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练(十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107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练(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练(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练(十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练(十二)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 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 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终于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了 却不能按一个人的内心生活 这是我们共同的悲剧 你的嘴角更加缄默,那是 命运的秘密,你不能说出 只是承受、承受,让笔下的刻痕加深 为了获得,而放弃 为了生,你要求自己去死,彻底地死 这就是你,从一次次劫难里你找到我 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 从雪到雪,我在北京的轰然泥泞的 公共汽车上读你的诗,我在心中 呼喊那些高贵的名字 那些放逐、牺牲、见证,那些 在弥撒曲的震颤中相逢的灵魂 那些死亡中的闪耀,和我的 自己的土地!那北方牲畜眼中的泪光 在风中燃烧的枫叶 人民胃中的黑暗、饥饿,我怎能 撇开这一切来谈论我自己 正如你,要忍受更剧烈的风雪扑打 才能守住你的俄罗斯,你的 拉丽萨,那美丽的、再也不能伤害的 你的,不敢相信的奇迹 带着一身雪的寒气,就在眼前! 还有烛光照亮的列维坦的秋天 普希金诗韵中的死亡、赞美、罪孽 春天到来,广阔大地裸现的黑色 把灵魂朝向这一切吧,诗人 这是苦难,是从心底升起的最高律令 不是苦难,是你最终承担起的这些 仍无可阻止地,前来寻找我们 发掘我们:它在要求一个对称 或一支比回声更激荡的安魂曲 而我们,又怎配走到你的墓前? 这是耻辱!这是北京的十二月的冬天 这是你目光中的忧伤、探寻和质问 钟声一样,压迫着我的灵魂 这是痛苦,是幸福,要说出它 需要以冰雪来充满我的一生 帕斯捷尔纳克眷恋 为了给这卷书一个题记, 大漠陷入喑哑。 群狮长啸,猛虎般的黎明 让吉卜林无法摆脱。 一种可怕的眷恋 像干枯而渊深的洞口显现。 而它们在摇晃颤抖,摩肩擦背, 晾晒着自己的皮毛。 现在它们沿着这些诗行摇晃, 直到跃然出格; 它们穿过林间空地钻进雾中, 做起了恒河大梦。 黎明寒冷而阴险地 钻入巢穴中, 丛林里不仅湿气弥漫, 而且薰香缭绕。 (1917夏)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前苏联作家、诗人,以小说日瓦戈医生闻名于世,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1986年苏联作家协会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当我写作日瓦戈医生时,我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时代人面前负有一笔巨债。写这部小说是试图偿还债务。当我慢慢写作时,还债的感觉一直充满我的心房。多少年来我祗写抒情诗或从事翻译,在这之后我认为有责任用小说讲述我们的时代”。基础梳理(常态训练小步跟进)高考成语100题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12.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13.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应该为“不可理喻”。)14.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15.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多指逆潮流而动。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16. 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17.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这里写的不是心理状态。)18.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忧心忡忡,形容忧愁很深,用得对。耿耿于怀,习惯用于不能忘怀与别人的芥蒂。这里用错了。)19.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20. 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21 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22.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而且,“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23.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24.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明星有出书的权利,不是缺点。应改为“无可非议”。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能形容错别字多。)25 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期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这里太夸张不满情绪的范围和程度。)2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27.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里用反了。)28.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于贬义。)29.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30.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这里用于表示言行不一,错。)31.人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30%;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见20说明。这里用来形容“吃香的人才”,错。)32.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用得好。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33.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而是故事情节。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34.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35.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装戴得一尘不染,搭配不当。)36.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37.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这里是感叹数量太少,应换为“杯水车薪”。)38.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看似正确,但习惯上“水落石出”从积极的角度比喻真相终于大白,不表示消极的担忧。)39.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倾巢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40.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41. 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42.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3. 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44. 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45.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用在这里夸张过度。)46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完全不合语境。)47.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实现“人机对话”不是可以“得到”的东西,而是希望“达到”的目标。)48.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49.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不表示无中生有。)5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古文研读(要点回顾专项梳理)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沛公欲王关中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77.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C微服私访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78.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丞相亮其悉朕意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赵王悉召群臣议79.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0.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81.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言必信,行必果C低眉信手续续弹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82.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行将就木C赵王畏秦,欲勿行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83.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恐修名之不立D邹忌修八尺有余84.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B先生何许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85.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87.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D不遗余力88.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C贻笑大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89.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以其小,易之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90.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91.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92.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君何以知燕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93.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94.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质明,避哨竹林中B形者,神之质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95.与“资治通鉴”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治水军八十万众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C故治国无法则乱D不效则治臣之罪96.与“付诸东流”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投诸渤海之尾D潘崇曰:“能事诸乎?”97.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大夫之族B族庖月更刀,折也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98.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初,鲁肃闻刘表卒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D五万兵难卒合99.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窃计欲亡赵走燕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D预备走舸,系于其尾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B因击沛公于坐C坐盗D坐以待毙诗词品鉴(赏析借鉴 考点解读)考点解读与题点透视【鉴赏分类】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关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张籍凉州词(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1)无数的驼铃声传来,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应”表明由铃声猜想有驼队走过,驼队运送的是白绢这些丝织品更是想象。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10年陕西卷)江总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10年安徽卷)唐杜甫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解析】在鉴赏过程中,要细读本诗,还要关注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设问反问)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三、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陶渊明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梅尧臣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0年福建卷)宋郭祥正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A。(10年浙江卷)王安石定林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四、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苏轼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10年辽宁卷)陈与义雨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12全国大纲卷)修睦注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五、思乡怀人类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周密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戎昱旅次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第一问: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第二问:“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10年广东卷)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上片:词人触景生情,由实到虚,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11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12全国新课标卷)晏几道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六、咏史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第三要品味技巧手法。五代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岑参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11新课标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七、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写诗成为文人们在生活中情感的倾诉方式,甚至成为中国文人们表达自我的自觉方式,生活中看到什么可以用诗歌记录下来,想到什么可以用诗歌记录下来,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悲伤的事都可以随时用诗歌记录,因此,有许多诗歌无法用以上六种类型来概括,它只是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唐寒山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10年湖南卷)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1北京卷)明代金銮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示例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状写山岳之景,写出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山脉之形,是写景;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是写理。作者由山岳的不同形态想到视角决定视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视角下会全然不同,进而联系到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表达出“当局者迷”的道理。诗中的景与理有相似之处,类比的联系,由景物的特点而升发出理的智慧,从赏景的层面向上走,升华出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辉。由景及理,正是这样一种由景类比、联系到理的写法。【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须答全两个层次,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文本阅读(分类辑录题点透视)小说文本-7 关于探究延伸【考点解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以xx全国卷的探究题为例,简要说明答题规则。法莫泊桑保护人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