语意思考查字词的解释包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1)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什么是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如。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如:“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指商店开始营业。在遇到古今异义词的时候要多加对比,区分其古义和今义。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解答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举个例子来说:“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和“疏远”)(2)文言虚词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乎、者、也、以、于、而、其、焉、夫、乃、且、然、则、何(,其中应重点掌握的有6个:之、以、其、于、然、而、为下面我们以“之”为例,看看它有哪些用法,同学相互讨论后,回答每个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虽我之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三、翻译句子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其分值所占比重在文言文这一块举足轻重。因此,重视文言文教学,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提上了紧要日程。但考生在做文言文句子翻译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1.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没有做到“信”“达”“雅”。存在着关键字词翻译错误,随意增减内容的情况(不“信”);存在着句子拗口,语意不通畅的情况(不“达”);存在着文字干瘪,没有文采的情况(不“雅”)。2.遗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或者使用不准确。3.没有把一些特殊的语气体现出来(如反问、感叹、祈使等)。4.没有把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翻译准确。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应将文言段落的内容弄懂。这就要求考生翻译好文言文句子。文言句子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用现代汉字的词汇和语法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原文一一对应;所谓意译则是根据文言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可能地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也尽可能对应原文。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有增有减,词语的位置可以随语境而变化,句式也可以随之变化。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如何进行翻译呢?总体上看,首先,需找到所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其前后的句子,揣摩其大致含意;其次,遇到疑难句,可先跳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诵读一遍,以防误译、漏译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大都以“信、达、雅”为标准。“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优美。具体该如何翻译呢?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备考指南,一、保留法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昇。二、添加法有的词语尽管意思发生了变化,但是古今义还是有些相通之处,可以通过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例:蒙辞以军中多务。句中的“辞”,是“推辞”的意思,其实就是采用了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三、替换法有的词语距今很久,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就需要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换。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句中“且”字是“将,将近”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就可直接用“将,将近”替换“且”字。四、删除法删除句子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之”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际意义,可删去不译。五、调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及时调整过来。常见需调整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例如:陋室铭一文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六、缩译法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进行渲染、铺陈的句子,翻译时一般要缩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备考指南,四、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常见考点1.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写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的理解和判断2.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谈谈看法、从中获得的启示等等。方法点拨:内容理解题要留心标志性的语句和关键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抓住特征;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备考指南,2016郴州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1.解释下列标色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2)困于心衡于虑()(3)病虽愈()(4)四夷俱服()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4分)答:,真题剖析,【答案】11.(1)狱官。(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4)臣服,服从。评分标准:4分。每题1分。1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评分标准:2分。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评分标准:2分。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3.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评分标准:4分。每问2分,意近即可。14.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评分标准:4分。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真题剖析,2016娄底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国难测也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案件)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真题剖析,10.【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12【答案】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3.【答案】(1)“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答案】(2)“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14.【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真题剖析,2016邵阳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真题剖析,(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B由是感激:因此C夙夜忧叹:早D躬耕于南阳:亲自(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以告先帝之灵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咨臣以当世之事(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斟酌损益B陛下/亦宜自谋C锦官城/外柏森森D两朝开济/老臣心(4)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B甲文第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5)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段寓情于议。B甲文第段寓情于叙。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真题剖析,【答案】(1)A(2)C(3)C(4)C(5)A(6)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7)出师未捷身先死【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B我因此十分感动由是:因此C我早晚忧愁叹息夙:早D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故选:A(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以:因为A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以:按照B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以:用来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D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以:用,拿故选:C,真题剖析,(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思是“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锦官城外”是定语,不能在“诚”与“外”之间停顿,应在“外”后停顿故选:C(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情感的能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这里诗人是以乐景衬哀情故C中“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错(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选文的第一、二段都是以记叙为主,记叙中蕴含情感故A中“甲文第段寓情于议”错所以选:A(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句子翻译为: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此:这;所以:用来的;职分:职责本分句子翻译为: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7)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思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从这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真题剖析,【分析】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乙】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真题剖析,2016张家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l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病笃:病重。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真题剖析,9解释标色词的意思。(4分)(1)所恶有甚于死者()(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会术者病笃()(4)今汝成立()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译文:译文: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答:,【答案】9.(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10.(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真题剖析,【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真题剖析,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你谓我堪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注】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鸡子:鸡蛋。筯(zh):筷子。内:通“纳”。啮(ni):咬。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堪:能够胜任。定:到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瞋()(2)数()(3)阙()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8A9(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1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类题集训,.,.,.,【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类题集训,2016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鬻【y】:卖。仰:依赖、依靠。我曹:我们。14解释下面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答案】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类题集训,.,.,2016广东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走,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小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答案】9C10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11(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类题集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2)东坡亦为怆然怆:(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4)竟不索其直竟: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答案】7(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8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9(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2)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10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妪住宅。11示例1苏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2相与步于中庭。示例3夜与怀民步月。,模拟荟萃,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睨:眼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0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3翻译下列句子。(4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答案】10C11B12C13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模拟荟萃,【译文参考】:【甲】愚公移山(节选)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模拟荟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养生【宋】苏轼【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注释】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奉传:恭敬地传播。刍豢(hun):代指美味的肉食。佚(y):安逸,舒服。7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7C8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9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模拟荟萃,【译文参考】: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模拟荟萃,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乙】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丙】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注释】荆(j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9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B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C竟杀蛟而出杀之而复上船D舟中之人皆得活乡人皆好之10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答案】8朝闻道,夕死可矣9C10希望时光流失,光阴虚度通“返”,回,归1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12(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13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模拟荟萃,【参考译文】:【甲】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认为他是祸害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又担心自己年纪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很看重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这情形,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意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乙】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吴国得到宝剑在返回干遂渡江途中,到了江中央,有两条蛟龙左右围绕着他们的船次非问船工:“你曾见过被两条蛟龙缠绕住的船上的人有活下来的吗?”船工回答:“我没有看见过”次非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它们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我舍弃宝剑能保全众人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宝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丙】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模拟荟萃,一、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下面列出课文中出现的95个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知识清单,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芳草鲜美(桃花源记)2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虽人有百手(口技)2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两股战战(口技)2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2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谈笑有鸿儒(陋室铭)29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30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听妇前致词(石壕吏)31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入无完裙(石壕吏)32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烈士暮年(龟虽寿)33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34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年已蹉跎(周处)35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令名不彰(周处)36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何坐(晏子使楚)37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38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39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居数月(塞翁失马)40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死者十九(塞翁失马)41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请献十金(公输)42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