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642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B、D选项描述的同种生物,是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则是群落具有的特征;C选项中描述的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2下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解析: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答案:C3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灯罩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C错误;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将收集到的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D正确。答案:D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解析:题图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4个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表示捕食关系。答案:D5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B种群个体的体积大C孤岛上将只剩下种群D种群的数量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解析:把柱状图的顶点连起来,做成曲线,一般来说,数量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所以种群是被捕食者,种群会随着种群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因为食物减少。这样孤岛不会只剩下种群。此图与个体体积大小无关。答案:D6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物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定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物种数包括该生态系统内所有区域的所有植物物种,因此不能通过样方法获得该数据,A错误;因种数、产量等与种群密度大小不存在比例关系,尽管典型草原的植物物种数等比荒漠草原多,也不能得出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错误;流经草原的总能量为平均产量与面积的乘积,因不知各类草原的总面积,因此不能得出总能量的大小关系,C错误;旱生植物的丰富度为植物物种数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的种类分别是40、49、62种,D正确。答案:D7下列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任何植物或动物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A错误;土壤动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为竞争关系,B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其中的生物种类也有差异,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D错误。答案:C8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B促进了种间互助C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缓解了种间竞争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不同群落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因素不同,如森林中的植物垂直分布主要受光照的影响。答案:A10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到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根据题意,种群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所致。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长,尚未达到K值就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J”型增长曲线。二者在后期竞争强烈;a与b不是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应呈现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答案:C二、非选择题1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草蕨类灌木松树落叶树地点A(山腰)3种7种15种0种20种地点B(山腰)5种5种4种2种5种地点C(山腰)9种8种2种0种0种非生物因素风速距地1.5 m的光强土壤湿度/%土壤中有机质/%土壤深度/cm土壤氨量(mgkg1)地点A (山腰)低低486.53009.4地点B (山腰)高中353.81004.5地点C (山腰)高高152.51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3)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4)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A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3)微生物的分解主动运输(4)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12下图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恒定S0(n1n2n3)/3S0(2)光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13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来到一片芦苇丛中进行考察。请分析回答:(1)为了调查该区域的主要生物类群丰富度,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并命名。(2)在考察生物群落特征和结构时,需要调查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生物群落的_和_特征。(3)通过调查,他们在该芦苇丛中发现芦苇、香蒲、泥炭藓、水绵等31种植物和青蛙、东亚飞蝗、蜘蛛、螳螂、蚯蚓等19种动物以及草菇等3种大型真菌。这说明生物群落具有_特征。在这些生物中,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的是_。(4)有的同学提出芦苇长势整齐,在该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_。解析:本题是探究调查芦苇丛中的主要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而芦苇是一个物种,不能说其具有垂直结构,但芦苇丛中却生活着许多其他生物,所以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答案:(1)芦苇丛生物丰富度的调查表编号生物名称种群密度(行数可多可少,但需有“生物名称”“种群密度”等项目)(2)物种组成物种的相对数量(3)物种的多样性芦苇(4)不对。因为在该群落中上层为芦苇等生物,中层有香蒲,底层有泥炭藓等生物,同样具有垂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