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四)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0649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四)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四)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四)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四)课时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注 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B过高糜帑 糜:消耗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A BC D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船只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C曹县发大水时,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译文:_(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译文:_(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译文:_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5分)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闲情偶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注 权衡:法令。伏怨:怀怨于心。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夺威:夺权。离死命:冒死罪。隙穴:孔隙,比喻隐患。仪的:靶子,目标。(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伯夷、盗跖不乱乱:叛乱B而苦乎以一负二 负:担负C数以德追祸 追:补救D释仪的而妄发 发:放箭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不轻爵禄,不易富贵轻虑重事,厚诛薄罪有赏罚,而无喜怒发矢中的,赏罚当符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3分)译文:_(2)上下之利,莫长于此。(3分)译文:_(3)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4分)译文:_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5分)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 王 迹 熄 而 诗 亡 离 骚 作 而 文 辞 之 士 兴 历 代 盛 衰 文 章 与 时 高 下 然 其 变 态 百 出 不 可 穷 极 何 其 多 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新唐书)课时作业(十一)1D解析 相:观察,察看。2B解析 B都为连词,表目的。A.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副词,于是;动词,依、随着。3C解析 是李清时小时候看到的拦海造田者的做法,是皇上的命令,是他治水后整治弊端的措施。4D解析 “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5(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奇”“而”各1分,省略句1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就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制”“反”“涩”各1分)(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各自测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并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它。(“乃”“饬”“具”“培”各1分)【参考译文】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李清时)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李清时)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李清时)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被提升为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两库银;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候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他)下令把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大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他)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向西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场湖,蓄水用来补充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就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下令把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被调任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李清时)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李清时因为朝廷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他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各自测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并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它。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的河水到了旧堤的上面,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于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皇上)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于是他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李清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李清时)去世。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他)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汊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6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7A解析 乱:混淆。8D解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C.副词,就/副词,竟然。D.都表并列关系。9C解析 是君主不善用人的表现。10B解析 “晋文公鼓励”不合文意。11(1)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关键词:“相伤”“治”“至”)(2)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关键词:“上下”“利”“长”)(3)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关键词:“隙穴”“事”“独立”“此之谓”)【参考译文】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那么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时代的臣子,应为国立功来履行职责,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尽力于依法来担任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辜负君主所授予官职的责任。所以对国内而言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对国外而言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使各自的技能得到增长;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只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而社会从来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做君主的不肯放手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就不能与之解救危亡的国家。所以明君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所以明君除去臣子苦恼的事,设立君主快乐的事。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子的小错,频繁地用恩惠来补救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国人也不会依附他。燕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国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的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缝隙一样的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放弃靶子而胡乱放箭,即使射中很小的东西也不算技艺高超;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所以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实行赏罚但不凭个人喜怒,所以圣人能达到治国的极致;建立刑法,但不逞私威杀人,所以奸人服罪。射箭中靶,赏罚得当,所以尧可复生,羿能再世。这样一来,君主就没有殷、夏亡国的祸患,臣子就没有比干剖心的灾难,君主高枕无忧,臣下乐于尽职,法术普遍地施行于天下,恩德流传千秋万代。 12.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