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3123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邯郸高三模拟)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解析:选D根据所学史实鸦片战争时期清朝自认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而林则徐已经看到中英存在巨大差距,故应排除A项;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所学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向西方的社会潮流,属于新思想的萌发故排除B;C项未体现故排除。故选D。 2.(xx潮州高三考试)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解析:选C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选择C项。3(xx厦门模拟)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的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解析:选A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和C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D错误。4(xx广州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 “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选B结合近代思想解放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5(xx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三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解析:选B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思想的特点,题干材料反映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6(xx浙江五校联考)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期翻译外国文献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这表明维新派已经认识到只有开启民智,让国人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才能变法图强。故选C。A、B两项旨在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外国文献比重较小的原因,不符合题干意思,可排除;D项“学术救国”表述错误。7(xx厦门毕业班质检)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解析:选A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8(xx杭州教学质检)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解析:选B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通过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9(xx云南模拟)陈独秀说:“内地风气,还是不开。各处维新的志士设出多少开通风气的法子。排些开通民智的新戏唱起来,看戏的人都受他的感化,变成了有血性、有知识的好人,方不愧为我所说的世界上第一大教育家哩!”这表明陈独秀认为()A新文化运动应倡导戏曲改革B新戏对启蒙内地民众更有普遍意义C新戏的社会启蒙作用最有效D社会启蒙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解析:选B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侧重点,题干强调内地风气不开,可以通过排新戏来开。D选项提到的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而在题干中陈独秀则在强调内地风气没有开,所以与题意不符。A、C说法错误。10“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该评论意在说明()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不大B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骇人听闻C文学革命是一个历史错误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解析:选D结合“废除汉字”等主张可知,这些口号明显过激,该评论侧重于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排除A项;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不能等同于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表明作者侧重强调文学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其对与错,排除C项,故答案为D。11(xx临沂模拟)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中国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选C项。12(xx辽宁、大连双基测试)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xx徐州高三摸底)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3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7分)解析:(1)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问,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问。(2)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回忆教材知识可以回答“背景”。(3)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任选3点)(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14(xx安庆模拟)在20世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东西方文明激烈的交融与碰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清朝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了,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有着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材料二“认清了我们的祖宗和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然后肯用全力去消灾灭罪;认清了自己百事不如人,然后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的长处。八股、小脚有文化的崩溃,全不是程颢、顾亭林、戴东原等圣贤的功绩,乃是与欧美文化接触之后,那科学工业造成的新文化叫我们相形之下太难堪了,这些东方文明的罪孽方才逐渐崩溃的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胡适再论信心与反省(1)据材料一分析,汽车的传入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近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2)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先生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10分)解析:第(1)问,“影响”从材料一中三类人对汽车传入的反应即可归纳,“制约因素”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资金、技术、思想等角度解答。第(2)问,概括“观点”的关键是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瓦解作用。“评价”要注意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胡适观点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其不科学之处。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其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答案:(1)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守旧、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缺乏技术和资金;国家没有独立,受到西方列强压制;长期社会动乱影响,等等。(2)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罪孽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走向崩溃;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评价:胡适强调思想解放是改造社会的先决条件,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与否定充满激情,但对于民族文化的否定缺乏冷静的理性思考,具有独断的文化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