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3470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二文化传播,考点,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_、_和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意义:是_的集中展示,也是_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的重要标志。意义:对于_和_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梳理深度思考,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历史文化成就,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有普遍的_,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_和_。(2)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_、历史的和_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_。(3)关系:文化是_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_和_;文化又是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态度:既要认同_文化,又要尊重_文化,相,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梳理深度思考,共性,规律,共性,普遍规,律,政治的,地理的,差异,民族,个性,特征,世界的,本民族,其他民族,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意义:是发展_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繁荣的必然要求。(3)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_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_、_;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_,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知识梳理深度思考,多样性,本民族,世界文化,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多样性,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引人注目的少数民族代表着盛装出席。苗族女代表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女代表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_。,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世界2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1)填一填上述材料说明文化是_的,又是_的。,知识梳理深度思考,民族,世界,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议一议: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提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全方位展示中国青少年的美术艺术素养,经文化部批准立项,由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主办,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机构承办的“中国儿童绘画展”于2014年7月25日至7月30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对待文化多样性,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态度?提示: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命题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2014高考浙江卷)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BCD,解析:考点定位: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与事实不符;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错误。应选B。,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B,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2014高考福建卷)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解析:考点定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D两项错误,排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A错误。,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C,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的分析判断通常是提供古今中外的不同的文化形式,特别是结合文化遗产与民族节日,设置选择题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如:“杭州西湖”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西湖申遗”对于研究浙江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展现西湖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价值,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分析判断方法:,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的多种形式本身就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道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强调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个性特征。(3)就教材来说,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特别注意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试题中经常混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如: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等等。,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命题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2014高考江苏卷)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解析:讲真实的中国故事,是由于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是要重视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A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表现出的包容性,排除B;材料未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排除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指的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A,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2013高考浙江卷)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体现了文化的个性,“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体现了文化的共性,C切题。A、D两项不符合题意。B说法不准确,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故答案选C。,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C,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的判断运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提供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强调其特色、个性,且该文化走向世界并得到认同,或者强调本民族文化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相同之处。这些材料往往体现下列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等。如: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也可以设置一些错误的说法,如:各民族文化保持着自己的个性,无法沟通;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趋向同一;等等。,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限定运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的知识,从依据、体现、评析等角度设置问题。判断运用方法:(1)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强调文化的个性);文化是世界的(强调文化的共性);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强调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即个性与共性同时存在,对立统一。(2)克服错误认识:各民族文化保持着自己的个性,无法沟通(由于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因而可以进行交流、借鉴、融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趋向同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渐趋融合,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各民族文化保持着自己的个性)。(3)涉及这一知识点的非选择题,应该清晰准确地表述这一理论的三个要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其依据、如何体现、观点的正误等。,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命题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2015江苏省南通市模拟)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主要是因为()A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B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正确对待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原因,不是强调中华文化自身的特点问题,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正确对待不同文明,是不同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不同民族的共性和规律,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对待不同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即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入选。D选项观点不准确,正确的说法是: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C,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2015丰台区统考)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强调了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D,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的分析应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这一知识,通常是以不同文化交流借鉴作为背景,涉及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这一知识时,有两种方式,一是单独考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二是把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考查的角度包括怎么做、依据等。分析应用方法:,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全面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体系。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掌握这一知识。为什么,从人类文明进步、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繁荣三个方面理解其意义。怎么办,包括正确态度、尊重保护好本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和睦相处、借鉴融合五个方面。(2)把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三个知识从怎么办角度来进行统一整合,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即形成由正确态度、原则、交流、借鉴组成的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3)答题时仔细斟酌设问的角度,分清是依据、原因类,还是措施类,据此确定是调动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还是调动怎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点二文化传播,知识梳理深度思考,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_、_、_、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_活动。(2)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_加以交流,而且通过_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迁徙活动。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_。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_的文化传播方式。,考点二文化传播,知识梳理深度思考,知识,信息,观念,社会交往,丰富文化,人与人,文化传播,直接,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_、_、_,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传播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_、文字、_、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的推广为标志的。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广播、_、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知识梳理深度思考,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口语,印刷,印刷媒体,报刊,电视,考点二文化传播,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_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_,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_、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古代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_和_。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_。(2)态度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_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_走向世界,做_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知识梳理深度思考,时空,信息,沟通,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优秀文化,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考点二文化传播,1判一判(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是一回事。()(2)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3)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以使世界各国认同中华文化。()2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_。唐朝玄奘西行中国服装出口到欧洲习近平同志出国访问中国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二文化传播,3近年来,齐鲁文化“走出去”已取得不小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也纷纷在海外落户。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的建立,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带到了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齐鲁文化“走出去”正成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齐鲁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深,齐鲁文化“走出去”还存在不少障碍,很多国家甚至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民众对齐鲁文化了解不深、存在误解,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传播齐鲁先进文化,不断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力,提高齐鲁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二文化传播,(1)结合材料分析,齐鲁文化“走出去”有何重要意义。(2)如何进一步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提示:(1)齐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的经济、政治功能,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壮大,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作用,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加强齐鲁文化与其他地域和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促进齐鲁文化的创新发展,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二文化传播,(2)既要认同本地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既要把齐鲁文化推向世界,增进外地和世界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又要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外地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创新、丰富齐鲁文化。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文化交融、丰富国际文化内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考点二文化传播,命题点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媒体指出,这也必然带来城乡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是因为()A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B农村人移居城市,会入乡随俗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人口迁徙意味着文化传播,D入选;A、B、C均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D,考点二文化传播,2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BCD,解析:我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这一途径,传播了中华文化,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符合题意;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语言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符合题意;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D,考点二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的分析判断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以特定实践活动传播文化为背景,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在非选择题的体现类题目中偶有考查,如体现了什么途径、什么文化生活道理。在措施类题目中偶有考查,如何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分析判断方法:(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某种实践活动来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另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2)这里的文化传播往往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传播,因此商业贸易大多涉及不同民族特别是不同国家间的贸易;人口迁徙则涉及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间的迁徙。(3)注意几个错误说法: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只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称为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文化传播所依托的实践活动,不同于文化传播的媒介,媒介指的是某种手段,不是活动,所以传播途径不同于传播媒介。比如: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口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等,都是错误的。,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命题点二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解析:考点定位:文化传播的手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在50%左右,故推不出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和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两个结论,A、C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故B正确。数字媒介阅读和图书阅读各有千秋,不能讲谁比谁重要,D错误。,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B,图显/隐,考点二文化传播,2(2015湖北武汉2月调研测试)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必备品,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BCD,解析:电子书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在文化传播上各有特点,不能笼统地说电子书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哪一种手段更有利于文化传播,观点错误;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观点错误;正确且切题,故选D。,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D,考点二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的分析应用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往往以新兴媒体(如手机微博、微电影、网络电视等)的出现为背景,设置一些错误的说法来考查大众传媒与旧传媒的关系、大众传媒的功能、作用与普通传媒的特点的区别。有时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通常与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综合考查,以体现类、措施类题目为主,往往强调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文化影响力、繁荣文化等。,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分析应用方法:(1)传播媒介不同于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如: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等;而传播媒介是指传播的手段,如:文字、口语、印刷、电子等。注意常见的错误说法: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等。(2)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注意常见的错误说法:大众传媒的出现取代了旧的传播手段;新兴传媒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媒介逐渐消失;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文化的目的就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等。(3)各种传媒的特点不同。注意区分各种传媒的特点,特别是要熟记大众传媒的作用。,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命题点三文化交流的意义1(2014高考课标卷)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BCD,解析: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中“达到了相互融合”不符合题干指向。中法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中法文化交流能促进各自文化繁荣的原因,故选C。,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C,考点二文化传播,(2014高考课标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下题。,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2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BCD,解析:中华餐饮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中“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可知其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提升了其魅力和影响力,正确;中华餐饮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错误;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因现代传媒而丰富和扩展,错误。,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B,考点二文化传播,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的分析应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常设置一些与题意无关或错误的说法作为干扰项,加大思维含量。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单独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或推进文化交流的措施,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为背景,分析其意义;通过我国文化业界竞争力不强的现状,要求回答推进文化交流的措施。二是将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借鉴融合(文化创新)等知识整合在一起,综合考查,通常设计的考查角度是怎么办。,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分析应用方法:(1)全面整合文化交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间政治交往与政治互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借鉴、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2)排除错误说法。如: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文化交流使各民族文化走向同一;文化交流使文化差异消失等。(3)促进文化交流的措施。(这部分内容的整合在综合考法中将有论述),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二文化传播,跟踪训练落实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