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573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 卷 (选择题 共 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拘泥 (n) 诳语(kung) 溃(hu)脓 煞(sh)风景 箪食(s)壶浆B.翘 (qio)首 成绩 (j) 漂 (pio)白 刽(gu)子手 身无长(zhng)物C.剖(pu)析 掉色 (shi) 抹(m)布 发横(hng)财 龇(z)牙咧嘴D.拈阉(qi) 绿 (l)林 碑帖(ti) 压轴(zhu)戏 沐猴而冠(g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身 暴发户 共商国是 拾人牙慧 毕其功于一役B.坐落 顶粱柱 一筹莫展 功亏一匮 冒天下之大不韪C.调剂 挖墙脚 要言不繁 门可落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脉搏 名信片 年高德少 察言观色 吉人自有天相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代表关于钓鱼岛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C.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流行看原声电影,可是以前的译制片也有很多代表性作品,如音乐之声、虎口脱险等等,这首先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B.老毕见他一哆嗦,就问:“怎么了,你?”他赶忙说:“没什么,不要紧。”C.运动会后,一向不苟言笑的秦老师轻轻对我们说了一句“己经很好了”就转身离开了,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D.国庆节期间,大明湖公园举办了美食节以及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凭借95枚金牌,使中国军团在伦敦残奥会上位居奖牌榜第一,继北京残奥会后再创辉煌。B.9月24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C. 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9万多起D.中秋节逐渐变成“月饼节”,这提醒了我们,当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也正在一点点被侵蚀。二、(9分,每小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xx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工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xx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 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 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多,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 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 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 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6下列关于“移动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方式,这里面既有阅读方式、方 法的变化,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 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 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 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 PEP上阅读成为潮流。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用手机 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7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 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 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 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 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 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 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 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 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鄠(h)县,在陕西省。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案:通“按”,察看、审察B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厉:严厉C及后当治槛 治:修理、修补D以旌直臣旌:表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上乃下其事问公卿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B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地间以诗记所遭C臣敢以死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朱云鲠介忠正的一组是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对曰:“安昌侯张禹。”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未知圣朝何如耳小生乃欲相吏邪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第 卷(共114分)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3分)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4分)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1)这首诗的首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作简要赏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 论语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2) ,知来者犹可追。 (论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3)挟飞仙以遨游, 。 (苏轼赤壁赋) ,粪土之墙不杇也。 (论语)(4)得道者多助, 。 (孟子公孙丑下)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12分)16用四个关键词解说“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4分)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乔布斯传关键词: 17.李明和杨凡是老同学。杨凡的父亲是市图书馆馆长,李明写信向杨凡的父亲借本杂志。这封信在格式、表达、标点方面有几处不当的地方,请按要求把它改正过来。(4分)杨馆长:我虽然没有和您见过面,但我和杨凡是多年的同学,在一个班里读书。今有一事相求:我急需小说选刊第二期,不知您那里有没有。能否借到这本杂志,请您尽快托杨凡告诉我。此致敬礼 李明 2012年9月20日 18.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4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雪域青稞次旦多吉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19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4分)20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4分)21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作用。(4分)22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愁”;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忙”;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苦”。也有人说,高三是催化剂,使你早早地体味酸、甜、苦、辣,人间百态,使你走向成熟。不经历高三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对于高三生活,个中滋味,对已经上了高三的你,应是深有体会,也就最有发言权。请以“感受高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由这个话题引发出有关的内容都符合要求。(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订线高三年级第二次(期中)质量检测语文答案卷题号四五六七总分得分四、(24分)13、(1)(3分)_(2)(4分)_(3)(3分)_14、(1)(4分)_(2)(4分)_15(任选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_ ;_(2) _ ;_(3) _ ;_ (4) _ ;_五、(12分)16. (4分) _ ;_ ;_17. (4分) _18.(4分) _六、(18分) 19.(4分) _20. (4分) _21.(4分) _22.(6分) _七、23.(60分)聊城三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xx.11)一、(15分,每小题3分)l.CA煞sh风景、箪食sh壶浆(据第六版现汉),B成绩j、身无长物chng,D拈阉ji、压轴zhu2AB顶梁柱、功亏一篑,C要言不烦、门可罗雀,D明信片、年高德劭。3BA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C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4D。“文艺演出活动”后改为逗号。5D。A应该把“使”去掉。B应该是“举行仪式”。C语序不当,把“为期9个月”放在“开展了”后面。二、(9分,每小题3分)6、B(“替代传统阅读”一说,文中无依据)7、C(表述内容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8、B(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广泛应用”也缺乏依据。D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三、(12分,每小题3分)9B“厉”应解释为“警戒”。10D(前一个“因”是“于是”;后一个是“通过、经由”。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所”均是所字结构。C项中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用”。)11C(属别人的评价,说的是朱云的一个动作,虽体现鲠介的一面,但忠正未体现,其余均可。)12D(朱云婉言谢绝宰相邀他做官事,文中从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并非婉言,同时,宰相并没言明让他做官。)四、(24分)13.(1)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空占职位、白领俸禄。(3分)(重点字词:匡、亡益、尸位素餐)(2)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的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4分)(重点字词:“素”、“著”、“是”、“固”)(3)(朱云)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很尊敬地侍奉他。(3分)( “从”1分,“所过”1分,全句大意准确1分)参考译文:朱云,字游,鲁国(治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帮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景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谨慎地选择。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狂妄地互相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该交给有司查验以明了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到成帝时、丞相、原来的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破格提拔,很被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如果担心失去宠幸俸禄,就会言行僻邪,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易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奸臣的头来警戒其他官员。”皇上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指责长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的栏杆不走,结果栏杆被他拉断了。朱云喊道:“臣能到地下和关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的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臣 敢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鄠田(鄠县的乡下),教育后生,传授学业,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前往拜见。薛宣尽备宾王之礼相待,于是留朱云住宿,从容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我到你这里来)难道想做丞相(你的)小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生不喝药。立下遗嘱说,穿着身上的衣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埋葬在平陵城的东门外。14(1)首句借用王维渭城曲(或“阳关三叠”)之典故写送别,(1分)又暗和题目“夜发”,切入主题;(1分)“水东流”又用流水的无情反衬了故人有心。(1分)从而营造了送别时伤感沉重的气氛。(1分)(2)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答出手法2分,能简要分析2分)15(6分)(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别有幽愁暗恨生(2)往者不可谏; 金石可镂(3)抱明月而长终; 朽木不可雕也(4 ) 失道者寡助; 天涯若比邻五(12分)16. 创造(或创新) 简约(简单) 专注 深度合作 相互启发17.改为:杨馆长移到这一行的顶格改为:我虽然和您没有见过面改为:删去改为:我急需小说选刊XX年第二期改为:句号改为问号(改对4个即可)18. 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六、(18分)19“低调”是指青稞看似“平淡”却“伟大”,看似“其貌不扬”却是个“硬汉”,看似只是“率性而为”却充满了美感;(2分)“顽强”是青稞能在“土质很差”、环境恶劣、多风季节里蓬勃生长。(2分)20青稞在劲风中左右摇摆,与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姿态相似(2分);青稞不畏劲风,坚韧顽强、自由自在的精神与鸟儿顽强自由翱翔于天空的精神相契合。(2分)21比喻、对比,(2分)表现了江南稻田的与家乡的青稞地的差别,(1分)突出青稞率性、粗犷、富有内涵的美。(1分)22不同意。本文通过对故乡青稞的描写,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西藏的依恋和热爱之情,(3分)结尾由爱青稞拓展到对母亲、对故乡的孝敬,升华了主题,并不多余,不能删除。(3分)或:同意。本文通过对故乡青稞地的描写,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西藏的依恋和热爱之情,(3分)而从前面的描写中,读者已能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如果以“我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段作结,这样全文戛然而止,余味无穷。(3分)七写作提示:应该突出高三的学习、工作、生活,可以有所侧重,以某一方面为主,表现高三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和酸甜苦辣的感受。文章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该以某一方面的特色为主。例文一 感受高三或许,对于我们十数载的寒窗苦读,高三有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们避不开它。自然,我们不只为了拥有一个摇曳多姿的七月,不只为了一段美好的前程。要不然,高三就无从达成对十几年的历程的归结,而只是一件冰冷的工具。如果把高三还原为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它所完成的对学习、人生的吐纳,很可能不只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应该还会带来些别的什么,比如为我们续上一段光明的旅程。然而,中国教育的一大遗憾应试教育,却在每年七月为莘莘学子界定了那么几天,这几天之后,学子们或走向大学,或走向社会,或走向荣耀,或走向屈辱高考,如同判官大人手执的铁笔,一划,就划定了人生的不同走向。高三,就如转世台,完成某种归结之后,便把每个学子投向不同的“新生”,是龙是虫,为王为寇,就得看各人的造化了。正因为有着严肃的衡度功能,高三绞碎了无数学子如火的青春,揉作一团怪异的色光,在漫长的人生中只占据一次忽闪就消逝了。因为高三,年轻的生命不得不添上几分深沉,浮躁的青春不得不拴上沉重的枷锁,多彩的年华不得不划定思考的范畴,而把绝大部分的心思都倾注于公式、定理和考卷。更为严肃的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面临着文化定位、道德定位、职业定位我们,不得不郑重其事,慎之又慎。 但是,如果只把高三看得如此沉重,如此严肃,无疑是欠缺思考的。历史是如此漫长,人生是如此短暂。短暂的人生如何面对无限的时空呢?除了发一两声感叹,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积极进取,跟上时代的潮流,把握好自己的历史定位。余秋雨说:“连历史也不会否认一切真切的人生,回忆会给它增添声色和情趣。”那么,高三应该留下一段真切的人生回忆。真切,来自点点滴滴的感悟。感悟镌刻着人的灵魂,所以才见真切,而且深刻。没有感悟的高三是苍白的遗憾。仔细想想,十几年的人生历程里,可供反复回味的并不多,多的是需要交付给更成熟的年龄的疑问。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不成熟之间,隔着不可或缺的一级台阶高三。 高三,该站立着,回头看着走过的路,把过去的一切揉和到胸怀里,作一次盛大的交接作一次深沉的蕴酿。一位挚友曾对我说:“只有彻底地承认过去,才能坦然地面对未来。”我惊异于他这话的富于哲理性,原来,这就是他真切的人生感悟啊! 高三(评点:这是一篇思辨色彩极浓的说理散文,作者把高三理解得全面、丰富而深刻。全文洋溢着深重的沉思和昂扬的希望。) 例文二黑色青春 青春,本当是灿烂骄人的,但这一切被笼罩在高考的阴影下时,便只剩下一片浓重的黑色。时光飞逝!上届师兄师姐们无情地走了,留下我们直面高考的辐射,我们被它晒黑了,炙伤了,烤焦了。封建社会,科举选人。于是乎无数范进孔乙己之类才子每天诵读“之乎者也”。今天,面对至尊的高考,无数学子被硫化氢熏得头晕眼花,被电流烧得焦头烂额,间或背两篇“对当时具有重要战斗意义”的文章。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两家,可谓难分高下。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高考也是一条路,一条比其它路快捷一些的路。因为快捷一些,走的人便多了,其它的路便被遗弃,生草,行不通了,便再也不能称之为路。没别的路,人们也只好走高考之路,于是乎人头涌涌,挤得紧呢,这条唯一的路也越走越难走了。 我们可以不走这条路,我们也不愿意走这条路,我们太弱小,容易被人潮挤伤压扁。我们可以依鲁迅先生所说,另外走出一条路来。 可是我们会吗?我们自六岁起便习惯于在题海中畅游,离开水生活的能力,已退化消失得一干二净。一旦离开赖以生存的水,我们很快便会缺氧而死,之后再成为一条鱼干。 我们只能做的,是选择将来的生活,即选择不同的专业。真的是我们在选择吗?问一下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你为什么选物理?” “物理热门啊。”“热门你就选?”“父母说将来就业方便,机会大,便选了。”哦,原来是听父母说的。但又有哪一位不是在父母的忠告下选的呢?因此,准确地说,是父母在选择我们将来的生活。我们只不过十几岁,今后的生活便已经被别人定了下来,真可悲啊!但除了听父母的,你敢自己选吗?说对了,我们不敢,我们还不够成熟来对待这种大事。我们将来的生活,便在高考前定下了。 因为高考,同学们变得像机械运转的机器,每天在紧绷的脸下隐藏着一颗绷紧的心。教室里死气沉沉,生气已被高考勺光了。我和同学去探望一个神经衰弱的同学,看着他用被子捂紧头,流着虚汗说他很害怕。我不由得感到悲伤、恐惧、压抑,痛恨高考带来的这些。 多年之后再回首我们的青春,除了这一团看不清的阴影,我们还能怀念什么呢?(评点:这是一篇典型的借题发挥的文章。作者借对高三所面临的高考的思考,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抨击,偏激中不乏深度。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冷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