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2.4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及影响,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知识及国家工业复兴法。【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列表法和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时期是指什么时期?繁荣表现如何?有何隐患?2. 阅读图表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3.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爆发的标志、特点及影响。4. 简述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目的、中心措施。5.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时期:(1)时间:1924年-1929年。(2)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3)隐患: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2.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2)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纽约股票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市场崩溃,信用破产。(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危机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所有一切经济领域;时间长: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4)危机的影响: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4.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2)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3)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4)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整。5. 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教师预设问题:1.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2. 怎样全面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3. 读课本中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等图表资料,讨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什么影响?4. 我们从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中得到了怎样的历史启迪?5. 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给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哪些经验?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繁荣”背后危机的萌芽滋长:从理论上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由危机、停滞(即萧条)、中等活跃(即复苏)、生产过剩(即高涨)四个阶段构成。危机通常在以经济繁荣形式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达到顶点时爆发。危机中,工厂停工、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生产下降。生产降至低点徘徊,市场冷清,形成停滞阶段。接着出现降价销售存货,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对生产资料需求增长,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提高,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出现中等活跃(复苏)。继而,生产快步发展,市场活跃,重新进入生产过剩,又叫“繁荣”。当生产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时,新的危机又到来了。2.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实验,具有一定的短期作用和深刻的长期影响。新政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极端主义组织,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从实质上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矛盾的大爆发。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财产占有形式、生产调节方式、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向更高的层次调整,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 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2)不同点: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4. 罗斯福、华盛顿和林肯三位总统各自的事迹和对美国历史的影响:人物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相关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历史影响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的革命。内战废除了黑奴制 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国和日本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一场比这次危机程度更深、持续更久、破坏力更大的法西斯战争阴云降临世界上空。【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繁荣稳定时期时间经济大危机 特点经济大危机 影响时间罗斯福新政 目的中心措施影响【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