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17今生今世的证据第2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786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17今生今世的证据第2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17今生今世的证据第2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17今生今世的证据第2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17今生今世的证据第2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垢(u)墙角(ju) 院墙 栽几棵树B骨骸(hi) 村巷(xin) 瘸腿 直接了当C渗浸(jn) 牲畜(ch) 榆树 仓皇奔逃D打夯(hn) 抹泥巴(m) 树叉 悄无声息(qi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_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_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_,它变成另一个样子。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_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A怜悯留意 功夫 消逝B怜惜 经意 工夫 消失C怜悯 经意 功夫 消失D怜惜 留意 工夫 消逝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拟人兼呼告)B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排比)C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拟人)D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设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B事情已经发展到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你再也不能悄无声息了。C他心里一紧张,把什么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D他这个人工作起来踏踏实实,绝不做表面文章。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全文,回答57题。5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证明了什么?为什么视它们为证据?(6分)答:_6课文第8自然段说:“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怎样理解作者的“不知道”?(6分)答:_7本文与一般的乡思作品有什么不同?(从立意和写法两个方面去考虑)(6分)答:_三、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消失的故乡谢冕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邀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这城市为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失去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8作者在第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5分)答:_9第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答:_1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11作者说:“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既然“不幸福”,又为什么“深深萦念怀想”?结合全文作答。(5分)答:_四、语言运用(12分)12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句抒情议论性的话语做收束。(6分)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_,_,_。_!13请仿照画线句子,更换事物,再写一组句子。(字数可以有增减)(6分)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 答:_答案解析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1CA项“角”读jio。B项接截。D项叉杈。2B“怜悯”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怜惜”是同情爱护,多用于物。“留意”指注意、小心,“经意”指经心、在意。“工夫”指占用的时间,也指空闲时间。“功夫”指本领和造诣,也指耗费的时间或精力。“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包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3D这是有疑而问,作者并没有作出回答,不是设问。4B“悄无声息”指没有声息,形容非常隐秘。可改为“缄默不语”或“坐以待毙”。5第一问: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生命存在的痕迹。“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需要见证。第二问:上面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承载了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曾经的生活,不仅是有形的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生活,这些生活的证据就是大脑中的记忆和内心深处的情感。6作者“不知道”的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象征家园、作为家园生活证据的公鸡、黑狗、夕阳是否也会消失,二是“我”以往的成长历程和心灵情绪对今天的生活是否还有意义。作者这里问而不答,并不是真不知道。结合全文,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人应该珍惜生命的物证,留住这些证据,否则他的生存、精神家园将成为虚无。7从立意上说,它抒写了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之情,但又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探索了人与故乡的关系,故乡与人生命的意义。从写法上看,与一般思乡作品相比,文章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情感深藏不露,主要是通过浸透了作者独特感受的细腻的场景描写和形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感情。8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用的水井、井台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 北上求学时走过的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9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用水泥封糊地面,改装西式建筑,建筑刻板的房屋。10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早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事和特有的文化情结。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了主题。11家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人之所以容易怀旧,是因为人是有时间感的动物,他知道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他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包括悲欢离合,荣辱胜败。他在对往昔的回忆中看到自己的生命历程。本文的作者对“消失的故乡”是哀伤和惆怅的,就是因为找不到早年的生活证据,从而表露出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12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老树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一湾小河就是一个无比欢乐的海洋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13示例:如果没有那祖祖辈辈住过的老屋和门前的小河,没有为你闪烁的那盏灯,没有白发苍苍的父母和不离不弃的朋友,没有伴你成长的那一片片的沃土,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