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22248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分突破二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考点解读】古人评诗时常用“炼字”之法。所谓“炼字”,往往是指抓住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从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炼字赏析题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1.(2015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静。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片写景,描述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炼字题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见“现场采样”。,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金段克己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琤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明,涵泳一江秋影。【注】琤:玉石的声音。涵泳:沉浸、浸润。请简要赏析词末两句。(4分)答案见“现场采样”。,【题目1】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答案“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题目2】请简要赏析词末两句。(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答案词末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状写斜阳落霞映现于澄碧江水中的倒影之美;透露出词人以山林秋水为朋、物我共适的人生意趣。(意思对即可)。,一、如何有效突破诗眼赏析类考题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一)如何确定“诗眼”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要结合具体诗句而定。)(二)如何赏析“诗眼”(含关键词)1.要有多要素意识:(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2.要有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3.要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例如2008年全国卷要求对春日即事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其中有思想感情,有艺术特点,有联想想象,有修辞手法,实在是多角度分析与鉴赏的结果。,【即时小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解析综观全诗,“天涯静”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追求,“乌孙归去不称王”表明民族关系已经妥善处理,边疆各族可以和睦共处。“静”字最能传神地表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追求。,答案诗眼是“静”。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本诗的“诗眼”。,二、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本身就含有效果的分析。可是有的题目明确要求专赏其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分析首先要考虑的。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即时小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解析该句为写景句,其效果分析主要在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上。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郎兵后寓吴蒋捷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羨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揺手。【注】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蒋捷被迫携家人逃难。枵(xio)囊:空口袋。毛锥:毛笔。,简要分析“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揺手”一句的表达效果。解析首先确定所给句子使用了细节描写手法。其次要分析这个细节:作者喝醉了酒,为什么问邻翁要不要牛经?邻翁为什么揺手?最后思考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状况和感情,表现了邻翁什么样的心态。答案作者想帮老翁写点东西来偿付酒资,但老翁揺手拒绝了。这一细节描写,既突出了作者穷困潦倒的狼狈窘境,又从侧面表现出农民无心耕耘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化了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