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2395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教学目标:1、 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难点: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学生:1、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一些蕨类和淡水藻类的实物,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绿色植物有关的资料。2、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3、参与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藻类植物)一、课前预习:1、科学家将绿色植物分成 、 、 等若干类群。2、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其原因是 。3、蕨类植物具有了 、 、 等器官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 组织,但仍适于生活在 的环境中。4、种子植物分为 和 两类,其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这是因为它的种子受到 很好的保护,因此适用性更强。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录像:地球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海洋中海带、紫菜、马尾藻、巨藻、陆地上的苔藓、肾蕨及种子植物若干把学生带入千奇百怪植物世界,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教师强调水中藻类植物数量 远远多于陆地上的种子植物,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三、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1、CAI课件展示刚才录像中几幅藻类植物的图片(如海带、紫菜、石莼等)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同学们请看这几种就是藻类植物,哪些是你所认识的呢?它们大多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老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给予肯定并加以完善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上。并引导学生过渡到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学习。2、实验探究观察水绵(1)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为大家介绍采集水绵的环境。并激发学生了解水绵结构的欲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使整个实验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进行。(2)学生交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的结构,教师强调水绵所特有的螺旋带状叶绿体。(3)针对有的组没能观察到的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影响其观察的因素,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以及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几种藻类植物的图片以及一株玉米的图片。提示学生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热烈得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大多数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体,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生物。细心学生会发现问题:为什么录像中看到的藻类植物颜色不同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4、藻类植物的用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的一些有关藻类植物的资料,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低等绿色植物的情感。四、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五、当堂检测: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临,池塘中的水变成碧绿色,其原因是( )。A、池塘边的树、草的绿色,映得池水发绿 B、水中绿藻大量繁殖,使池水变绿 C、环境污染,水变质发绿 D、水草,金鱼藻的含量丰富,使池水变绿2、海带是褐色的,紫菜是紫红色的,水绵是绿色的,但是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 )。A、叶绿素 B、褐色素 C、藻红素 D、绿色素3、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纷纷跳伞落在一荒无人迹的孤岛上。得生者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们最可能吃的是下列哪些藻类()。A、念珠藻和衣藻 B、衣藻和硅藻 C、水绵和衣藻 D、海带和紫菜4、下图是水绵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编号名称: ; ; ; ; ,呈 状;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呼吸作用完成的场所是 。水绵的颜色是 ,这是因为它的细胞内含有 。第二课时(蕨类植物)一、展示标本,导入课题:以实物投影展示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几种蕨类植物,让大家观 察这几类植物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的藻类植物有什么不同?顺利的导入课题蕨类植物。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兴趣小组成员描述所采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联系实际: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植物?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共同之处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得学生对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学生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的植物:在阳台上、植物园里。这样概括出:它们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极少数生活在水中。三、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学生采到的蕨类植物分给各个实验小组,同时课件显示观察步骤和思考问题:它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一片小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根茎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及升华:正是有了这些特点使得蕨类植物体型较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四、孢子生殖:用多媒体投影铁线蕨一片小叶的背面(局部放大展示孢子囊),让学生仔细观察猜想这些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进行大胆推测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是孢子,是生殖细胞。五、蕨类植物的用途:让学生看书自学并将自己从网上和书籍中了解的有关蕨类植物的用途与大家共享。同时用CAI课件展示各种用途的蕨类植物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六、归纳总结、拓展提高: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蕨类等孢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尤其是古代蕨类植物所形成的煤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七、当堂检测:1、蕨菜,生于山间阴坡处或树林中。我们看到的地上生长的部分是( )。A、茎 B、枝和叶 C、叶 D、根、茎、叶2、常供药用的蕨类植物是( )。A、满江红 B、鳞木 C、贯众 D、蕨3、下列植物中,具有真正根的孢子植物是:( ) A 海带 B 满江红 C 裙带菜 D石花菜4.贯众、紫萁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其原因是:( ) A 根吸水能力差 B 输导组织不发达 C 需要一个低温的环境 D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5.下列植物中,叶绿体呈带状,螺旋形排列在细胞中的是:()A水绵 B 衣藻 C马尾藻 D卷柏6张莉同学是个“生物谜”,特别喜欢做生物调查。下列是他调查到的一些植物,请对它们进行分类:A紫菜 B芒萁 C水绵 D 石花菜 E满江红 F 贯众 G裙带菜()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2) 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7、哪项不是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A、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B、为鱼类提供饵料C、可供人们食用D、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水中氧8、你是怎样观察水绵的( )A、用肉眼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C、用显微镜观察 D、随便观察9你认为蕨类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视野拓展:王大爷家养有一盆肾蕨,王大爷将它放在客厅内,每天三次往叶上喷水,肾蕨长势良好。一天,上四年级的孙子说:“爷爷,你怎么不把花放在阳台上,|万物生长靠太阳嘛!”于是把肾蕨放在阳台上阳光直射处。可过了几天,肾蕨快要死亡了。王大爷心痛得不得了,赶忙又搬回了室内洒水。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肾蕨能开花吗?把它称“花”确切吗?第三课时(种子植物)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区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明确种子植物的概念。2、播放与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学生欣赏并讨论。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等绝大多数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这样顺利引入课题种子植物。3、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二、学生展示并交流调查报告: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并尝试描述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植物个体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够产生种子。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种子植物与前两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三、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教师播放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的理解。2、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并对探究加以指导: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并举例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四、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学生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五、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六、达标检测:(一)、填充题:1、孢子植物包括_植物、_植物和_植物。2、具有产生_特点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分为_植物和_植物。(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银杉 B、卷柏 C、苏铁 D、水杉2、下列植物中,受精作用脱离了水的限制的是( )。A、满江红 B、卷柏 C、松 D、氺绵3、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4、下列植物中,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是( )。A、满江红 B、无花果 C、白菜 D、杨树5、下列各组植物中,均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A、松、柏、杉 B、小麦、桃、杏 C、松、柳、杨 D、萝卜、松、柳七、课后实践:1、课后认识校园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环保意识,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整理收集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资料和调查报告,形成生物小论文在校内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