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4681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一 物质的变化 1、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反应中火星四射 B、有燃烧现象发生C、有大量的热放出 D、有与铁完全不同的黑色固体生成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铁溶于稀硫酸,煤的燃烧B火药爆炸,粉碎矿石C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4、下列变化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物质发生爆炸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酒精的燃烧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汽油挥发 ABCD5、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氧化反应B均为化学变化C均为物理变化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通电后发亮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食物腐败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7、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极少的氧会转变成臭氧(化学式为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氧气和臭氧是同种物质 D. 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9.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火落知多少10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磨杵成针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11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物质变化的形式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12、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领域。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 nm)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物理变化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3、从电视中我们看到,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情境,自称安全的美国,突然陷入了恐怖危机。研究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机撞击大楼,碎玻璃纷飞 B飞机油燃烧爆炸 C房屋钢筋熔化 D世贸中心大楼坍塌14、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制笔盒生锈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南极冰山消融 D白磷自燃二 空气的组成1、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氮元素3、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 )A、SO2 CO NO2 B、CO2 HCl N2 CCH4 CO2 H2 D、SO2 N2 O2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项 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52良二氧化硫7二氧化氮24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柴油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天然气作燃料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2、O2、CO2和稀有气体6、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那些成分:(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有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着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7、某同学可如右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 ),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处。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 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 白磷(足量);活塞向(填左或右)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三、课后反馈1、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真金不怕火炼 百炼方能成钢 纸里包不住火 玉不琢不成器3、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6、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7.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常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作保护气。下列各组气体中都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AN2 O2BN2 ArCCO2 CODN2 H28.近年来汽车轮胎中常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作为填充气,这种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9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1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A. 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2下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2、O2、CO2和稀有气体1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 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15、右图装置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空气中的 消耗了。(2)实验完毕后,发现某同学所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3)该实验若将红磷改为硫是否可以?原因是什么? 1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用火柴去点白烟; 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熄灭蜡烛;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