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2495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1(xx淮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一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答案(1)观点: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2)教法:中与西相结合。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解析(1)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的“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可知其主要观点是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根据材料所述的时间和出处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可以推知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2)问,教法: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可知是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等信息可知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3)问,措施: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其教育措施很多,比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等等。(4)问,追求: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可以看出,这几个材料中隐含着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大力兴办教育,让教育为富国强国服务,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也就是说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是其共同的追求。2(xx哈六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答案(1)君主立宪。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促成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解析(1)问,主张及背景由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从材料一中的“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可准确地归纳出钱穆对戊戌变法不足之处的看法。(2)问,由材料二的“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其史观(视角);第二小问要突出其历史地位及后续影响。(3)问,从材料三的“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浓缩。3(xx张掖)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19世纪末,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与局限性。(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案(1)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措施: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明治维新的分析与掌握。归纳特点要结合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参照法国模式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归纳总结。分析局限性要结合日本的历史发展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内容。从材料“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及所学归纳总结。4(xx徐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19世纪中叶西方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时,经过短暂的对基马尔主义的迷恋之后,大多数精英采取了改良主义的战略。随着明治维新,一个有生气的改革家集团在日本掌握了政权,他们学习并借鉴了西方的技术、实践和体制,开始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学习西方文明的愿望,其改革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在世界文明史上均属罕见。它超过了19世纪的埃及阿里改革,甚至超过了18世纪俄国的彼得大帝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文明方面,明治政府迈出了坚定沉稳的步子,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重大措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西方是如何实现“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的”?(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答案(1)美国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2)规模大、程度深;借鉴西方文明;坚定沉稳;有计划、有步骤。(3)东方道德:天皇制,武士道精神,忠君思想;西方技艺:殖产兴业政策,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1)问,“19世纪中叶西方是如何实现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的”,19世纪中叶的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结合19世纪中叶的中国和日本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1853年美国侵略日本,签订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并签订条约。(2)问,“特点”结合材料二中“其改革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在世界文明史上均属罕见”说明改革的规模大、程度深;“在学习和吸收西方文明方面,明治政府迈出了坚定沉稳的步子,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重大措施”,体现改革是向西方学习的,政府支持、有计划进行的。(3)问,本问要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进行分析,“东方道德”更多的是侧重日本自身的发展;“西方技艺”侧重于对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