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2963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xx年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xx年福建文综,2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3.(xx年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4.(2011年福建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5.(2011年广东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6.(xx年江苏历史,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7.(xx年江苏历史,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xx年四川文综,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B.C.D.2.(xx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4)下图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B.C.D.3.(2011年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xx年山东文综,1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xx年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B.C.D.2.(xx年江苏历史,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3.(xx年广东历史,25)约瑟夫奈教授xx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xx南昌模拟)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2.(2011武汉检测)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3.(xx诸暨模拟)“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他们不能袖手安坐,他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作为”的表现是()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xx临沂模拟)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5.(xx浙江调研)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正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6.(xx宁波模拟)有四位同学找到一张残缺的海报(如图),他们根据图中残留的信息对这一海报的历史进行推断,其中推理最合理的是()A.甲:一战时期协约国发行的海报B.乙: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发行的海报C.丙: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发行的海报D.丁: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发行的海报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7.(xx青岛期末)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8.(xx杭州质检)“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欧洲联盟成立欧元正式问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洲共同体成立 A.B.C.D.9.(2011南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xx梅州摸底)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A.中国和日本B.苏联和东欧C.法国和德国D.美国和英国11.(2011温州十校联考)美国国务院xx年人权报告导言称:“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美国之所以这样解释全球化,其目的是()A.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B.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C.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D.压制别国经济的发展12.(xx潍坊期末)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属于冷战“化石”的是()A.北约B.华约C.欧盟D.世界贸易组织13.(xx浙江名校联考)xx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C.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D.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安庆联考)“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C.多极化趋势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2.(xx开封联考)张林宏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中指出:“美国的两洋战略,酝酿于1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这里的“两洋战略”实际是指()A.美国的世界争霸计划B.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C.马歇尔计划D.布雷顿森林体系3.(2011温州联考)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B.C. D.4.(xx茂名一模)“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5.(xx杭州质检)陈同学在研究某时期的世界历史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如果要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你觉得应该是()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第三世界的崛起6.(2011皖中名校联考)“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4年提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不结盟运动有间接影响C.中、印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同是缔约国D.不结盟运动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结盟7.(xx浙江模拟)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演讲中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在此,尼克松认为()A.美苏两极格局正趋向终结B.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动摇D.世界格局已经出现多极化趋势8.(xx济宁一模)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4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引爆了它们的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D.多极化趋势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9.(xx杭州质检)如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 A.B.C.D.10.(xx潍坊期末)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谈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国际力量失衡引发冲突B.恐怖主义猖獗C.跨国犯罪增多D.金融安全受到威胁11.(xx黄山模拟)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方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这从根本上表明()A.欧共体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B.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C.欧共体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12.(xx浙江名校联考)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xx温州测试)冷战是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78月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克约1 5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 000门,损失飞机3 700架。苏军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 064辆,损失火炮5 244门,损失飞机1 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前联邦德国历史学家格利茨说:“库尔斯克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1944年6月6日晨,代号为“霸王计划”的登陆行动正式实施。在诺曼底登陆的空降作战中,共空降35 000余人,其中伞降17 600人,还空降了504门火炮,110辆轻型坦克,1 000余吨补给。使用运输机2 400余架次,滑翔机1 130架次。在战斗中空降兵伤亡约8 200人,占空降总人数的23%,运输机被击落42架,击伤510架。此役,盟军共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万人。海军损失l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48艘其他舰船。德军伤亡7.3万人,被俘4.1万人,共损失11.4万人。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8分)(2)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二,简述西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8分)14.(xx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xx年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xx年(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8分)(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10分)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真题考点高效突破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五年高考】1.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为保障马歇尔计划获得成功,必须采取的对付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应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B、C三项均不是杜鲁门提倡建立的。2.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0年应朝鲜的请求、入朝参战的中国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C项是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使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3.D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报告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体现了冷战虽然没有诉诸战争(“热战”),但也和一场真正的战争无异。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解读错误。4.C本题考查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美国充当“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可知C项符合题意。北约建立于1949年,华约建立于1955年,A、B两项均是在1947年,D项是1961年,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A本题考查“冷战”兴起的内容。关键是理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美国在欧洲实施”“一种经济手段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由此可知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同时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故A项符合题意。6.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45年”“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可以判断,这里的“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而重建的世界应指美苏两极格局,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名师点评】 有些看似复杂的题目可以采用“层层剥皮法”来解答,即一层一层解读材料,最后找到问题的核心,答案就会迎刃而解。像这道题,先分析出这场“战争”指什么,再分析战后重建的世界指什么,最后再分析“重建世界”的原因,就简单了。7.C本题容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望文生义”,即材料中的“和平合作的关系”,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并非开始于二战初期,而是开始于赫鲁晓夫上台后,赫鲁晓夫的“和平合作”本质上是想与美国分享世界霸权。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五年高考】1.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由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弃权票而非反对票可知,它们已认识到非殖民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它们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希望维持原有的国际政治体制。故正确,错误。冷战与反殖民主义关系不大,错误。2.C本题主要考查对图文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以德国地图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德国历史的演变。据奥匈帝国可判断应为一战之前;中德国未分裂,捷克斯洛伐克也未分裂,可判断大致为1990年德国统一后至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前;据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可判断的时间大致为二战前;据东普鲁士可判断为一战后。正确选项为C项。3.A本题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审题的关键信息是“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力地冲击着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A正确。七十七国集团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它不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D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题干中时间不相符。4.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五年高考】1.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主张和平崛起,“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这必将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大国之梦是建立在侵略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推行霸权主义。故表述错误,正确。2.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材料所述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A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表现不是原因;D项不是主要原因。3.D材料信息表明,奈教授认为从军事上讲是单极世界,从经济上看是多极世界,说明D是正确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严重削弱,故A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上并无明显优势,欧共体、日本等都对美国形成经济上的挑战,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C错误。三年模拟能力提升【对点演练】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D材料中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2.B解题时注意时间“1947年”和理解“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这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以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故B符合题意。3.C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与调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欧)各国皆弱”,这一现象出现于二战结束后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4.A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认识。从材料信息“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20世纪50年代”“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等,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冷战,但题中问的是这种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什么,即这种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A项是原因,B、C两项是表现,D项表述错误。5.A本题以考查美苏冷战的背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中的“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美苏冷战的背景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6.D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两极格局,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材料与调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图片中有两把剑分别指向法西斯和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海报应该发行在既反法西斯又对抗社会主义时期,所以应该是二战后美苏冷战时期。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7.C根据题干信息“不参加不与大国”分析,此组织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殖民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因此应选C项。8.A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时间组合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于1991年,欧元问世于xx年。9.【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深层信息: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能力。第(1)问借助材料中的“竞争”一词即可回答;第(2)问分析原因时结合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美苏军备竞赛的拖累以及来自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实力增强等回答,对亚洲政策的调整应结合与中国关系的缓和或从越南战场撤军等回答;第(3)问借助“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及“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作答。答案:(1)状况:苏联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军)。(3)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B里根在19801988年担任美国总统,是美苏“冷战”的最后一段时间,这里里根针对的是苏联和东欧。11.B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是“xx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从材料信息看,美国认为,全球化又是“人权”的“全球化”,本质是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12.A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冷战无关,B项在苏联解体之前已经解散,A项为冷战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选择A项。13.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当今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而不能表述为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应排除A;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不符合史实,目前美国仍然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应排除C;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应排除B;故正确答案为D。【综合演练】一、选择题1.B材料中的“极权主义”是指共产主义,材料表明要在欧洲同“经济失调”作斗争,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展,即扶植西欧经济,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2.A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并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这里的“两洋战略”实际上就是全球争霸战略。3.B此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由二战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全面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其中美国针对苏联以外的热战更是使世界充满了战争的乌云。故应该排除。4.D材料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的联合,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5.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材料信息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6.B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正式开始于1961年,中国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倡导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而并非不要结盟,故排除D项;从材料中“1954年”“一年前”等关键词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排除A项。7.D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971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说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弱化,但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位于世界首位,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意指当时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其他力量中心,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但并没有体现“两极格局正趋向终结”,排除A项,故D项正确。8.C材料说明法国执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但是A、B两项都夸大了这一现象的作用。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D项错误。9.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材料中有效信息以及分析问题与组合的能力。根据史实可知正确。10.A材料实际要求回答苏联解体的消极影响。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暴露,国际力量失衡,地区动荡不断,因此,最全面概述这一消极影响的是A项。11.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说明欧洲从欧共体向欧盟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B项正确。C项说明了B项,从属于B项。A项表述错误,D项是欧盟的最终目标,距离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12.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选项A中的“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与史实不符合,应排除。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未定型,故不能说“最终形成”,排除选项B。在两极格局背景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就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排除选项C。二、非选择题13.【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冷战的背景。(2)深层信息: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解析:本题是必修、选修综合整合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为切入点,关注历史观和方法论,倡扬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体现浙江高考的特色。第(1)问,回忆选修教材知识,归纳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第(2)问,考查冷战的背景,以必修知识为侧重点进行知识归纳。第(3)问考查历史观和方法论,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的角度把握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答案:(1)过程: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1944年,德军被迫退出苏联,其仆从国相继退出战争;诺曼底登陆战后,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柏林被苏军攻克,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8分)(2)转变:从同盟转变为对峙。(4分)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加剧(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美国遏制苏联,苏联予以反击。(6分)(3)历程:认为冷战发生的责任在苏联方面;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认为美苏双方都负有责任;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这一问题,但未形成定论。(4分)因素: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4分)14.【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单极稳定论和多极稳定论的争论。(2)深层信息: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材料一肯定了单极世界,材料二则肯定了多极格局。第(1)问,材料体现了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旨在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依据。第(2)问,“观点”从材料可以找到,如“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等;“理由”据设问提示从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美国意图独霸世界的角度回答。第(3)问,从对单极世界的否定和多极化趋势的肯定两个角度分别评析。答案:(1)主张: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4分)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4分)(2)观点: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4分)理由: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4分)(3)认识: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