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3060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1本单元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特征及影响的评价和罗马法的演变、内容、特征及影响的考查等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2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适当链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考查考生判断、理解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真题实战演练1(xx安徽卷)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里克利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明显限制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而这种情况发生在雅典民主政治最发达的伯里克利时代,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曲解了材料的主旨意图,D项本身表述错误,题干法律反对的是和神明持不同见解者,并不是同伯里克利持不同见解的人。答案:C2(xx课标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基本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程序。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人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辩论,这就要求参政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演说能力,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无法在政治领袖和演说家之间建立必然联系。答案:A3(xx课标卷)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洛狄忒(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辩护人充满感情的辩护打动了陪审团,陪审法庭经投票宣判该女子无罪。陪审团这一做法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体现了雅典审判程序严格,排除D项。答案:A4(xx广东卷)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按照陶片放逐法,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 000,就表示多数通过,这个人就会被流放。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项。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B项。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体现了个人的政治野心,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答案:C5(xx江苏卷)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解析:在古代雅典,只有少数人拥有公民权,排除A项;雅典是民主制而非贵族制政体,C项中的“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与史实不符;雅典公民不包括外邦人,外邦人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排除D项。B项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6(xx四川卷)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雅典政治。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前半部分反映出的信息可知C、D正确,从题干材料后半部分信息可知B正确,雅典公民好战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符合题意的答案选A。答案:A7(xx浙江卷)“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C与题意不符,D表述与题干中反映出的法律文献不符,罗马扩张后的法律不再是单一的公民法,而是主要调节帝国内居民纠纷的万民法。据材料中“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可知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因此正确答案选B。答案:B8(xx新课标全国卷)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解析:从题干主旨不难判断出十二铜表法的机械规定,导致原告败诉。故选B项。A和C既不能体现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故A和C都错;D是干扰项,看似符合题干主旨,但“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这种说法本身不符合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也错。答案:B9(xx天津卷)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出现之前所使用的原则。答案:C10(xx江苏卷)“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BCD解析: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有误。民法大全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故有误。正确指出了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表明正确。答案:B11(xx安徽卷)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解析:A项不准确,不可能保护奴隶的利益;B项太绝对,只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根本上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12(2011课标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13(2011山东卷)“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开庭前,陪审员对整个案情一无所知,只凭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对案件做出正确的判断,说明古雅典司法制度的不公平性,也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故选B项,不选A、C两项;单独的陪审员制度不能说明其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1广东卷)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题干的核心论点是“非常不民主”,四个选项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只有B项。联系所学可知,雅典民主仅局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不能享受。而“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就意味着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利,故选择B项。A、C、D三项则从不同方面说明了雅典政治的民主性,均可以排除。答案:B15(2011江苏卷)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解析:克利斯提尼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以取代原来的按照氏族组织管理地方的方式。这一做法实际上削弱了氏族贵族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这一做法未涉及财产问题,排除A项;跟债务奴隶也无关,排除B项;雅典“黄金时代”是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排除D项。答案:C16(2011安徽卷)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撰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2)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解析:本题从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中寻找不同政治发展方向的原因。第(1)问“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要从梭伦改革的内容入手作出判断,分析进步作用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两者变化的不同要从着眼点、标准、打击对象、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要从人们的追求目标、文化知识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