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公益科普之乙型肝炎知识_重庆肝炎治疗医院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324950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病公益科普之乙型肝炎知识_重庆肝炎治疗医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肝病公益科普之乙型肝炎知识_重庆肝炎治疗医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肝病公益科普之乙型肝炎知识_重庆肝炎治疗医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医学常识,重庆骑士医院肝病科,一、危害与传播,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抗HBc及或抗HBs阳性:60非感染人群:26慢性乙型肝炎:2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强100倍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乙肝慢性化,后者继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乙型肝炎是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乙肝传染源,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均为传染源。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故仍以经血传播为主。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AN阳性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医疗器械等),日常生活(伤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损或溃疡等),母婴传播,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澄清对传播途径认识的误区,HBV并不经口途径传播。依据是:HBV不随粪便排出,除非有消化道出血者。试验证明:污染HBsAg阳性血液的粪便保存数日后HBsAg即转阴。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监狱犯人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医护人员,二、病因与临床,乙肝病毒的结构,外膜,核壳,负链DNA,正链DN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A(n),mRNA,cccDNA,HBsAg包膜,负链DNA,包裹后的前基因mRNA,传染性HBV病毒颗粒,传染性HBV病毒颗粒,部分双链DNA,逆转录酶,DNA聚合酶,肝细胞,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感染者的可能转归,13岁25-30岁425岁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识别病毒清除病毒反复清除乙肝幼年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肝纤维化终生不识别病毒清除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终生携带e抗原/e抗体无症状血清转换无体征产生s抗体,正常肝脏,肝炎病变肝脏,正常肝细胞,肝炎导致肝细胞损害,乙型肝炎导致的暴发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实质萎缩,三、检查项目,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DNA两对半:抗原抗体外膜HBsAgHBsAb核壳分泌蛋白HBeAgHBeAb核壳结构蛋白HBcAb肝组织病理学检查,HBV感染者应该检查的项目,ALT的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也会升高。,抗原抗体外膜HBsAgHBsAb核壳分泌蛋白HBcAgHBcAb核壳结构蛋白HBeAgHBeAbDNAHBV-DNA,病毒感染标志物,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HBsAg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抗HBs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HBeAg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抗HBe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抗HBc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IgM抗HBc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HBV感染后血清学表现的基本解释,HBsAg抗HBs抗HBcIgM抗HBc解释急性感染早期,少数不出现抗HBc的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感染恢复急性感染恢复过程中的窗口期远期感染后或HBsAg(-)慢性HBV携带者远期感染后、疫苗应答、或者近期HBIG注射,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HBV-DNA的意义,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衡量纤维化程度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对肝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四、乙肝的治疗,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心理、对症治疗保肝、降酶。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的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缓解、减轻临床症状,HBV携带者的处理原则,HBV携带者,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无症状,有症状,每3个月复查ALT是否正常,正常,升高,建议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肝组织炎症分级程度,G2级,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他人定期复查ALT避免使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G1级,五、乙肝的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接种对象:新生儿(WHO已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管理传染源,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禁止献血,不宜从事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发刀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具。,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防止性接触传播输血管理:加强对输血员的筛查,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指征。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医院管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