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342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东莞中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增加了财政收入 加强了经济调控 强化了“工官”制度 打击了商人势力 A B C D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8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9.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10.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1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4“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1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17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18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19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0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国家学说内容甲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乙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丙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 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21.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2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D危机中的帝国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24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二、非选择题(25题30分,26题22分,共52分)25. (30分)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5分),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3分)史料研读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6分)问题比较(3)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4分)综合评论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6分) 26(22分)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新社东京(xx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8分)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的工业政策有何相似点?(2分)材料二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2)据材料二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2分)依据英国制度运作程序,要想成为首相,需具备哪些条件?(3分)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2分)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5分)xx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DDDBAADC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DDDDCCABBA二、非选择题(25题30分,26题22分,共52分)25.(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人名不给分,答到1点给1分,两点及以上给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书法的个性化、世俗化;风俗画;戏曲方面有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3分,能任意举出3个以上具体成就给满分,其它意旨明确的也可。只答书法、绘画、戏曲,不具体给2分) 幼弱的原因:经济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和传统思想的制约。(3分,考生从制度、政策方面扼要回答也可)(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4分,考生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全球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考生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一定冲击,给后世民众一定启迪。(4分) (4)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2分,考生在两者中任举一例即可)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政党建立也可)。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26. (1)“新”之所在: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可)(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8分。考生无论从现象还是本质上突出“新”,其他表述也可给分)相似点:以市场为导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2)说明:国家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政策要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个人的地位不能依靠昔日的辉煌等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条件:政党领袖所在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占过半数的优势席位(不过半数优势就得联合其他党派),即下院多数党领袖国王任命。(3分)(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2分)同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革命不彻底,君主世袭;而美国的共和政体是一种全新制度,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为明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等。(5分) 不同意。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没有优劣之分,况且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5分)(评分说明:考生无论选择何种观点回答均可,只做观点选择不说明理由不给分。只看到表面现象或只能孤立地看问题,最多给3分,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与国情相结合可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