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4229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10分)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0分)(1)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钟鼓馔玉不足贵,_。(李白将进酒)(3)五更鼓角声悲壮,_。(杜甫阁夜)(4)昆山玉碎凤凰叫,_。(李贺李凭箜篌引)(5)女娲炼石补天处,_。(李贺李凭箜篌引)(6)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7)燎沉香,_。鸟雀呼晴,_。(周邦彥苏幕遮)(8)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9)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15分)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简约C.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 知:掌管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 )(3分)朕无西顾之忧矣 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废朝三日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高祖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5.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3分)译:_(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3分)译:_(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出自孟子,一齐国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6.本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3分)答:_7.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8.下列关于欧也妮葛朗台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和( )(5分)A.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后来通过贿赂政府的手段,低价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由于葛朗台是个共和党人,很快就当上了县里的行政委员,后又当上了市长。但天有不测风云,1806年拿破仑称帝时,他因有“红帽子”嫌疑被免职。B.葛朗台不愿意承担他弟弟所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但又想博得“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就请人到巴黎,处理了弟弟的破产事件。同时让查理填写了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美国去。C.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给了堂弟,于是葛朗台大发雷霆。他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D.查理为了高攀门第和一位侯爵的奇丑女儿订了终身。他写信给欧也妮,并寄还了六千法朗的赠款,外带两千法朗的利息。同时把母亲给他留下的梳妆匣送给欧也妮作为留念。E.葛朗台想到要让女儿把财产从他手中分走一半,就难受得要命,于是就利用女儿的善良从她手中骗取了财产的继承权。9. 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的话?简述相关情节。(5分)答: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注】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传说桓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逃亡到鲁。子夏,名商,“孔门十哲”之一。10.下列对上面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耻其兄弟之行径,认为有失于礼,遂道其没有兄弟。B.子夏说:一个人的生与死是由命运决定的,一个人的富与贵是由老天爷安排的。C.在子夏眼里,君子是做事严肃认真,没有过失,待人接物恭敬有礼的人。D.子夏劝慰司马牛只要做一个君子,就不用发愁没有兄弟。11.青少年应当志在四方,请结合子夏的观点,谈谈你所受到的启示。(3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12.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13.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C.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B.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巨大影响。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7分)那 树王鼎钧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出乡村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5.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和( )(5分) A.计程车司机和乘客的话语,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棵大树已经成为历史车轮前进的障碍,它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B.文中说“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而不说“交通专家决定砍去那棵树”,意在表现交通专家的专横,也表现大树不可改变的悲剧结局。C.散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如“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D.大树最终在电锯声中倒下了,大树的叹息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惋惜和无奈,隐含作者对只顾建设发展,破坏自然的短视行为的忧虑和非议。E.作者在行文之间流露出对大树的依恋哀悼之情,但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16.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大树悲剧的震撼力。请结合原文,就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答:_17.文章中大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全文后,大树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把这种感受写成一段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答:_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18.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答: 改为 ; 改为 ; 改为 。19.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语意连贯。(4分)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获益。有的人,在下雨的时候愿意把伞借给你,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却悄悄地离开。有的人, , 。五、写作(70分)20.以“拒绝 ”或“接受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文体明确,800字以上。班级: 座号: 姓名: 密封线平山中学xx年春季高二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题卡)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10分)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0分)(1)_(2)_(3)_(4)_(5)_(6)_(7)_ _(8)_(9)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15分)2.( )(3分) 3.( )(3分) 4.( )(3分)5.(1)_(3分)(2)_(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 6. _(3分)7._(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8.( )和( )(5分)9._ _(5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0.( )(3分)11._ _(3分)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12.( )(3分) 13.( )(3分) 14.(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7分) 15.( )和( )(5分) 16._ _(6分)17.(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18._改为_;_改为_;_改为_。(3分)19.有的人,_ , _。(4分)五、写作(70分)20.(70分)平山中学xx年春季高二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0分)(1)天生我材必有用 (2)但愿长醉不愿醒 (3)三峡星河影动摇(4)芙蓉泣露香兰笑 (5)石破天惊逗秋雨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消溽暑 侵晓窥檐语(8)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9)大块假我以文章2.B(赡:丰富)(3分)3.A(是间接描写,不能表现贤德)(3分)4.C(后被太宗召回;拜太子少师是贞观三年的事)(3分)5.(1)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历”、“尝”、语意各1分)(3分)(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见”、“改容”,语意各1分)(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6.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3分)7.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了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3分)8. B、D(B查理去了印度而不是美国;D查理在信中向欧也妮索索要梳妆匣。)(5分)9.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5分)10.B(“商闻之”)(3分)11.启示:志在四方路迢迢,应该严肃认真做事,恭敬有礼待人接物,才能得到更多兄弟般的情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3分)12.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13.C(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14.D(错在“和雅”)15.A、E(A大树的价值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况且“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会因为一棵大树所阻碍的。E“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无可避免的”这一说法不合文意,应该可以采取办法,人与大树和谐相处)(5分)16.对比举例:大树给人以好处,善待人类,而人类却残酷地砍伐它,形成对比。这一对比突出了大树的伟大,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命运的悲愤之情。车站、水果摊、幼稚园可以搬走,鸟类可以迁移,躲开黄尘、喧嚣,但大树依然在那儿屹立不动,始终绿着,这一对比表现了大树的顽强、执著,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的深深敬意,感佩大树面对死亡的勇气。日月光华,周道如砥,而大树的断根在柏油下闷死,这种对比的残酷,揭示了某些城市的建设发展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或:表明在时尚文化的严重冲击下,传统文明逐渐丧失)令人痛惜。(学生找出其他的对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刽子手砍伐时表现出来的冷酷和老树被伐时的悲惨的对比。)拟人举例:伐树一幕,作者用“咬”“嚼碎”来写电锯锯树的情形;用“呻吟”“叹气,一声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来写老树被砍伐时的惨状。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破坏者的冷酷、凶狠,老树命运的凄惨,使读者的感受真切、强烈,对破坏者的愤慨更深,对大树的悲悯之情也更深。(学生找出其他的拟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评分说明:共6分。写出对比和拟人内容各1分;分析其作用各1分;分析能紧扣悲剧各1分。)17.例:(1)老树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原始生命力。“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等处,写出了老树生命力很强。它生机勃勃,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即使一息尚存,也要坚持到底。 (2)老树是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炎热的夏日,它为行人布施浓阴和清凉;在雨天,它给行人带来从容;它为鸟儿造就歌唱筑巢的天堂,让孩子们和情侣有各自惬意的场所。大树阴护了众人,为人和动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老树的和睦相安,即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3)老树象征着现代化进程中大机器工业文明对传统文明的紧逼与蚕食。“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大树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阻碍,终于被屠杀;“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是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的最终命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分崩离析,最终被遗忘。 (评分说明:共6分。观点,1分;恰当引用文章相关语句,2分;分析合理,2分;语言通顺,1分。学生写出其他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8. “家父”改为“令尊”;“久仰”改为“久违”;“鼻祖”改为“大家”。(3分)19.例:在辛勤播种的时候愿意默默帮助你,而在收获的日子里却把果实留给你。(4分)20.略【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深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写成高祖太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要特别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