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3200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2. 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 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 通过对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探究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联系生活,由碳酸饮料引发问题,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2. 拓展碳酸饮料的危害,培养辩证看待问题,合理健康饮食观念。二、教材分析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课题包括CO2的性质、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CO等三部分内容,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为CO2的性质。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三、学情分析(一)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它还有哪些用途,是学生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是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二)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示可乐】生活中同学们都喝过汽水,老师手上现在就有一瓶可乐。依照生活经验,打开可乐瓶盖,会有怎样的现象?【PPT】生:q的一声;师:q的一声既是说有什么产生?【打开可乐瓶盖】这种气体是什么呢?生:气体;二氧化碳;师:既然同学们都认为是二氧化碳,能否设计实验验证?【PPT】【提示:加热可促进气体从液体中逸出】简单思考,我请一位同学介绍所设计的实验。【引导:可用哪一种试剂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请A同学为大家介绍所设计的实验。生A:加热可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师:加热可乐,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生A:试管、酒精灯;师:如何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生A: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师:【PPT】如图所示,取一定量可乐于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导管另一端伸入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加热可乐,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取等量澄清石灰水于两支小试管中,一支通气体,一支作对照】由于现象并不明显,所以请派两名代表(B和C)上台观察,并向其他同学描述实验现象。【终止实验,展示澄清石灰水】B同学,如何描述实验现象?生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气体是否有颜色?生C:没有;(二)实验探究一:【实验现象】产生无色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PT】【实验结论】生:可乐等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师:【展示可乐标签】在可乐的标签中,其配料:食品添加剂中确实包括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二氧化碳这种物质。【PPT】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7页,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并回忆已学习的物质,例如:O2、H2O等,是从哪些方面认识它们?生: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取师: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式:CO2组成:氧元素和碳元素物质分类: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且是氧化物结构:由CO2分子构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用则制取【板书】师:相对分子质量44,大于29;向上排空气法;集满后正方在桌面;生:密度比空气的大;无色无味气体,熔沸点低;能溶于水;师: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生: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师:实验探究一中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师:生:具有氧化性;(三)实验探究二:实验步骤:烧杯中有一个做成阶梯状的白铁皮架子,在两个阶梯上各放上一支点燃的短蜡烛,慢慢的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烧杯壁倒入烧杯中。实验目的:比较CO2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验证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操作要点:点燃蜡烛与倾倒CO2一气呵成,避免蜡烛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实验失败;用玻璃片做遮挡,防止CO2涌入烧杯使蜡烛同时熄灭。实验现象:观察到,其中下层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紧接着上层的蜡烛也熄灭了。【PPT】分析:这个实验说明,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可以像倒水一样,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使其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PPT】(四)实验探究三:实验步骤:这是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向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实验目的:探究CO2是否溶于水。操作要点:将水快速倒入并迅速旋紧瓶盖,避免CO2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空气进入瓶内,使实验失败。实验现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PPT】分析: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PPT】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PPT】师:从实验探究一和三之中,都可得到结论:CO2能溶于水;到底水中能溶解多少CO2呢?请齐声朗读教材118页第一段:生: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师:【PPT】可乐等汽水被称为碳酸饮料,推测碳酸从何而来,是否与二氧化碳有关?生:CO2与水反应得到的。师:大家都认为CO2溶于水的过程,还发生化学变化,且反应生成碳酸,能否设计实验验证?师:下列信息可帮助设计实验:【PPT】1. 碳酸显酸性;2. 显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石蕊是一种色素)请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CO2溶于水的过程,还发生化学应生成碳酸。【引导:可以用哪种试剂验证碳酸的存在;CO2和水的存在是否干扰实验现象,如何设计对比说明。】请D同学为大家介绍所设计的实验。生D:用干燥的二氧化碳以及水分别单独和紫色石蕊反应;师:目的是什么?生D:检验二氧化碳或者水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生D:用水和CO2还有紫色石蕊反应;师:目的是什么?生D:验证碳酸的存在。实验步骤:与教材实验比较,可用石蕊溶液将纸花染色后干燥,做四组对比实验。第一组是纸花上喷稀醋酸,稀醋酸显酸性,实验目的是验证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第二组则向纸花喷水;第三组将纸花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第四组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对碳酸有所了解: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推测,将实验IV中变红的纸花取出烘干,可以观察到怎样的现象?【用吹风筒烘干纸花】生: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师:【板书】(五)练习1.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_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_。2.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先变红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先变蓝后变紫3.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 若将一充满SO2的试管倒置于盛水的烧杯中 (如图所示),可观察到_。(六)课外拓展:碳酸饮料的危害碳酸饮料有多种益处 ,只要不一次性饮用5升以上,不会对健康 产生影响反倒有利于消化道功能,但健康专家提醒,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相比,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骨折危险会增加大约3倍;而在体力活动剧烈的同时,再过量地饮用碳酸饮料,其骨折的危险也可能增加5倍。专家提醒,儿童期、青春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活动量大。如果食物中高磷低钙的摄入量不均衡,再加上喝过多的碳酸饮料,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对骨峰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会给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症埋下伏笔。七、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以碳酸饮料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作为两条主线,从生活导入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知识结构的建立与以往备课组的模式不同,先通过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整理形成框架,再开始学习新知识,形成认识物质的清晰脉络;有利于学生在以后接触新物质时,可以二氧化碳为例,系统的去认识新物质。不足的方面,包括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实验探究一占用的时间偏多;内容衔接上连贯性也还欠佳;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不够活跃,学生设计实验的热情还未被完全调动起来。这些方面希望能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用心思考而得到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