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2970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宋代学者李舰肯定了“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批判了“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说明其看到了当时儒者存在的问题,说明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故B项正确。【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学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时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对社会的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应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3(17分)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xx年11月15日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 腾讯时政新闻(1)两千年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9分)材料二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 秋风必须在学术上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春秋以到近代中国人对“民本”思想的发展。(5分)材料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据材料三概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3分)【知识点】早期儒家思想儒学的影响【答案】第一问,原因从儒家自身发展与完善、社会因素、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政府重视、儒家人才的不断涌现等角度分析;儒学的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题干要求春秋到近代的时间限制可从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董仲舒的德政、唐太宗的存百姓、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等方面回答;依据材料三“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参考答案:【思路点拨】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知识点】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墨家【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表明美国招生体现了打破出生和财富限制的尚贤精神,依据所学可知符合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机会平等”“贤能主义”结合相关所学分析即可。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答案】D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就引文内容言,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这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特征。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先”,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6(15分)(15分)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亲士(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7分)材料二晚清外交机构表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 构 职 能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晚晴外交变化【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大意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大意是说虽有贤明的君主,也不爱无功的臣子;虽有慈父,也不爱无益的儿子。据此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孟子、墨子的阶级立场,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1年以前,清政府先后设置过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总理衙门,虽有一定的负责外交的机构,但没有专门化。如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总理衙门负责与外国有关的一切事务。1901年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华的需要、清朝维护统治的需要、中国外交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回答原因。参考答案:(1)孟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仁爱,墨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功利。客观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破坏,不同的人从不同立场对人际交往提出各自的主张。(3分)主观原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坚持人性本善;(2分)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注重客观实际。(2分)(2)阶段和理由:第一阶段:1901年以前,有一定的负责外交的机构,但没有专门化。第二阶段:1901年后,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4分)历史因素:列强侵华的需要;清朝维护统治的需要: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7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德政、三纲五常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8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 解析: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一种绝对自由。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的理解。9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主专制,天下一统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大兴文治,反对暴政【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 解析:柏杨的评价表明该“国策”的实行抑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认知和理解。1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 解析:墨子提倡节用,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他强调人民要强力从事,要农民加强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精耕细作,如此才能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努力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故C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知和理解。11.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在鲁国兴盛,在三晋与秦国兴盛。对应的学术派别是()A. 儒家、墨家 B. 法家、兵家 C. 儒家、法家 D. 墨家、法家【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 解析:在鲁国兴盛,可联系鲁国人孔子创立儒家,在三晋与秦国兴盛可联系商鞅在秦国变法,使得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的治国思想,而墨家墨子是宋国人,兵家孙武是齐国人。因此C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知和理解。12(12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被称为“士大夫”。近代,传统士大夫逐步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讲义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材料四(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3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与特点。(4分)(3)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四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5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答案:(1)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3分)(2)孔子的精神与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2分)士大夫精神特点:对礼乐文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用道义或天理规范最高统治者(任写两点给2分)(3)涵义: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2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任写三点,可给3分)解析:(1)“发展”,从材料中提取春秋时期“士”的特征即可简述;(2)“来源”可结合材料二、三的关键信息,可知宋代士大夫的精神源于儒家思想。“特点”结合宋代士大夫的理学思想特点进行综合分析。(3)抛弃了“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的“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变革姿态”是指不同以往的,具有资本主义内核的新的思想,“全方位”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维新思想的主张和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13.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词是“民本”,A项是强调人的气节问题;B项强调的是天人感应;D项是强调“学校是高于君主的决定政治是非的最高权力机关”。C项则是强调民本思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正确的分析、理解。14(26分)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6分)(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10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4分)【知识点】百家争鸣维新变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答案】第一问,“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得出社会大裂变、宗法制崩溃的条件,由“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得出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再结合所学知识士阶层自身的优势回答。第二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第三问,结合所学从15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问题“迷茫”“孤独”“抑郁”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角度回答。第四问,材料一表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作用,材料二晚晴时期先觉者诸如维新派等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亡率先进行制度探索,材料三面对时代变迁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推动社会变革。参考答案:(1)历史条件: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6分,任答三点)(2)涵义: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6分)(3)政治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6分)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4分)(4)理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亦可)【思路点拨】本题以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归纳等能力,答题时注意题型变化,第一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概括,第二、三问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四问注意结合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回答。1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自然合乎本性”“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像”反映了道家崇尚自然和朴素辩证法思想,C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自然”“黑白”“有无”的准确解读。16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呵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到的是() A无为而治B尊重规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无为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体现出无为的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民贵君轻的主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初无为思想的理解。17在庄子养生丰中,庄子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下列主张与此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心外无理”B“民之难治,以其卜之有为,是以难治”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F之通义也”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思想【答案】B 解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反映的是庄子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题肢中“民之难治,以其卜之有为,是以难治”体现的思想属于无为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18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右图分析,对该文物理 解正确的是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中“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可以知道是汉代教育状况的研究,故A项正确;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是春秋时期孔子,故B项错误;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是在宋朝;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是南宋时期;故C和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对社会思想作用的理解【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儒学思想发展的理解19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为政治所服务,儒家思想的独尊是由于汉朝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汉武帝利用思想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所以B 项把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颠倒。【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对社会思想作用的理解20“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答案】C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可判断是墨家主张,主张误差别的爱所有人,C正确;A是儒家主张,题干没体现礼乐制度;B是法家主张;D是儒家主张。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鲁迅材料二 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汤一介中国的启蒙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孔子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与“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并简要谈谈时下“儒学热”。(12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一问结合汉代董仲舒吸收其他家思想创立新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南宋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角度思考回答,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思想进行变法,袁世凯假托孔子称帝、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思想进行宣传新思想以及建国后孔子被批判的史实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围绕“儒学热”的特点从中国以及世界儒学带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参考答案:史实示例:董仲舒杂糅法家、阴阳家等创立新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儒生读正统儒学方可做官;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察主要范围;康有为:假托孔子改制,视其为改革家;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冲击封建伦理纲常;袁世凯称帝,重奉孔子至圣;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凡涉孔子即愚昧落后;建国后,孔子被丑化,封建思想总代表(批林批孔)(任答四点8分);对“儒学热”看法观点言之有理有据酌情给分(4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22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知识点】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答案】D 解析:王阳明认为知识是一种决断,必定引起一种行动。一个人见到美色就发生爱慕,闻到臭味就发生厌恶,见和闻是“知”,爱慕和厌恶则为行;前者立即产生后者。所以,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是很简单的,人可以立时而且自然地“致良知”,但是不断地按照良知行事就很困难。这和孔子关于“仁”的学说颇为相似:凡人立志于仁就可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和历史知识迁移能力。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知识点】古代中国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答案】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6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本题属于评述型试题,以“关于宋代观点”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本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首先归纳材料的观点,然后迁移所学知识、选取论据进行论证。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24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朱熹强调三纲五常的地位,正是体现了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念。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5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答案】D解析: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B、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2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D主张对儒学体系进行改革【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六艺”一指儒学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小学教学主要内容。顾炎武材料中抨击的是理学,理学发展成为心学后,强调自我内心的反省达到天理的高度,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见顾炎武认为心学已经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心学面临危机。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2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 解析: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提出“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C项符合要求。AB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王阳明思想的理解。28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A B C D【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文字“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坚决主张反对清政府外族统治,希求“反清复明”,所以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排除项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黄宗羲思想的理解。29(12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被称为“士大夫”。近代,传统士大夫逐步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讲义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材料四(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3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与特点。(4分)(3)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四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5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答案:(1)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3分)(2)孔子的精神与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2分)士大夫精神特点:对礼乐文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用道义或天理规范最高统治者(任写两点给2分)(3)涵义: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2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任写三点,可给3分)解析:(1)“发展”,从材料中提取春秋时期“士”的特征即可简述;(2)“来源”可结合材料二、三的关键信息,可知宋代士大夫的精神源于儒家思想。“特点”结合宋代士大夫的理学思想特点进行综合分析。(3)抛弃了“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的“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变革姿态”是指不同以往的,具有资本主义内核的新的思想,“全方位”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维新思想的主张和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30.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词是“民本”,A项是强调人的气节问题;B项强调的是天人感应;D项是强调“学校是高于君主的决定政治是非的最高权力机关”。C项则是强调民本思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正确的分析、理解。31.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60字左右)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答案: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在西方则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由于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解析:首先要结合材料找出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西方的地位,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结合时代背景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的原因正确分析、理解。选做题(任选一题作答)32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8分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4分)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钱穆国史大纲(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材料三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6分)材料四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4)依据材料四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2分)依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2分)材料五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5)材料五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七 改革开放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xx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6)依据材料六、七,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答案】解析:(1)从材料一中“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的信息从“抽签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的角度归纳答案。(2)从材料二中“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六部制下运作程序、设政事堂由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以及实质的角度来分析说明即可。(3)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的信息从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效果有限等角度思考作答。(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信息来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商鞅,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的角度组织答案。(5)第一小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末清初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角度分析原因。(6)依据材料六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及材料七中“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民主政治的特点。参考答案:(1)抽签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4分,任答2点即可)(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4分)(3)特点: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