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3978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武汉模拟)“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 B道家C法家 D墨家解析从材料中的“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可以看出这一主张反对暴政。这应属于儒家的思想主张。答案A2(xx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治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老聃孔子墨翟”“一则治,异则乱”分析,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特点,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动乱。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答案C3(xx衡水中学模拟)春秋时,鲁君的女儿,有一个嫁给宋国,称为宋伯姬。一天晚上,宋国失火,伯姬说:“妇人夜出,必待傅姆(傅姆是老年的男女侍从)。”傅姆不至,不肯下堂,遂被火烧而死。这一做法()A受“三纲五常”的影响B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毒害C是被儒家所推崇的贞节之举D受宋明理学的影响解析从题干时间可以排除A、B、D三项,“三纲五常”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春秋时期还不是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也就谈不上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了。正确答案为C。答案C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C法治建设 D礼乐秩序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由题干信息“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说明作者主张立法以治天下。韩非子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提出法治思想,故C正确。答案C5某思想家认为:“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言论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能力。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逐项分析可知,A是道家思想;B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故选C。答案C6(xx安徽六校模拟)下图是一幅“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体现的是节俭、不浪费。这与墨家主张相同。答案D7(xx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 D韩非子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材料的大意是:(对百姓的错误)不教育就直接惩罚,那么刑罚虽多,犯罪仍然不能制止。光教育而不惩罚,那坏人就得不到警戒。光惩罚而不奖励,那勤勉的人就得不到鼓励。惩罚和赏赐没有法规依据,那么百姓就会生疑,习俗就会变坏,百姓也不能齐心。由此可知,此人主张人性本恶、教育和刑罚兼用,这符合荀子的思想,C项正确。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人性本善、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A、B、D三项均可以排除。答案C8(xx肇庆模拟)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仁义恭俭“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A BC D解析据题干材料及限定语“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迁移所学分析,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神学理论依据,强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故迎合了汉武帝专制的需要,选C。据材料信息“非有契于仁义恭俭”排除;限制了君主的行为,排除。答案C9(xx如皋中学模拟)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顺应民意,董仲舒主张实行思想“大一统”,共同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A是孟子主张;C、D题干未体现。答案B10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对比分析,可知题干后半句反映了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这相比于孟子主张有所发展,故选C。A、B体现了孟子的主张;D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排除。答案C11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解析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题干主要叙述了汉武帝时儒学逐渐神秘化、宗教化的趋势,故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学思想,发展了儒学,故A、C、D表述错误。答案B12(xx西安质检)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善出性中”反映了孟子的人性论,抓住题干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句话,结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可知题干前半句是为“君权神授”的提出作铺垫,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材料三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6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第(3)题,第一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问要根据第一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问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xx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荀子)。西汉刘向荀子叙录“荀卿则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朱子语类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材料四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历经数代人的试验和尝试而达致的传统或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8分)解析第(1)题,迁移荀子的思想观点,紧扣材料一中的“人之性恶”“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隆礼贵义者其国治”“天行有常”等关键语句,归纳答案。第(2)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二董仲舒与朱熹对荀子的态度,迁移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与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的知识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三、四,结合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等实际,迁移荀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回答。答案(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对整合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